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在帐篷里持续了足足几分钟,只有外面工地的喧嚣不断传进来,像是在催促着这群人快点做决定。
老蒋的代表何应钦脸色变了几变。他来的任务是拿到主导权,可柯明义寸步不让,而且句句在理。
真要闹翻了,中央不仅什么都捞不到,还会彻底得罪其他势力,背上破坏抗战的骂名。
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怒火,试图做最后争取:“柯先生,主导权问题……是否再商议?中央可以派遣更多技术和管理人员……”
“何部长,”柯明义直接打断他,语气没有任何转圜余地,“我这里只看能力,不看牌子。如果中央派来的人,技术比我们硬,管理比我们强,能让我这建设速度再快一倍,我立刻把主导权拱手相让!你们有这样的人吗?”
何应钦被噎得说不出话。他上哪儿找这样的人去?要有,老蒋还用得着在这跟他扯皮?
阎锡山的代表一看这架势,眼珠一转,立刻见风使舵:“咳咳,我看柯先生说的也有道理。专业的事情,确实该交给专业的人办。我们晋绥军没意见,就按柯先生的章程办!我们出人出矿,只要到时候分我们该得的那份就行!”
李宗仁和龙云的代表一看阎老西都服软了,也赶紧表态支持。他们本来就想捞实惠,主导权拿不到,能固定分一杯羹也不错。
延安的代表自然更没有异议。
何应钦孤立无援,脸色难看至极,但形势比人强。他咬了咬牙,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好!就依柯先生!但中央必须在联合委员会中占有相应席位,并对物资分配拥有监督权!”
“可以。”柯明义干脆地点头。他要的是实际控制权和生产效率,虚名和监督权,给老蒋留着面子也无妨。
一场可能引发内战的风波,就在这戈壁滩的帐篷里,以这样一种近乎强硬的方式,被暂时压了下去。
一份《西北开发联合委员会组织纲要》和《资源、产出分配暂行方案》迅速被起草出来,各方代表在上面签下了名字,按下了手印。
尽管各方心里都还打着小算盘,但在柯明义划定的框架和巨大的现实利益面前,不得不选择了妥协。
协议达成,原本紧张的气氛缓和了不少。柯明义也没吝啬,直接带着这群代表参观了建设中的厂区和生活区。
看着那规划整齐、已经初具规模的厂房基础,看着那源源不断从各地运来的设备,看着工人们虽然疲惫却充满干劲的脸,这些代表们心里最后那点不服气也消散了。
他们明白,离开了柯明义和他这套高效的体系,在这片不毛之地上,他们什么也建不起来。
协议的消息传开,更多的资源开始向西北汇聚。虽然暗流依旧涌动,但表面上,一个由“东山”体系主导、各方参与的西北大开发计划,终于排除了最大的干扰,开始以更快的速度,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全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