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台见阿哥们仍沉在前明旧事的思索中,便继续道:“前明最该警醒的,从不是亡国的结局,而是亡国前的内斗——不管是万历年间的党争,还是后期皇族间的猜忌,说到底都是‘只懂争、不懂和’。哪怕换了哪位皇子登基,若眼里只有权力,只懂用暗斗、灭亲来巩固地位,最终只会耗空皇族根基,让整个家族走向衰落。”
这番话直击要害,康熙放下酒杯,眼中满是深有感触的神色:“你说得字字在理!朕年轻时也经历过九子夺嫡的风波,那时虽未到‘灭亲’地步,却也让宗室心生隔阂。若不是后来众人渐渐明白‘团结’二字的重要,如今的大清,或许也会重蹈前明覆辙。”
阿哥们的福晋们听得连连点头,罗氏轻声对身旁的福晋感叹:“四嫂胆子真大,敢在皇上面前说这般直白的话,还把前明内斗的根子说透了,换做我们,未必有这份勇气与见识。”其他福晋也纷纷附和,看向英台的目光里满是敬佩。
弘历站在康熙身旁,听到众人称赞母亲,小脸上满是骄傲,忍不住抬头对康熙说:“皇爷爷,母亲说得对!就像我们读书时,若总跟同窗争高低、不互助,功课也学不好。皇族不团结,江山自然守不住!”
康熙被弘历的童言逗笑,伸手摸了摸他的头,语气满是欣慰:“弘历说得好!小小年纪便懂这个道理,将来定能成器。英台,你不仅能为朝堂献良策,还能教出这般明事理的孩子,更敢说旁人不敢说的真话,真是我大清的福气!”
英台连忙起身行礼:“陛下过誉了。臣妾只是觉得,历史的教训不能忘,宗室的和睦不能丢。只要我们都把‘家国’二字放在心上,少些私心、多些公心,少些争斗、多些互助,大清的江山定能长久。”
阿哥们也纷纷表态——大阿哥承诺会多与兄弟们沟通,不再因过往芥蒂心生隔阂;十四阿哥则说会在西北多与胤禛、胤禩通书信,共商边防事宜。庭院里的气氛,从之前的凝重渐渐转为坚定,那份因“以史为鉴”而生的觉醒,正化作众人守护家国的决心。
小星禾看着玉佩映出的画面:英台站在席间,神色坚定地诉说见解;康熙含笑点头,弘历骄傲地拉着英台的衣角;福晋们轻声赞叹,阿哥们面露愧色却眼神坚定。玉佩在灯火下泛着温润的光,像是在为这份“直言醒世、君臣同心”的场景,送上无声的祝福。
虫洞的光芒渐渐与府中的灯火交融,肃穆而充满希望——英台的直言,是对历史教训的深刻解读;康熙的感触与阿哥们的表态,是对“团结”二字的重新认知。从皇室成员的思想转变,到福晋们的敬佩、弘历的骄傲,大清的宗室正以“前明为鉴”凝聚起真正的向心力,让“家国同心”的根基愈发牢固。
回到现代后,小星禾将这段“言明醒世”的记忆补充进展区,还原了英台直言、众人反应的场景,并陈列了记载前明党争的史料复刻本。游客们看到英台直言进谏、康熙欣慰认可的画面,纷纷感叹:“真正的贤内助,不仅能打理家事,更能以远见唤醒众人。英台敢说真话、善用历史警醒皇室,这份魄力与智慧,才是盛世背后最关键的支撑。”
如今,每当有人在展柜前驻足,玉佩的光芒会映出众人共鸣的画面,与史料复刻本交相辉映,像是在诉说:家国的团结,从来都需要有人敢说真话、敢揭教训;每一次直面历史的勇气,每一份为家国谋长远的真心,都在为家国的和平与繁荣,注入最珍贵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