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末的晚风裹着秋夜的凉意,从公寓落地窗的缝隙里钻进来,把米白色的纱帘吹得轻轻晃了晃,像极了苏晚此刻悬在半空的心。客厅里只开了沙发旁那盏黄铜落地灯,暖黄色的光圈堪堪罩住她蜷起的膝盖,却没怎么驱散她指尖的冷——手机屏幕亮着,那几张刺眼的对比图,像根细针,一下下扎在她眼底。
茶几上还放着没收拾的外卖盒,是顾沉舟傍晚从她爱吃的那家糖醋小排店带回来的。酱汁早已凝在白瓷盘边缘,连带着空气中残留的甜香,都好像变得滞涩起来。苏晚盯着屏幕上“设计圈打假君”这个Id,以及下面那句“苏晚工作室‘青芜’系列涉嫌抄袭某知名设计师作品,构图、配色高度重合”的文字,睫毛颤得厉害,像被风吹得快要掉下来的蝶翅。
她下意识咬着下唇,直到尝到一点淡淡的血腥味,才后知后觉地松开。下巴绷得紧紧的,却还是藏不住嘴角的往下撇——“青芜”系列是她工作室成立以来接的第一个大项目,主视觉她熬了三个通宵才改到满意,连里面最细小的银杏叶纹样,都是她七月去苏州拙政园拍了几十张叶脉照片,一点点描出来的,怎么会变成别人嘴里的“抄袭”?
“咔嗒”一声,书房的门开了。顾沉舟走出来的时候,脚步放得格外轻,像是怕惊到什么易碎的东西。他刚在里面看完一份跨国并购的合同,深灰色的家居服袖口挽到小臂,露出腕骨上那道浅浅的旧疤——还是上个月帮苏晚搬工作室器材时,被铁架蹭到的。
“怎么坐这儿不动?”他的声音比平时低了些,带着刚从密密麻麻的法律条文里抽离的沉静,“刚才叫你吃水果,没应。”
苏晚听到他的声音,才像终于找到支点似的,猛地抬起头。眼眶已经红了一圈,瞳仁里蒙着层水光,连声音都发颤:“顾沉舟,你看……有人说我们工作室,抄了别人的设计。”
她说着,把手机递过去,指尖还在微微发抖。顾沉舟走过来,在她身边的沙发上坐下,接过手机时,指腹不经意碰到她的手,只觉得一片冰凉。他没急着说话,先点开那条微博仔细看——左边是苏晚工作室昨天刚发布的“青芜”系列笔记本封面,淡绿色的底色上,爬着细细的植物纹样,角落缀着一片小小的银杏叶;右边是三个月前另一家叫“知夏”的工作室发布的“苔痕”系列,同样是淡绿色植物纹,构图确实有几分相似。
评论区已经炸了,有人说“一眼看上去就像”,有人问“苏晚是谁?刚出来就抄?”,还有些人在等工作室回应。顾沉舟的手指在屏幕上慢慢滑动,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但语气依旧平稳:“这个‘知夏工作室’,你之前听过吗?”
苏晚摇摇头,声音还是有点哑:“没……小林之前提过一次,说他们做古风文创挺久的,但我没看过他们的‘苔痕’系列。刚才我去翻了他们的官网,才发现配色和构图真的有点像……可是顾沉舟,我真的没抄,我连他们的设计都没见过。”
她说着,眼圈更红了,语气里带着点自己都没察觉的自我怀疑。是不是她当时画纹样的时候,不小心在哪看到过类似的图,记混了?还是说,植物纹的设计本身就容易撞?无数个念头在脑子里转,越想越乱,连手心都冒出了冷汗。
顾沉舟放下手机,转头看向她。苏晚的下巴还绷着,但肩膀已经微微垮下来,像只受了委屈的小兽,明明想逞强,却藏不住眼里的慌。他伸出手,轻轻握住她冰凉的手,指腹在她的手背上慢慢摩挲,试图传递一点暖意:“先别慌。像不代表就是抄,关键看创作时间线和证据。你‘青芜’系列的初稿,是什么时候开始做的?”
