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王勃点齐五百精壮水兵,个个身强力壮,扛着特制的银月锄,乘着雕花画舫,自天河启程,直上九霄。画舫破开云雾时,船头的王勃望着越来越近的广寒宫轮廓,心中百感交集。那座常年笼罩在清辉下的宫殿,曾是他遥望的梦想,如今却要以“建设者”的身份踏入。
船抵广寒宫宫门前,早有一袭白衣的身影立在阶前。嫦娥身旁跟着兴高采烈的玉兔,月华洒在她身上,宛如画中仙。看到王勃时,她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暖意,轻声道:“王将军,有劳了。”
王勃心头一热,连忙拱手:“仙子言重了。某此来,是为广寒宫的桂树而来。”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嫦娥身侧的玉兔身上,笑道:“还有,来看看我的老朋友。”
玉兔再次向王勃躬身施礼,问候道:“王将军一路辛苦,我们仙子一直在等待着您光临的这一刻,现在终于把您给盼来。我们这里不用说盼月亮,只能说是盼星星。”
“丫头,莫要贫嘴,快去协助吴刚安置王将军随行!万不可慢待。”
吴刚亦上前见礼。
“王将军可是我广寒宫最亮的那颗星……”玉兔说笑着引五百水师官兵和吴刚去广寒宫旁安营扎寨。
王勃在广寒宫忙碌的日子里,天河岸边的大理院也并未清闲。包拯坐在案前,看着属下呈上来的新案卷,眉头渐渐拧紧。
“大人,”王朝低声道,“这是今日从‘望海镇’送来的急报。镇上最大的渔行‘碧波堂’,又在强占水域,还打出了‘广寒宫指定水产供应商’的旗号,欺压周边渔户。”
包拯拿起状纸,上面血指印清晰可见,渔户们控诉碧波堂以暴力手段圈占渔场,声称其背后有“天庭贵人”撑腰。
最让他在意的,是“广寒宫指定”这几个字——王勃刚去广寒宫规范经营,这边就有人借名生事,显然是冲着王勃去的,甚至可能……冲着他包拯来的。
“查,”包拯吐出一个字,“给我查碧波堂的幕后老板是谁,他所谓的‘天庭贵人’又是谁。另外,传我命令,凡是未经大理院与广寒宫双重认证的‘特供’‘指定’名号,一律视作虚假宣传,严惩不贷!”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静静流淌的天河。锁龙坝挡住了汹涌的水势,却挡不住人心的贪欲。
王勃去了广寒宫,看似是去圆儿女情长,实则是在开辟新的战场——规范仙界贸易,斩断奸商的利益链条。而他留在这里,就是要守住天河这个枢纽,不让任何魑魅魍魉趁机作乱。
“大人,”马汉匆匆进来,“火正尚将军派人来报,说水师近期有几批军粮采买,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粮商们集体涨价,似乎有人在背后操纵。”
包拯眼神一冷。果然,该来的总会来。取缔了天河的特供,他们就去动水师的军粮;王勃去了广寒宫,他们就借广寒宫的名义招摇撞骗。这些人就像附在天庭肌体上的蛀虫,只要有一丝缝隙,就会钻进来啃噬。
“告诉火尚将军,”包拯沉声道,“军粮采买由大理院接手,启动紧急预案,从天河两岸的公仓调拨。另外,让他加强水师营地的戒备,防止有人趁机生事。”
他走到书案前,提笔蘸墨,却不是写公文,而是给广寒宫的王勃写信。信中没有过多的寒暄,只寥寥数语,告知天河近况,并提醒他:“广寒月桂香,易引贪狼嗅。将军须当紧守门户,勿使奸商有机可乘。某在天河,为你后盾。”
封好信,交给快马加鞭的信使,包拯重新坐下,目光落在堆积如山的案卷上。他知道,王勃在广寒宫面对的,可能是温柔乡里的软刀子;而他在这里,面对的却是刀光剑影的硬挑战。但无论哪种,他都必须接下。
天河的水依旧平静,但包拯知道,水面下的暗礁从未消失。他这个大理院院长,不仅要断案,还要像锁龙坝一样,牢牢镇住这方水土,不让任何风波掀翻天庭的根基。而远处的广寒宫,月桂正在王勃和水兵们的手中,一株株植入月壤,或许不久的将来,那片清辉之下,真的会崛起一片造福三界的绿水青山。只是通往那片美景的路上,注定还会有无数的考验,等着他和王勃去一一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