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功殿内,尘埃在从甬道口透入的微弱光柱中缓缓浮动。王铮静立壁画前,身形如磐石,心神却已化作最敏锐的探针,深入那斑驳色彩与古老道韵构成的迷宫中。
“五御神宗”的宏大叙事固然震撼无比,但这些并未让他迷失。他深知,再辉煌的过往也已烟消云散,真正有价值的,是那些可能遗留下来、能助他攀登大道的实质传承。他的目光,如同经验丰富的猎人,不再流连于壁画的整体气象,而是聚焦于神土宗独立发展部分的每一个细微之处。
《万虫衍化诀》悄然运转,赋予他一种超越常理的洞察力。他的神识不再仅仅是感知能量,更像是在“阅读”壁画中蕴含的、绘制者无意识留下的、或是刻意隐藏的信息流。
他首先注意到的是壁画中神土宗修士的活动范围。大部分场景都集中在主体建筑群,如玄黄土阙、讲道台、炼器坊等。但有一处,反复出现,且视角独特——那便是后山。
不同于主体建筑的规整庄严,壁画中的后山显得更加原始、神秘。它被描绘得云遮雾绕,山势奇崛,流泉飞瀑间,隐约可见一些非人工开凿的洞窟与散发着异样灵光的区域。更重要的是,在所有描绘后山的场景中,都未曾出现任何大规模建设的痕迹,这与神土宗在其他地方大兴土木的风格截然不同。
“事出反常必有妖。”王铮心中默念,“后山若非无用之地,便是有大用之处,以至于不容轻易扰动。”
其次,他关注到壁画中关于“土”的描绘。神土宗修士引动的地脉之力,培育的灵植,甚至施展神通时显化的异象,其土行元气的形态虽有变化,但本质都偏向于“厚重”、“承载”、“稳固”。唯有一处例外。
在那幅描绘开派祖师于后山某处山谷口授真传的场景中(壁画刻意模糊了听道弟子的面容,强调了祖师与环境的交融),祖师周身缭绕的土行元气,在壁画上被用一种极其细微的、带着细微生机与混沌波动的笔触来表现。这种表现方式,与壁画其他部分描绘的土行元气有着极其微妙的差别,若非王铮对能量特性极其敏感,且身负《万虫衍化诀》的衍化之能,几乎无法察觉。
“这并非普通的土行元气……这更像是……某种本源之土自然散发的道韵?”一个念头如同闪电划过王铮脑海。他想起了关于戊土息壤的传说——生生不息,演化万物!壁画中祖师周身的那股气息,不正暗合了这种特性吗?
第三点,则是“禁”的暗示。在几幅涉及后山的壁画边缘,或是在描绘某些弟子试图靠近后山特定区域时,壁画背景中总会若隐若现地出现一些扭曲的符文虚影或是盘踞的石兽图腾。这些符号并不显眼,甚至可以说是融入环境,但它们传递出的“警告”、“隔绝”、“危险”的意念,却被王铮的神识清晰地捕捉到。
“后山并非善地,设有强大禁制,是为禁地。”王铮得出结论,“而一个宗门,将一片区域列为禁地,无非几种可能:镇压凶物、封印秘密、或者……保护某种极其重要、不容有失的宝物或传承。”
结合第二点关于“本源之土”的猜测,答案似乎呼之欲出。
最后,是逻辑的闭环。玄黄土阙无疑是神土宗的核心建筑,珍藏《九转玄土雷躯》功法全本的可能性极大。但戊土息壤这等先天神物,其价值与特殊性,甚至可能还在功法之上。它会简单地与功法一同存放在藏经阁或宝库中吗?
根据壁画中透露出的、神土宗对土行大道深刻的理解,他们必然清楚,戊土息壤具有灵性,需以特殊环境滋养,方能保持其活性与神效。将其置于人造建筑之内,无异于扼杀其灵性。而后山那原始、充满生机、且与大地脉络紧密相连的环境,才是安置戊土息壤的绝佳之所!将其藏于后山秘境,并以强大禁制守护,既保证了安全,又符合其天性,这才是最合理的选择!
“玄黄土阙存功法,后山禁地藏息壤!”王铮眼中光芒湛然,所有的线索在此刻串联成一条清晰的逻辑链。“那些元婴老怪,目光都聚焦在气势最盛的玄黄土阙之上,却忽略了这壁画中隐藏的、关于真正核心的暗示!”
这不是机缘砸头,而是他凭借自身能力,从历史的碎片中,一步步分析、推理出的真相!
他再次将目光投向那幅祖师于后山山谷讲道的壁画,这一次,他看得更加仔细。山谷的具体形态,周边山势的走向,云雾遮掩下可能存在的入口……所有细节都被他强行记忆下来。同时,他也将那些代表禁制的扭曲符文与石兽图腾牢牢刻印在心,这些都是他接下来要面对的危险。
不再有丝毫迟疑,王铮转身,决然离开了传功殿。他没有走向那条戍土真蛄感应中、能量澎湃直通玄黄土阙核心的“光明大道”,而是选择了另一条更加幽暗、气息晦涩、似乎蜿蜒通往后山的偏僻小径。
这条路上,禁制的痕迹明显增多,虽然大多因年代久远而威力大减,或已残缺不全,但依旧散发着危险的气息。王铮更加小心,将幻光阴蚃的力量催动到极致,身形如同鬼魅,在残破的禁制缝隙间穿梭。
他的目标明确——后山禁地,那处可能隐藏着戊土息壤的山谷秘境!
前方的危险未知,玄黄土阙方向的灵力波动隐隐传来,显示着那里的争夺已然开始。但王铮的心却异常平静,甚至带着一丝探索未知的兴奋。
他依靠自己的智慧,从历史的尘埃中找到了另一条路。这条路或许更险,但机遇,往往就藏在人迹罕至之处。
抽丝剥茧,秘藏自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