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结束后,孩子们抱着装满手作的礼盒,蹦蹦跳跳地回家。有个孩子的妈妈后来在公众号留言:“收到礼盒的时候,我眼泪都下来了,发带上的针脚虽然不整齐,却是我收到过最好的礼物。谢谢基地的老人们,让孩子学会了用手作表达爱。”小林把这条留言贴在计划表旁边,还画了个小爱心,说:“这就是咱们做活动的意义。”
慢慢的,年度计划表成了基地的“定心丸”。每个月初,小林都会照着计划表跟大家商量准备工作:四月清明节,提前跟李奶奶学做青团;六月儿童节,准备好扎小风筝的竹条和彩纸;九月教师节,教孩子们绣“感谢”字样的荷包。每次活动前,大家都各司其职,忙得热火朝天,却都笑得特别开心。
有天,周凯拿着计划表来找苏明:“苏叔,国庆节咱们民宿想搞个‘老手艺七天乐’,每天安排不同的手艺体验,你看行不?第一天扎风筝,第二天捏面塑,第三天编竹篮,正好跟你计划表上的国庆活动能合上。”苏明笑着说:“当然行!咱们一起搞,让住民宿的客人天天都有新玩法,也让更多人知道咱们的老手艺。”
国庆七天乐的时候,民宿和基地都特别热闹。每天早上,客人先去基地学手艺,下午在民宿院子里展示成果:第一天放自己扎的风筝,第二天用捏的面塑摆造型,第三天把编的竹篮装满水果当装饰。有个客人说:“这是我过得最有意义的国庆,不仅玩得开心,还学会了扎风筝,以后回家也能教孩子。”
活动结束后,小林在计划表上每个活动后面都打了勾,还写了“圆满完成”的备注。苏明翻着计划表,看着满满的勾,心里满是欣慰:“从年初到现在,咱们照着计划表办了这么多活动,不仅老手艺传出去了,还收获了这么多开心,值了!”
马大爷点点头,指着十二月的元旦说:“年底咱们办个‘老手艺联欢会’,把这一年大家做的手作都摆出来,再表演个‘纸鸢舞’,让刘大爷带着孩子们把风筝线绑在手上,跳个舞,肯定热闹。”小林赶紧在元旦那栏添上“老手艺联欢会、纸鸢舞表演”,还画了个跳舞的小人。
月光照在年度计划表上,上面的勾和图标都泛着暖光。苏明知道,这张计划表不只是一张纸,更是大家的新盼头,是老手艺的新未来。
小林把年度计划表做成电子版那天,特意加了个“每月相册”链接,点进去就能看到当月活动的照片。她拿着平板给苏明演示:“您看,三月女神节的照片都存在这儿了,点这个小图就能放大,还能加备注。”苏明点进一张小男孩绣发带的照片,下面写着“乐乐,第一次绣发带,手指被扎仍坚持完成”,忍不住笑了:“这备注好,以后看着照片就想起当时的事儿。”
电子版计划表刚用没俩月,就显了大用处。四月初准备清明节青团活动,小林点开三月的相册,指着张奶奶揉面的照片说:“上次咱们面和得有点软,这次得按张奶奶说的,糯米粉和粘米粉按3:1的比例来。”张奶奶凑过来看照片,点点头:“对,上次蒸出来有点塌,这次调整比例就好。”小林赶紧在四月的计划表“材料备注”里添上“糯米粉:粘米粉=3:1”,还加了个醒目的红圈。
有天,阿泽来基地商量端午活动,小林打开电子版计划表,直接调到六月:“咱们端午搞编彩绳和做香囊,彩绳我选了五种颜色,香囊的布用棉麻的,您看行不?”说着点开“材料清单”附件,里面列着每种材料的数量和购买链接。阿泽笑着说:“你这也太方便了,我直接照着链接买就行,省得我到处跑。”
电子版计划表还能实时修改。五月母亲节前,王老板说鲜花能多提供二十束,小林当场就在“鲜花数量”那栏把“50束”改成“70束”,还加了句备注:“王老板额外赞助20束,需提前一天取货。”苏明看着她改,感慨道:“以前改个计划得重新写一张,现在点两下就行,真方便。”
母亲节活动那天,编竹篮的桌子前排起了长队。有个妈妈带着女儿来,女儿编到一半说想给竹篮加个小挂饰,小林赶紧点开计划表的“创意点子”链接,找出之前记的“竹篮挂饰”方法,教小姑娘用彩绳编了个小蝴蝶结。妈妈笑着说:“没想到还能临时加花样,你们考虑得真周到。”
活动结束后,小林把当天的照片上传到“五月相册”,还让每个参与的家庭选了一张最喜欢的照片,标注上名字和感言。有个家庭写:“第一次跟女儿一起编竹篮,以后每年母亲节都来。”苏明翻着相册,跟马大爷说:“你看这些感言,比啥都珍贵,以后翻起来都是回忆。”
六月儿童节前,小林发现计划表上“扎小风筝”的竹条不够了,赶紧在“材料清单”里标上“紧急:竹条需加购30根”,还把链接发给小杨,让他第二天就去买。小杨笑着说:“有这电子版计划表,再也不怕忘事了,标上‘紧急’一眼就能看见。”
儿童节活动那天,有个小朋友想扎个奥特曼风筝,刘大爷没教过,有点犯难。小林赶紧点开计划表的“跨代搭档”链接,找到小杨的联系方式,让他带着之前画的奥特曼风筝图纸过来。小杨很快就到了,拿着图纸教刘大爷画,刘大爷学会后又教给小朋友,小朋友高兴得直拍手:“谢谢刘爷爷,谢谢小杨哥哥!”
晚上,大伙儿坐在院子里,围着平板看电子版计划表。从三月的女神节到六月的儿童节,每个月的照片、备注、创意点子都清清楚楚。马大爷说:“这电子版计划表就像咱们的‘活日子’,记着咱们办过的活动,见过的人,比啥都实在。”苏明点点头:“以后每年都做一个,把咱们的日子一年年记下来,看着就有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