被他这么一提醒,苏晚愣了一下,下意识摸向口袋——那里放着她随身带的草稿本,封面已经被翻得有些软了。她赶紧把本子拿出来,翻开其中一页,指着上面的铅笔草稿:“四月底就开始了!当时客户说想要‘有秋天的温柔,又有春天的生机’的感觉,我想了好久,后来去苏州玩,在拙政园的听雨轩看到银杏叶,才定了植物纹的方向。你看,这是我当时画的初稿,日期还写在旁边呢。”
顾沉舟凑过去看。草稿本上的线条还很粗糙,旁边用小字写着“4.28 银杏叶+蕨类,底色浅绿”,还有几张被画叉的草图,能看出来当时改了很多次。他记得四月底那段时间,苏晚每天下班回来,都抱着这个本子在沙发上画,有时候画到半夜,还会懊恼地叹口气,说“总觉得差点意思”。
“还有这个。”苏晚又翻到后面一页,里面夹着一张打印出来的照片——是拙政园里那棵老银杏树,阳光透过叶子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这是我七月去拍的,当时特意拍了叶脉的细节,回来扫描进电脑,一点点抠出来做纹样。我还发了朋友圈,你当时还评论说‘叶子拍得比我拍的好看’。”
顾沉舟想起来了。七月初他去外地出差,苏晚跟朋友去苏州玩,每天都给他发照片,其中就有这张银杏叶。他当时还笑她,说“别人去园林看建筑,你倒好,盯着一片叶子拍半小时”。
“你看,我们的创作时间线是从四月开始,七月细化纹样,九月定稿,十月发布。”苏晚的声音慢慢稳了些,手指在草稿本上划过,像是在确认这些真实存在的痕迹,“而‘知夏’的‘苔痕’系列,是七月中旬发布的,比我们的初稿晚了快三个月。”
说到这里,她眼里的水光慢慢退了些,取而代之的是一点点找回的底气。但很快,又想起什么似的,皱起眉:“可是……为什么构图会这么像?会不会是他们也参考了银杏叶?或者说,有人故意把我们的设计和他们的放在一起对比,放大相似的地方?”
顾沉舟把她的草稿本合上,放回她手里,然后拿起自己的手机,点开浏览器:“先别猜。我先查一下这个‘设计圈打假君’的背景,看看他之前有没有过类似的‘打假’案例,是不是专门蹭热度的。另外,‘知夏工作室’那边,也得看看他们的‘苔痕’系列有没有明确的灵感来源,或者有没有更早的创作记录。”
他的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敲击,眼神专注。苏晚看着他的侧脸,灯光在他睫毛下投下淡淡的阴影,鼻梁的线条很清晰。每次遇到事情,顾沉舟总是这样,冷静得像一块定海神针,能让她慌乱的心慢慢沉下来。
“对了,我得跟小林说一声。”苏晚突然想起什么,拿起手机给工作室的合伙人小林发消息。小林是她大学同学,两个人一起开的工作室,性格比她更外向,也更擅长处理对外的事。
消息发出去没几秒,小林就秒回了:“晚姐!我已经看到那条微博了!气死我了!那个‘苔痕’系列我之前看过,明明就是普通的蕨类纹,咱们的有银杏叶,根本不一样!我已经在整理咱们的创作时间线了,从四月的初稿、七月的照片,到九月的定稿文件,还有客户的沟通记录,都有!另外,我还联系了之前帮我们做纹样扫描的工作室,他们能证明我们七月就拿了银杏叶照片去扫描!”
