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屏画面切换到巍峨耸立的泰山,云雾缭绕间透着神圣肃穆
解说声却带着几分戏谑与惋惜响起:【要说被一人搞臭的行为,泰山封禅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十枚核弹对泰山的伤害,都比不上宋真宗的一次封禅
泰山怕是都要喊冤!】
“哦?泰山封禅?”
嬴政坐直身躯,眼中闪过一丝傲然,“寡人当年一统六国,定度量衡、书同文、”
“车同轨,创下不世之功,登泰山封禅,是向天昭告功绩,实至名归!”
“这宋真宗何德何能,敢污我封禅圣地?”
【画面闪过秦始皇、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的封禅影像
解说声激昂:“早年能登泰山封禅的,哪一个不是帝王中的顶级选手?
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华夏根基;汉武帝北击匈奴,拓土千里
唐高宗开创盛世版图,威服四方
唐玄宗缔造开元盛世,万国来朝!
泰山本是帝王向天地诉说功绩、彰显受命于天的神圣之地,何等尊贵!”】
“正是!” 汉武帝刘彻抚掌而叹
“朕当年倾国力击灭匈奴,雪百年国耻,封禅泰山是对天下苍生的交代,对先祖的告慰!”
“这般荣耀,岂是寻常帝王能觊觎?”
唐高宗李治也颔首:“封禅之礼,重在功绩配位,若无惊天伟业,怎敢玷污圣地?”
【画面陡然一转,宋真宗的画像带着几分猥琐,解说声沉了下来
“可宋真宗一出场,直接把泰山封禅的档次拉到了谷底、再造华夏,都没敢轻易封禅,他倒好,不知哪来的自信!
在位期间软弱腐败,对外战争输多胜少,好不容易在澶渊打赢了契丹
却签订丧权辱国的盟约,每年给契丹10万两白银、20万匹绢布!
国内骂声一片,他却舔着脸去了泰山封禅!”】
“混账东西!”
嬴政猛地拍案,龙椅扶手都震出裂纹,“打赢了还割地赔款?”
“这般窝囊废,也配登泰山?”
“寡人统一六国,扫平六合,从无半分妥协”
“他倒好,胜而求和,丧权辱国,还有脸向天地邀功?”
“简直是对泰山的亵渎,对历代帝王的羞辱!”
朱元璋摇头叹气,满脸惋惜:“咱当年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再造华夏基业,本也有封禅泰山的念想。”
“可一想到宋真宗这货,就觉得膈应 他把好好的封禅搞成了笑柄,咱要是去了,岂不是和他为伍?”
“最后索性去了紫金山,好歹清净!”
他顿了顿,又咬牙道:“澶渊之盟,明明是胜仗,却赔银送绢,这皇帝当得,比赵构还窝囊!”
【解说声带着调侃:“宋真宗凭一己之力,让泰山封禅从‘顶级帝王专属荣誉’,变成了‘昏君耻辱标签’。
后世帝王谁也不愿沾边,生怕被人说‘你也配和宋真宗一样封禅’?”】
“可不是嘛!”
乾隆捻着胡须,满脸愤愤不平,“朕一生南征北战,创下十全武功,拓土开疆,国泰民安,本也该登泰山封禅,向天彰显朕的功绩!”
“可一想到宋真宗那档子事,就觉得掉价 他把泰山的‘身价’都打下来了,朕去了反倒自降身份!”
“真是一个老鼠坏了一锅汤!”
百姓们更是议论纷纷:“宋真宗也太不要脸了!”
“打了胜仗还赔钱,还好意思去封禅?”
““以前泰山封禅多神圣,都是千古一帝,他一去,直接成了笑话!”
“后来的皇帝不去是对的,谁愿意和这么个昏君相提并论啊!”
唐玄宗李隆基望着泰山的影像,连连摇头:“朕当年开元盛世,万国来朝,封禅泰山是众望所归。”
“宋真宗这般无能之辈,竟也敢行封禅大礼,真是玷污了这圣地,也让后世帝王没了念想!”
李治也沉声道:“封禅之礼,贵在‘德配天地,功盖古今’。宋真宗功绩不达标,德行有亏,强行封禅,只会遗臭万年!”
嬴政望着光屏,眼中满是凛然:“泰山神圣,封禅庄重,非有不世之功者,绝不可擅动。”
“宋真宗以昏聩之姿,行神圣之礼,不仅让自己沦为笑柄,更毁了历代帝王传承的荣耀。”
“这般行径,比焚书坑儒更甚,他毁的,是帝王的尊严,是华夏的正统!”
众帝王纷纷颔首,深以为然。
泰山依旧巍峨,可封禅的荣耀,却被宋真宗彻底玷污。
后世帝王即便功绩赫赫,也不愿再踏足泰山封禅,生怕沾上这昏君的晦气。
宋真宗这一闹,不仅让自己遗臭万年,更让一项传承千年的帝王盛典,彻底沦为了历史的绝唱。
……
光屏画面切换到滔滔洛水,水波荡漾间仿佛映着千年往事
解说声响起:【被一人搞臭的不光有庙号、封禅,还有洛水之誓!
刘秀以信义传佳话,司马懿却用背信弃义,把洛水的名声彻底搞废!】
“洛水之誓?” 刘秀望着画面,眼中满是感慨
“当年朕攻洛阳,朱鲔因杀兄之仇不敢降,朕对洛水起誓绝不伤他,既许之,便必践之!”
李世民点头:“信义乃立身之本,帝王一诺千金,刘秀此举,方显明君风范!”
【画面闪过刘秀率军围城的场景,解说声激昂:“公元25年,刘秀攻洛阳,守将朱鲔因曾鼓动刘玄杀刘秀兄长,怕遭报复,死守不降。
刘秀对着洛水发誓:‘若降,绝不加害!’ 朱鲔信之,出城归降,刘秀果不食言,封其为扶沟侯,成就一段信义佳话!”】
“这才是帝王该有的气度!”
朱元璋赞道,“言出必行,方能服众!刘秀能定天下,绝非偶然!”
朱棣也颔首:“乱世之中,信义尤为可贵。刘秀以一诺安人心,比多少雄兵猛将都管用!”
【画面陡然一转,司马懿的身影出现在洛水之畔,解说声沉了下来:“二百多年后,同样的洛水,同样的誓约,却成了千古骗局!】
【司马懿指着洛水发誓,保全曹爽一族性命,换取他放弃兵权。
有刘秀的佳话在前,不光曹爽信了,满朝大臣都为司马懿作保,曹爽干脆交出兵权,以为能安度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