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顺也知道,此时李世安确实不宜再兼任钦差大臣,毕竟湖广不同于当时的江南,当时江南有着数股势力。
每一股势力都远超李世安。
李世安的实职也只是江南巡抚。
有着江南、江北两个钦差,有着两江总督那个上司,以及布政使牵制。
比他高一级的,或者说平级的,就有两个钦差,以及一个上司总督。
他当时的钦差头衔,有着不少局限性,主要权利,只是名义上节制苏皖浙地方军队,只能去围剿魔都起义军。
三省绿营兵,除了江南省,另外两省,都能找理由不给他面子。
甚至,
因为金陵城丢失、以及两个大营的存在,连江南省的一把手都做不到。
实际控制范围,只是苏南部分。
现在的李世安,本身就是湖广总督兼任荆楚巡抚,已经是军政一把手。
还是没有多少牵制的那种。
本身有资格与李世安平级的,只有官文与西陵阿,现在西陵阿被革职,
如果钦差头衔给李世安,那么李世安就是名副其实的湖广第一人。
还是军政一把抓的第一人。
李世安没有钦差头衔,就已经能聚集各方兵马,如果再给钦差头衔…,一家独大,就连肃顺这个后台都会忌惮。
这对李世安不见得是好事。
所以,
肃顺思索片刻后,道:“皇上,臣以为祁中堂等人的担忧不无道理。”
“如果绍圃当钦差,那么整个荆楚省,绍圃将一家独大,这不利于他成长。”
清文宗闻言顿时皱起了眉头,疑惑的看向肃顺,“你是哪一头的?刚刚还帮李爱卿来着?怎么这会也在打压他了?”
清文宗虽然没有说出来,
但肃顺一眼便明白对方的意思,现在人多,他也不好过多解释,“绍圃确实有大功于朝廷,若不封赏,难以服众。”
不等其他人出声,肃顺马上又给出法子,“臣有一折中方案,可让官文暂代钦差大臣,绍圃记大功一次。”
“待日后再有功劳,一并封赏。这样既能安抚各方,又能彰显您的公正。”
“此计甚好!”
怡亲王也道:“肃中堂这个法子既可以体现皇上您的重视,让绍圃不至于摆烂顾忌,也不会让他木秀于林。”
“皇上,此法可行!”肃顺与怡亲王这两个李世安的后台兼盟友都妥协了,本来就看好李世安的祁寯藻马上赞同。
其实本质上,祁寯藻这个老顽固,也是为了李世安好,只是他是以他老一辈的思想,在为李世安保驾护航。
当然,
他这个为李世安好,也仅限于让李世安当一个为朝廷尽忠的好臣子。
最终的职位,也不过是做他的接班人,也就是军机领班大臣这个极限。
李世安权柄过高,自己造反,或者被逼着造反,都不是他想看到的。肃顺这个只记功不封赏,真的是完美办法。
翁泰北与穆荫两人再次对视一眼,都露出了喜色,齐声道:“微臣附议!”
本来他们收了官文的好处,也因为与李世安有隔阂,这才阻挠李世安封赏。
现在,
肃顺主动建议让官文当这个钦差大臣,那么他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这个时候,他们自然迫不及待的赞同了。
甚至,他们心中不免有些得意,官文当了钦差,自然也就意味着拿下了最大的功劳,李世安为他人做嫁衣了。
对此,
僧王爷和惠亲王绵愉虽心有不甘,但也不敢再言,毕竟是西陵阿自己不争气,清文宗已经点破了他的谎言。
不追究他失职放走了韦俊这些太平军骨干之责,已经是烧高香了。
一旦西陵阿被拿下问责,他们这两个后台王爷,多少也会被牵连。
加上最大的好处转移到了官文身上,对付李世安的阵营已经崩盘。他们再说什么也是于事无补,只是徒增烦恼。
于是也假模假样的附议。
清文宗微微颔首,目光扫过阶下诸臣:“既如此,便依肃爱卿所奏。”
“着即传旨:西陵阿着革去钦差大臣之职,仍留荆楚省,督率所部兵马,协同官文、李世安全力围剿长毛逆匪。”
“授官文为钦差大臣。”
“总理荆楚地区军务,统筹诸军进剿事宜,务期早日荡平长毛匪患。”
“曾某人与湘军,克复武昌有功,着赏黄马褂一件、白银一万两。”
“其湘军暂驻荆楚省,听候官文、李世安调遣,合力进剿长毛逆贼。”
“至于原计划湘军进剿皖省诸事…”
“着军机处会同两江总督、安徽巡抚等悉心筹划,具折奏闻。朕惟望诸卿同心协力,早奏捷报,以慰朕心。”
清文宗拿出一份笔记,一连串的进行封赏,唯独李世安的没有。
正当众人以为事情就这样了,毕竟肃顺的提议就是记功不封赏。
清文宗却指尖轻叩御案,眼神中透着几分威严与期许,朗声道:
“湖广总督兼荆楚巡抚李世安,朕命其限期六月编练新军、收复武昌。”
“孰料…。”
“该员临危受命,仅用不足三月时间,便初成新军,且协调荆楚省诸军,克复武昌重镇。此等功绩,朕心甚慰。”
僧王爷与惠亲王闻言心头一颤,感觉他们担心的事情又要发生了,
果然,
清文宗不等他们两人出言反对,
继续说道:“着即加封李世安文华殿大学士,以示褒奖。其麾下新军单列一镇,主将授正二品总兵衔。”
“各级将领编制,着由李世安自行酌定。凡有功将士,皆按例封赏。”
“另赏银五万两,充作新军初创与封赏将士之资。日后军费,可从湖北省藩库据实支取,无需另行奏报。”
“朕惟愿李爱卿不负朕望,整军经武,荡平逆匪,为我大清再立殊勋。”
“皇上圣明!”清文宗难得的有主见,一众大臣有些不适应,纠结片刻,包括僧王爷、惠亲王在内一并跪拜高呼。
事情已成定局,僧王爷、惠亲王一系虽然满脸的不甘,可是谁让他们的人不争气,不想触清文宗霉头,只能默认。
祁寯藻、翁泰北和穆荫则暗自庆幸,他们的意见被部分采纳。
虽然李世安被封了大学士,官居正一品,品级高出在场大部分人。
包括李世安的后台肃顺在内。
但没有加入军机处的大学士,说到底只是一个虚衔,最高实职还是总督。
不在核心中枢。
大庆帝国的权利框架经常有变动的,不是品级高了,实权就高。
正一品,理论上的实职最高官。
理论上堪比后世的正国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