看到小林的消息,苏晚心里的一块石头又落了点。她回复:“好,辛苦你了。明天我早点去工作室,咱们一起把证据整理好,然后找律师看看怎么澄清。”
“放心吧晚姐!咱们没做亏心事,不怕他们查!”小林还发了个加油的表情包,隔着屏幕,苏晚都能想象出小林那副义愤填膺又干劲十足的样子。
放下手机,苏晚长长地舒了口气。刚才紧绷的肩膀,终于放松下来,靠在沙发背上。顾沉舟已经查完了“设计圈打假君”的背景,关掉浏览器,转头看向她:“这个‘打假君’,之前发过不少类似的帖子,但有好几次都被证明是不实指控,后来删帖道歉了。看起来不像是专业的打假人,更像是为了涨粉,故意找有热度的设计项目‘碰瓷’。”
“那‘知夏工作室’呢?”苏晚问。
“‘知夏’的‘苔痕’系列,灵感来源写的是‘江南湿地的蕨类植物’,没有提到银杏叶,而且他们的纹样里也没有银杏叶的元素。”顾沉舟说,“刚才对比了一下,所谓的‘高度重合’,其实是把我们的银杏叶和蕨类的组合,跟他们的纯蕨类纹放在一起,裁掉了银杏叶的部分,只对比蕨类的线条,才显得像。”
“原来是这样!”苏晚恍然大悟,心里的最后一点疑虑也消散了。难怪她刚才看对比图的时候,总觉得哪里不对劲,现在才明白,是对方故意断章取义,放大了相似的部分,忽略了她设计里最核心的银杏叶元素。
“别生气。”顾沉舟看到她皱着眉的样子,伸手揉了揉她的眉心,“这种故意碰瓷的,就怕没有证据。咱们把时间线、创作过程、相关证据都整理清楚,写一篇详细的澄清文,再附上所有证明材料,他们自然就没话说了。如果他们还不删帖,或者继续造谣,咱们可以走法律途径,告他们侵犯名誉权。”
他的语气很笃定,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苏晚看着他,突然觉得眼眶又有点热,但这次不是因为委屈,而是因为感动。从她决定开工作室开始,顾沉舟就一直支持她,不管是前期找场地、谈合作,还是后来遇到小麻烦,他总是能在她需要的时候,给出最实际的帮助和最稳的支撑。
“顾沉舟,”她轻声说,“谢谢你。每次我遇到事,你都能这么冷静地帮我想办法。”
顾沉舟笑了笑,伸手把她揽进怀里。苏晚的头靠在他的肩膀上,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雪松味,是他常用的洗衣液的味道,很熟悉,也很安心。“谢什么?”他低头,下巴轻轻抵在她的发顶,“我们不是一起的吗?你的事,就是我的事。”
客厅里的落地灯还亮着,暖黄色的光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地板上,叠在一起。窗外的晚风好像也温柔了些,不再像刚才那样带着凉意,反而有了点秋夜特有的静谧。
“对了,你还没吃水果。”顾沉舟突然想起什么,松开她,起身走向厨房。冰箱里放着他下午买的猕猴桃,是苏晚爱吃的品种,已经提前泡在温水里,去了点凉性。他拿了两个出来,去皮,切成小块,装在玻璃碗里,撒了点蜂蜜,才端出来。
“吃点水果,补充点维生素。”他把碗递到苏晚面前,“刚才看你紧张得都没怎么吃东西,糖醋小排也没吃几口。”
苏晚拿起叉子,叉了一块猕猴桃放进嘴里。甜丝丝的,带着蜂蜜的香,从舌尖一直甜到心里。她看着顾沉舟,突然觉得,就算遇到了抄袭危机,好像也没那么可怕了——因为她不是一个人在面对。
“明天我陪你去工作室。”顾沉舟在她身边坐下,拿起另一把叉子,也吃了一块猕猴桃,“上午一起整理证据,下午我帮你联系我认识的那个知识产权律师,让他看看咱们的材料,给出专业的建议。澄清文也得好好写,既要摆事实讲道理,又不能太情绪化,避免被人抓把柄。”
“好。”苏晚点点头,又叉了一块猕猴桃,“其实我刚才还担心,要是澄清不及时,客户会取消合作,工作室刚起步,要是出这种事,影响就太坏了。”
