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安返回苏州的第三天。
参与围剿小刀会起义的兵马,就联系了两万余人,其中李世安直属的有先行一步抵达太仓的杨云骧水师985人。
补充预备役后满编的夏雪宜步兵营2000人,亲兵营500人。
李世安为了更好的指挥战斗,给夏雪宜这一支超标的营设置了副统领。
副统领周腾虎。
魔都租界附近的兵工厂与铸币局,由冯南干补充预备役后一千人。
骑兵营唐龙部九百多人。
李世安在江南直属步兵3500余人,加上水师与骑兵,约5500人。
苏州守城营不算。
加上上次怡良协调的兵马,以及张国梁部,也不足一万人。
但是随着李世安命令下达。
苏松兵备道下辖区域,也汇聚了大量地方乡勇,加上镇江总兵虎嵩林部。
同时,
收到消息的越州巡抚黄宗汉,
也主动派兵,由中塘海防同知仲孙樊,率领千余乡勇过来支援。
……
李世安带兵汇聚太仓时,
大明国的起义军,在冯文茂的警告下,陈阿林等人第一时间撤回嘉定。
“大明国”的三股势力,
在嘉定汇聚了两万多人,准备把李世安阻挡在嘉定以外,展开第一轮阻击。
因为见识过冯南干的强大,他们没有一个人敢于主动进攻。
在李世安联系各方调兵之时,大明军加强了防御并制定了一系列应对策略。
他们在嘉定城外设置了大量的陷阱和伏兵,准备给李世安一个下马威。
别说,他们的这些安排还真起到了作用,虽然李世安的主力没事。
但急于表现的知县丁国恩,游击长桂先后中计,开局就死伤两百多人。
要不是唐龙当机立断,
率领主力骑兵迅速驰援。只怕这俩人开局就领盒饭了。
李世安从这些陷阱和布局设伏中,看到了自己在百越安排的影子。
也就不再贸然行动。
开始稳扎稳打安排起来,大摇大摆的在嘉定城北外安营扎寨。
直接派出上万辅助的地方乡勇,展开地毯式的检查、搜索可能的埋伏。
安排骑兵游弋支援。
安排两千步兵,分别由夏雪宜、周腾虎带兵,在乡勇后方压阵。
大明军埋伏偷袭。
桂军骑兵第一时间出击,一旦咬住伏击者,步兵空心刺猬立马出击。
张国梁等绿营兵负责拦截。
要不是冯文茂提醒,
突击者是机动部队,连环策应,只怕早就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即使如此,
仅仅一天时间,
嘉定城外围的陷阱与伏兵,全部失效。庆军直接兵临城下。整个外围防御只剩下冯文茂坚持设置的挡墙措施。
其余人全部撤入嘉定城。
要不是到了夜晚,
只怕李世安就直接下令攻城了。
……
嘉定县衙,大明军的前敌指挥部,左元帅陈阿林与右元帅林阿福。
青浦起义军首领周立春。
太平军南殿承宣冯文茂集聚一堂。
此时四人的脸色十分凝重,他们没想到,仅仅一个白天的时间。
布局数天的陷阱就全部被清除。
几个埋伏点全部失效。
不仅没有埋伏成功。
还损失了一千多人。
陈阿林率先开口道:“冯承宣,你与李家小妖有过多次对战经验…。”
“可有什么对策?”
“没有!”
冯文茂毫不犹豫的说道:“桂军太强大了,咱们直接对敌不可能挡住!”
“冯兄,你这是不是太悲观了?”周立春不悦的瞪了冯文茂一眼,
“桂军强大这一点毋庸置疑…”
“可你也没有必要如此悲观吧?怎么,照你这意思,咱们没得打了?”
“你的意思是,投降?”
陈阿林与林阿福虽然没说话,但是两个人也是皱眉不已。
“我不是这个意思——”冯文茂摇摇头,说:“我只是说直接硬拼不行!”
“有什么区别?”
“有区别!“冯文茂肯定的说道:“直接硬拼不行,不代表只能投降!”
“冯承宣的意思是,放弃嘉定?”陈阿林试探性问道:“咱们终究是要对上的啊?就这么放弃了,只怕队伍就散了——。”
大明国的义军,主要来自于天地会组织,虽然迅速膨胀至数万人。
可前身终究只是小帮派。
说的好听是义军,
起义的成员,也确实大多数是因为朝廷腐败,被欺压活不下去的百姓。
但是中低层军官各有心思。
尤其是一些商人的加入,
这本身就是一种投资。
你发展的好,我给你继续投钱。
你要是一开始就拉胯,
不好意思,我要及时止损。甚至直接把你这个“公司”拆了卖钱抵债。
义军也是人,也是需要吃饭的。
有足够的地盘,当然可以养数万人,每放弃一个城池,军饷压力就大一分。
也会让那些投机者生出异心。
天地会不同于组织严密的太平军,不仅成员鱼龙混杂,各种三教九流都有,
更加缺少统一的信仰,只有一个没人相信,虚头巴脑的反清复明口号。
陈阿林并不是无端担忧。
“嘉定必定是要放弃的!”
冯文茂肯定的说道:“别说仅凭咱们这些人的实力,就是大元帅一起过来,咱们四万对两万,也是于事无补!”
不等周立春再次质疑,冯文茂又说道:“我的意思是,早做打算!”
“做好撤回魔都的打算!”
“但是在撤回去之前,咱们要利用嘉定,最大程度的消耗清妖。”
“用李家小妖的话术,最大程度上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同时精简队伍!”
冯文茂的话,说的直白,虽然残忍,但确实是发展初期必经之路。
很快四人就达成共识。
商议如何利用城池练兵。
商议如何利用朝廷兵马,清除队伍中的投机者,只要队伍,不要首脑。
第二天,李世安开始常规攻城。
冯文茂想练兵,
李世安何尝不是也在练兵。
他的主力也是大量的新兵。
新兵不是战斗素质不行,毕竟也是正规训练过,需要的只是见见血。
李世安练兵见血,可不会让士兵冲锋在最前面,毕竟他又不是冷兵器。
每次都是绿营兵,带着本地乡勇冲锋在最前面,桂军兵勇火力压制。
也许是因为张国梁实力不错,也早就知道李世安的作战方式。
也许是起义军太拉夸了。
仅仅一个上午,
李世安强大的火炮,只是开炮一次,炸掉北门仅有的两门小火炮之后。
张国梁亲自一线指挥,借着桂军步枪掩护下,就攻上了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