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权衡,陈默终于下定决心,要去冒险接触那个神秘的匿名信息源。
这是一个充满未知和风险的决定,但他心中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让他无法忽视这个机会。
为了确保自身安全和信息的保密性,陈默采取了一系列极其谨慎的措施。
他没有使用任何与自己身份相关联的通讯设备或网络,而是特意寻找了一台完全清除了过去使用痕迹的笔记本电脑。
这台电脑经过了多重加密保护,使得任何人都难以追踪到他的真实身份。
接下来,陈默将这台笔记本电脑接入了一个位于公共区域的、无法追踪源头的匿名无线网络节点。
这个无线网络节点就像是数字世界中的一个隐蔽角落,让人难以发现其存在。通过这种方式,他进一步增加了自己的匿名性,降低了被发现的风险。
在完成网络连接后,陈默迅速注册了一个全新的、同样采用最高强度加密协议的邮箱账号。
这个邮箱账号将成为他与匿名信息源交流的唯一渠道,而其高强度的加密协议则能够有效保护邮件内容的安全性。
整个过程就像是在数字世界中进行一场潜行,陈默小心翼翼地抹去自己的每一个脚印,不留下任何蛛丝马迹。
他深知,在这个充满信息泄露和监控的时代,保护个人隐私和安全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这样严密的防范措施,他才能放心地去探索那个神秘的匿名信息源背后的真相。
准备好这一切后,他坐在电脑前,深吸了一口气,仿佛能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的无形电波所带来的风险。
他极其简短地起草了一封邮件,内容没有任何称呼和落款,只有最核心的询问,措辞经过了反复推敲,既表达了意图,又避免了任何可能暴露具体调查进展或自身处境的信息:“收到提示。寻求关于‘星火’与‘拍卖’的真相。
如何信任你?”他将邮件发送到了那个由热敏密信提供的protonmail邮箱地址,然后开始了焦灼而漫长的等待。每一秒都仿佛被拉长,服务器的每一次微小延迟都可能意味着对方的警觉或拒绝。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陈默的心情也愈发沉重。他原本以为等待的时间不会太长,但整整两天过去了,那个加密邮箱的收件箱依然空荡荡的,没有收到任何新邮件。
这两天里,陈默不断地刷新着邮箱,希望能看到那个神秘的发件人发来的消息。
然而,每一次刷新都让他的失望增加一分。他开始怀疑那封热敏密信是否只是一个恶作剧,或者是一个已经失效的陷阱。
就在陈默几乎要放弃的时候,第三天凌晨,一个新邮件的提示音突然在安静的房间里响起。
陈默猛地睁开眼睛,心跳瞬间加速。他赶紧打开邮箱,果然看到了一封来自那个神秘邮箱地址的新邮件。
邮件没有主题,正文也非常简短,没有任何寒暄或身份说明,只有一行冷冰冰的文字:“附件是首期‘碎片’,能否拼出全貌,看你本事。记住,旧债终须血偿。”
这行文字让陈默感到一阵寒意从脊梁上升起。文字的措辞带着一种冰冷的恨意和宿命感,仿佛是来自一个背负着深重冤屈的幽灵。
陈默不禁想起了那封热敏密信上的警告,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恐惧。
然而,陈默并没有被恐惧吓倒。他深吸一口气,点击了附件下载。文件很快就下载完成了,陈默打开一看,发现里面是一张图片,图片上似乎是一些破碎的拼图碎片。
邮件的附件是一个经过加密压缩的视频文件,解密打开后,里面是一段时长仅有十几秒、画面质量极差、且明显经过后期处理的监控录像片段。
视频的角度居高临下,像是从某个隐蔽的监控探头拍摄的,画面噪点很多,光线也十分昏暗,只能勉强看清场景是一个空旷无人的地下停车场,时间戳显示是深夜。
突然,一个穿着深色夹克、身形与失踪的“星火纺织”总经理张建国极为相似的中年男子,低着头,步伐有些匆忙地走入画面。
他走到一辆停放在角落里的黑色轿车旁,车辆的牌照位置被刻意遮挡或根本没有悬挂牌照,车窗贴着极深的暗色膜,从外部完全无法窥见车内情况。
男子没有任何犹豫或反抗的动作,直接拉开车门钻进了后排座位。紧接着,黑色轿车立刻启动,迅速驶离了监控范围,整个过程干净利落,不超过十秒钟。
这段视频虽然短暂、模糊,且无法直接指认车内人员和张建国被带走后的具体情况,但其蕴含的信息却如同重磅炸弹,瞬间证实了陈默之前最坏的推测!
首先,它证实了张建国的失踪绝非简单的个人行为或意外,而是一场有预谋、有组织的挟持!
其次,整个过程中,张建国看似“配合”的上车动作,结合他此前极度焦虑的状态,极可能是受到了某种胁迫(例如家人被控制),或者是在某种极端压力下做出的不得已选择,绝非自愿。
最关键的是,对方行事手段极其专业老练——选择深夜无人的地下停车场、使用无牌车辆、深色车窗膜、快速驶离,每一个细节都显示出这是由精通反侦察技巧的人员执行的行动,绝非普通绑匪或商业对手所能为,其背后必然是一个组织严密、能量巨大的犯罪团伙。
“碎片已送达,拼图看你。”——匿名发送者的这句话,此刻听起来充满了挑战和考验的意味。
对方似乎掌握着更多关键信息,但并非无条件提供,而是在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方式,观察和评估着陈默的能力和决心,仿佛在说:线索给你了,有没有本事查下去,能不能承受查下去的后果,就看你自己了。
而那句“记住,债务总会偿还”,则更像是一句诅咒般的预言,暗示着这一切的背后,牵连着某种需要血偿的深重罪孽,或许是张建国知晓的秘密,或许是更久远的恩怨。
这次匿名的隔空交锋,虽然短暂且未露真容,却让陈默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并非完全在孤军奋战。
在黑暗的迷雾中,似乎还存在着另一个(或一批)隐藏的知情者,他们同样在暗中窥伺,怀着未知的目的,小心翼翼地抛出线索,既像是在提供帮助,又像是在利用他这只明面上的手去触碰那些他们不敢或不能直接触碰的禁区。
这段视频无法作为直接证据在法庭上使用,但它却像一把钥匙,为陈默指明了下一步调查的精确方向:彻查那个地下停车场及周边所有可能的监控来源(尽管希望渺茫),排查全市乃至更大范围内的无牌或套牌黑色轿车,深入分析张建国失踪前可能受到的威胁来源。
他与这个匿名者的联系,如同一场在刀尖上跳舞的危险游戏,每一步都可能踏入更深的陷阱,但为了拼凑出真相的拼图,他别无选择,只能在这条充满未知与危险的道路上,继续谨慎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