“不会的。”顾沉舟很肯定地说,“客户既然选择跟你们合作,肯定是认可你们的设计能力。只要咱们及时拿出有力的证据,证明自己是原创,客户只会更信任你们。而且,这次的事要是处理得好,反而能让更多人知道‘青芜’系列,知道你们工作室的认真和专业。”
他的话像一颗定心丸,让苏晚彻底放下了心。她想起之前带顾沉舟见父母的时候,妈妈还跟她说:“沉舟这孩子,看着沉稳,做事也靠谱,你跟他在一起,我们放心。”当时她还笑着说“妈你怎么比我还喜欢他”,现在才真正体会到,有一个靠谱的人在身边,是多么重要。
“对了,”苏晚突然想起什么,看向顾沉舟,“明天整理证据的时候,可能要用到工作室的电脑,里面有很多设计文件,还有跟客户的沟通记录,你能不能帮我把这些文件备份一下?万一有人恶意攻击工作室的网站,删掉文件就麻烦了。”
“放心,我明天带个移动硬盘过去,把所有重要文件都备份两份,一份存在工作室的服务器里,一份咱们带回家。”顾沉舟说,“另外,我再帮你们的网站加个防护,避免被恶意攻击。”
“你怎么什么都会啊?”苏晚有点佩服地看着他。顾沉舟是学法律的,平时处理的都是合同、案件之类的事,没想到对电脑防护也懂一些。
顾沉舟笑了笑:“之前帮一个做互联网的客户处理过知识产权的案子,跟他们的技术总监学了点基础的防护知识,应付一般的恶意攻击没问题。要是真遇到厉害的,再找专业的技术人员帮忙。”
两人又聊了会儿明天的具体安排,从整理证据的顺序,到联系律师的时间,再到澄清文发布的平台,都一一确认好。苏晚越聊越觉得安心,原本压在心里的石头,好像已经被搬开了。
不知不觉,已经快十一点了。顾沉舟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对苏晚说:“不早了,该去睡觉了。明天还要早起去工作室,得养足精神。”
“嗯。”苏晚点点头,起身收拾茶几上的外卖盒和水果碗。顾沉舟也站起来,接过她手里的碗,说:“我来洗,你去洗漱。”
苏晚没跟他争,转身走向卫生间。洗漱完出来,顾沉舟已经把厨房收拾干净了,正在客厅关灯。看到她出来,他走过去,牵起她的手:“走吧,去睡觉。”
两人走进卧室,顾沉舟帮苏晚拉好被子,然后自己也躺了进去。卧室里只开了床头的小夜灯,光线很暗,刚好能看到对方的轮廓。
苏晚侧躺着,看着顾沉舟的侧脸。他闭着眼睛,呼吸很平稳,好像已经睡着了。但过了一会儿,他突然睁开眼,看向她:“还没睡着?”
“嗯。”苏晚小声说,“有点习惯睡前想事情。”
顾沉舟伸出手,把她揽进怀里,让她的头靠在自己的胸口。他的心跳很稳,“咚咚”的声音,像一种温柔的安抚。“别想了。”他轻声说,“证据都在,律师也会帮忙,明天一切都会好的。”
“我知道。”苏晚往他怀里钻了钻,找了个舒服的姿势,“就是觉得,有你在真好。”
顾沉舟没说话,只是轻轻拍了拍她的背,像哄小孩睡觉一样,动作很轻,很温柔。
窗外的月光透过纱帘,洒进卧室,在地板上投下淡淡的光。晚风偶尔吹过,带来远处街道上隐约的车声,但很快又恢复了安静。苏晚听着顾沉舟平稳的心跳,感受着他怀里的温度,心里的最后一点不安也消散了。
她闭上眼睛,慢慢进入了梦乡。梦里,她又回到了七月的拙政园,阳光正好,银杏叶在风中轻轻摇晃,她拿着相机,对着叶子拍个不停,顾沉舟站在不远处,笑着看着她,说:“慢点拍,别摔了。”
顾沉舟感觉到怀里的人呼吸渐渐平稳,知道她睡着了。他低头,看着她的睡颜,长长的睫毛在小夜灯的光线下,投下浅浅的阴影,嘴角还带着一点淡淡的笑意。他轻轻在她的额头上印了一个吻,轻声说:“晚安,苏晚。别担心,有我呢。”
卧室里很静,只有两人平稳的呼吸声,和窗外偶尔传来的晚风拂过树叶的声音。秋夜漫长,但因为有彼此在身边,好像也变得格外温柔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