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工作室里,顾沉舟将托马斯与海外建材公司的合作协议复印件摊在桌上,红色的利益关联条款像一道刺目的痕。苏晚指尖划过“托马斯需确保本公司低碳混凝土技术在国际赛事中优先获认可”的字样,忽然想起去年冬天——那时她刚用顾沉舟的匿名注资买了第一台专业实验仪,在零下5度的实验室里熬了三个通宵,才测出低碳混凝土的最优配比,而现在,有人要为了利益,抹杀她所有的坚持。
“这家‘欧科建材’的技术参数我查过,碳排放量比我们的高12%,强度还低5%。”顾沉舟拿出对比数据,指尖点在“骨料依赖进口”的标注上,“他们怕你的技术抢占市场,才让托马斯在评审中刁难——毕竟我们的技术用的是本地骨料,成本比他们低30%,更适合推广。”
苏晚拿起去年的实验记录本,泛黄的纸页上记着23次失败的配比:“第18次实验用的就是欧科的进口骨料,成本高还不符合国内气候,后来没钱买了,才跑遍12个国企建材厂,找到本地的玄武岩骨料。”她忽然笑了,“幸好去年资金困境时你注资的钱,我没用来买进口材料,而是花在本地骨料的研发上,不然现在还真没底气和他们比。”
顾沉舟握住她的手,指尖摩挲着她无名指上的戒指——这枚戒指内侧刻着“2023.12.15”,是他匿名注资到账的日子,也是苏晚测出第一组合格数据的日子。“庆功宴那天我就说过,你的技术比任何进口技术都好,因为它扎根在中国的土地上。明天答辩,我们就用这个‘扎根’的故事,让评委看到谁才是真正的‘创新’。”
答辩前一天,两人飞到大赛举办地柏林。酒店房间里,苏晚对着镜子练习答辩词,顾沉舟在一旁整理证据:托马斯与欧科的资金流水、欧科技术的检测报告、他们项目的三星认证证书,还有去年资金困境时的实验视频——视频里苏晚裹着厚外套,在实验室里记录数据,顾沉舟帮她递检测试剂,背景里还能看到泡面桶和冻住的窗户。
“这段视频一定要放。”顾沉舟把U盘递给她,“评委要看的不只是技术,还有技术背后的人。你的坚持、我们的并肩,比任何冰冷的数据都有力量。”
答辩当天,托马斯果然率先发难。他举着欧科的技术手册,语气带着轻蔑:“苏小姐的技术研发于资金困境时期,实验条件有限,如何保证数据的可靠性?比如这组碳排放量数据,是否存在为了达标而篡改的可能?”
现场瞬间安静下来,苏晚深吸一口气,调出那段实验室视频:“托马斯先生,您说的‘有限条件’,是我和团队在零下5度的实验室里,用顾沉舟先生匿名注资的200万,买了第一台专业检测仪;是我们跑遍12个建材厂,找到最适合中国气候的本地骨料;是我们做了56组对比实验,失败23次才测出的合格数据。”
她顿了顿,调出资金流水和实验记录:“这是注资协议,明确写着‘用于环保技术研发’;这是第24次实验的原始数据,当时检测仪坏了,我们用手工记录的方式,熬了两个通宵才完成;这是三星认证的检测报告,由中国住建部认可,数据真实可查。”
托马斯脸色发白,还想反驳,顾沉舟忽然站起来,拿出资金流水:“托马斯先生,或许我们该聊聊您和欧科建材的关系——去年您从欧科获得15万欧元‘技术咨询费’,而欧科的低碳技术,碳排放量比苏小姐的高12%。您今天的质疑,到底是为了‘科学严谨’,还是为了背后的利益?”
现场一片哗然,评委们立刻传阅顾沉舟拿出的证据。大赛主席敲了敲锤子:“托马斯先生,请解释您与欧科的利益关联。在此之前,苏小姐的答辩暂时通过,我们会重新评估评审流程。”
答辩结束后,一位挪威评委拦住苏晚,手里拿着她去年的实验记录本:“苏小姐,您的故事让我想起年轻时的自己——没钱买设备,就在车库里做实验。真正的环保创新,不是靠雄厚的资金,而是靠对初心的坚守。您的技术,配得上‘最佳创新奖’。”
苏晚看着评委,眼眶有些发热。她想起去年资金最紧张时,她在日记里写“要是有人能看到我的坚持就好了”,而现在,不仅有人看到,还认可了她的坚持。顾沉舟走过来,握住她的手:“我就说,你的初心,就是最硬的铠甲。”
当天晚上,大赛组委会宣布暂停托马斯的评审资格,重新安排答辩。苏晚和顾沉舟坐在酒店的窗边,看着柏林的夜景,手里拿着刚收到的消息——国内传来的,他们的项目被选为“中国绿色建筑示范项目”,下个月会有10个城市的开发商来考察。
“我们做到了。”苏晚靠在顾沉舟肩上,“不仅为自己的技术正名,还能让更多人看到中国的绿色建筑。”
“这只是开始。”顾沉舟拿出一份新方案,“等大赛结束,我们就启动‘绿色种子计划’,资助100个像去年一样的年轻设计师,让他们不用再因为资金困境,放弃自己的环保理念。”
苏晚看着方案上的“初心基金”字样,忽然想起庆功宴那天,顾沉舟在众人面前说“我要和苏晚一起,让更多人实现环保梦想”。原来从那时起,他就已经在为她的梦想铺路,就像去年匿名注资时一样,从不声张,却把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当当。
就在这时,顾沉舟的手机响了,是林舟打来的:“顾总,查到欧科建材准备在大赛结果公布前,发布‘苏晚技术涉嫌抄袭’的假新闻,我们已经准备好证据,随时可以反驳。”
顾沉舟的眼神沉了沉,挂了电话后,对苏晚说:“看来他们还没放弃,但我们也不怕。我们有56组实验记录,有三星认证,有这么多评委的认可,他们的假新闻,只会让自己身败名裂。”
苏晚点点头,握紧他的手。窗外的灯光闪烁,像撒在天上的星星,而他们的初心,就像这灯光一样,坚定而温暖。她知道,接下来还有一场硬仗要打,但只要和顾沉舟并肩,守住那份从资金困境中熬出来的初心,就没有赢不了的挑战。而这场国际大赛的胜利,终将成为中国绿色建筑走向世界的第一步,也成为他们爱情与梦想的又一个见证。
(文末铺垫:欧科建材的cEo突然联系苏晚,提出“以500万欧元收购低碳混凝土技术专利”,并暗示“如果拒绝,抄袭的新闻会让她和顾氏身败名裂”。苏晚看着邮件里的威胁,想起去年资金困境时也有人劝她“卖掉技术换钱”,但她当时拒绝了,现在也一样——她的技术,不是用来交易的商品,而是初心的结晶,而这场关于尊严与利益的较量,才刚刚进入最关键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