赤火谷中,一场酝酿已久的军事行动,已在韩澈和林枫的缜密筹划下,悄然拉开了序幕。
长期以来,尽管赤火谷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但其周边并非铁板一块。
几个实力雄厚、态度顽固的土豪坞堡,以及曹操势力楔入的几处小型军寨据点,如同扎在赤火谷肌体上的钉子,不仅限制了赤火军的活动空间,更时刻威胁着根据地的安全,阻塞着与外界联系的秘密通道。
这些据点墙高壕深,易守难攻,以往赤火军缺乏攻坚手段,加之主要精力用于防御曹操可能的主力围剿,故一直采取守势,未能拔除。
如今,情况已然不同。
打造的新式刀剑和改进的弩箭,赋予了赤火军更强的破甲和攻坚能力。
林枫的“经纬”系统对这几个目标进行了长达数月的渗透,早已摸清了其布防、粮草、人员构成,甚至在部分坞堡和据点内发展了内应。
“磐石”系统领导的地方工作,持续对目标区域周边的乡村进行动员,孤立据点,使它们无法从周边获得补给和信息,并动摇了其内部部分被压迫者的意志。
曹操的注意力被北疆陈烬和荆南赵将牢牢吸引,短期内无力对中原腹地发动大规模清剿。
韩澈看准时机,与林枫、以及负责军事指挥的将领制定了“短促突击,精准拔点”的作战计划。目标是利用局部优势,以最快速度、最小代价,清除这些障碍。
黑石坞是附近最大的一处土豪坞堡,堡主刘黑石纠集宗族私兵数百人,仗着坞堡险要,常年欺压周边乡民,甚至多次袭击赤火军的巡逻队和小股运输队,是必须拔除的首恶。
战斗在一个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打响。
被策反的坞堡内部一名小头目,按照约定时间,悄悄解决了看守西侧小门的守卫,打开了城门。
早已潜伏至堡外的赤火军精锐突击队,如狸猫般悄无声息地涌入堡内。
突击队目标明确,直扑堡主刘黑石的住所和私兵营房。
许多私兵还在睡梦中便被缴械。
负隅顽抗的刘黑石及其死党,在新式赤火战刀的锋利劈砍下,迅速被歼灭。
与此同时,主力部队在堡外摇旗呐喊,发射火箭,制造巨大声势,吸引堡墙守军的注意力,使其无法回援内城。
整个战斗过程不到一个时辰。天刚蒙蒙亮,赤火军的战旗便已插上了黑石坞的堡墙。
拿下黑石坞后,韩澈毫不迟疑,马不停蹄,依照同样模式,对另外两个土豪坞堡和一处曹军小型军寨发动了攻击。
针对土豪坞堡均以内部渗透、里应外合、精准斩首为主,迅速瓦解其指挥核心,辅以外部强攻压力。
针对曹军据点则更强调突然性和火力压制。
利用改良弩箭的射程和威力进行覆盖射击,压制墙头守军,工兵队迅速填平部分壕沟,突击队架设简易云梯强攻。
由于据点守军人数有限且孤立无援,在赤火军绝对优势兵力的猛攻下,很快便被攻克。
每攻克一处,后续工作立即跟上:
迅速清理战场,肃清零星抵抗。
“磐石”系统成员立刻组织周边群众召开公审大会,审判土豪劣绅或曹军顽固军官的罪行,当场处决首恶,没收其囤积的粮草财物。
将部分粮食财物当场分发给受欺压的百姓,赢得衷心拥护。
将具有军事威胁的坞堡墙垣、军寨营垒部分拆除,防止被敌人重新利用。
派遣工作队入驻,建立赤火公社,组织民兵,将新控制区迅速纳入赤火谷的管理体系。
这一系列短促而凌厉的攻势,如同外科手术般,精准地剔除了赤火谷周边的毒瘤。短短半月之内,数个长期顽抗的钉子被一一拔除。
赤火谷的实际控制区得到显着扩大和巩固,获得了更多缓冲地带和回旋空间。
清除了障碍,意味着赤火谷与外界、尤其是与颍川等渗透区域的秘密联系通道更加畅通和安全。
实战检验了新装备的威力,锻炼了部队的攻坚能力和各兵种协同能力。
连续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军民士气,证明了赤火军不仅有防御之能,更有主动出击、克敌制胜之力。
此举狠狠震慑了周边其他仍在观望的中小豪强,使其不敢再轻易与赤火为敌。
韩澈坐镇中枢,运筹帷幄,林枫提供情报与内部瓦解支持,前线将士用命,打了一场漂亮的“拔点”战役。
赤火谷这把尖刀,在磨砺之后,变得更加锋利,不仅能够固守,更能主动出击,削铁如泥。
中原腹地的这片赤色根据地,变得更加根深蒂固,也更具威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