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0日上午9点,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基地的会议室里,投影仪的光束照亮了白色的墙壁,上面正播放着日本公开赛决赛的录像——画面里,水谷隼的正手快带擦着球台边线落地,屈正阳仓促卸力下网,现场的欢呼声透过音响传来,像一根刺扎在所有人心里。亚洲杯开赛只剩5天,这场技术分析会,从一开始就带着“复仇”的意味。
“大家注意看这个球,”秦志戬教练站在投影仪旁,手里拿着激光笔,指着画面里水谷隼的动作,“水谷隼的正手快带,右脚会先踮一下,这个小动作就是信号,屈正阳,你去年就是没注意到这个信号,才被他打了个措手不及。”
屈正阳坐在第一排,手里拿着笔记本,笔尖在“水谷隼:右脚踮脚=正手快带信号”下面画了三道横线——这是他去年错过的细节,现在每一个字都要刻在心里。笔记本上还贴着日本公开赛的照片,照片里水谷隼举着奖杯,他站在旁边,眼神里满是不甘,现在再看,那眼神变成了动力。
激光笔切换到下一个画面,是水谷隼近期的比赛录像——他的正手快带又快了2km\/h,而且增加了反手变线的频率。“水谷隼最近在练反手,”秦教练的激光笔落在水谷隼的反手动作上,“你去年赢他的反手小三角,现在他有防备了,得换个回球路线,卸力后送正手大角,他的正手防反虽然强,但移动速度慢,你能抓住机会。”
屈正阳在笔记本上画了个箭头,从“追身快带”指向“正手大角”,旁边标注“水谷隼移动速度慢0.03秒”——这是他复盘了水谷隼最近5场比赛发现的新弱点,比去年多了一个破局点。坐在他旁边的樊振东小声说:“我模拟水谷隼时发现,他反手变线后,重心会偏向右侧,正手是空当,你可以抓这个机会爆冲,比去年的小三角更有效。”
屈正阳点点头,把这个细节也记了下来,还画了个小圆圈重点标注——这是兄弟俩合练时的默契,也是比去年多的底气。他想起去年技术分析会,他只记了水谷隼的优点,却没敢面对自己的缺点,现在不一样了,他不仅要知道对手的弱点,还要知道自己该怎么改。
接下来分析韩国选手金敏宰,投影仪播放着全国锦标赛的比赛录像——屈正阳4-2赢了他,但最后两局打得很艰难。“金敏宰的反手相持比去年快了3km\/h,”秦教练说,“你去年打他时,体能没问题,今年要注意,别像对水谷隼那样,把体力都耗在前面。”
屈正阳在笔记本上写了“金敏宰:前两局保存体力,第三局发力”,旁边画了个笑脸——去年他赢金敏宰,就是靠体能优势,今年要保持这个优势,不能因为盯着水谷隼,就忽略了其他对手。
最后分析新加坡的高宁,投影仪播放着他的防守录像——像一座铁塔,正手快带和反手相持很均衡。“高宁是防守反击型选手,”秦教练说,“你去年打防守型选手就有点急,这次要沉住气,主动进攻的同时,别忘记卸力,像对水谷隼那样,找他的弱点。”
屈正阳在高宁那页写了“主动进攻≥60%+卸力防反”,还特意记了高宁的防守习惯:“防正手爆冲时退台半步→可衔接近台快带”——这是他从去年打水谷隼的失败里学到的:不管对手是谁,都不能只攻不守,平衡才是赢球的关键。
分析会进行了两个小时,中间只休息了10分钟。结束时,秦教练把屈正阳叫到身边,递给他一份打印好的“对手战术表”,上面不仅有对手的弱点,还有去年屈正阳的失误点对比:“你把这个表带在身上,每天睡前看一遍,对比去年和现在的自己,别再犯同样的错。明天出发去新加坡,到了那边适应场地时,重点练对水谷隼的卸力,我已经跟主办方说了,给你安排和水谷隼一样的球台。”
屈正阳接过战术表,指尖捏着纸的边缘,上面“去年失误点”几个字让他眼眶发热——教练没提去年的输球,却用这种方式提醒他,失败不是耻辱,是进步的阶梯。他把战术表折好,放进贴身的口袋里,像揣着一份珍贵的“复仇地图”。
回到宿舍,屈正阳把战术表摊在床上,从头到尾看了三遍,每看一个去年的失误点,就在旁边写现在的改进方法:“去年卸力慢0.02秒→现在快0.02秒”“去年没抓信号→现在能抓右脚踮脚信号”……写满了一页纸,比任何训练计划都更让他有底气。
樊振东走进宿舍时,手里拿着一块新的反手胶皮:“我给你带了块新胶皮,粘性比你去年用的强,应对水谷隼的正手快带更稳。你明天出发前贴好,适应一下手感,别像去年一样,比赛时才发现胶皮不合适。”
屈正阳接过胶皮,上面还带着淡淡的橡胶味——去年日本公开赛,他就是用了一块旧胶皮,反手快撕时总打滑,现在樊振东的提醒,让他更安心。“谢了兄弟,”他拍了拍樊振东的肩,“等我赢了水谷隼,还请你吃锅包肉。”
晚上,屈正阳给妈妈打了电话,告诉她明天出发去新加坡的时间:“妈,我明天上午10点的飞机,你们下周三来新加坡,到了给我打电话,我去机场接你们。对了,去年我输比赛时,你说让我别慌,这次我不慌了,有信心赢。”
妈妈在电话里笑了:“我就知道我儿子行,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尽力就好,晓萌还等着给你举牌子加油呢。”挂了电话,屈正阳看着窗外的训练馆,灯光亮着,像去年日本公开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