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海上情况不明,为了不错过域外大门开启,导致东古无人出战而被判负。
在预警信息解读出来之后,便已经迅速组织起南部舰队的战士们,誓师出海,前往目标位置。
也就是说,到今天,柳智钧他们已经在大海上飘了将近一个星期时间。
初时随军出征的兴奋劲过后,面对茫茫大海,几乎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单调风景时,柳智钧早就被憋坏了。
更重要的是,周围除了连队的战士,就只有他的老师。
没一个可以让他随便说笑的。
他的手机虽然支持卫星通讯,但进入深海之后,那信号打电话都够呛,就不要说上网发朋友圈了。
而舰艇的内部网络,又不是他可以随便接入的。
这几天来,他真的是掰着手指头在数着过日子。
太难熬了。
所以,一听到李凡要来,他已经从昨天就开始睡不着觉了。
并且强烈要求让他和自己挤一间上下铺。
因为是作战舰艇,住宿环境甚至没法跟一般的轮船相比。
再没有可说话的对象,睡觉都是一种折磨。
看着柳智钧仿佛看到亲爹过来一样的表情,李凡真不敢想,他这些天是怎样度过的。
两人属于是同一种性子。
吃苦当然也是能吃得下的,但若有更好的条件,自然也是想要追求更好条件的。
只不过人在大海,身不由己。
幸好今天已经28号了,他只需要再飘上两天。
只要战事结束,他们几个非官方人员,是可以第一时间乘坐直升飞机回去的。
并不需要再坐着舰艇飘荡上十来天时间,才能回到陆地上。
没有去接柳智钧的话茬,李凡怕没说两句,就会偷笑出声,实属有些幸灾乐祸的嫌疑。
他先和舰船的指挥官致意,又跟准备前往域外战场的连队负责人问好。
最后才走向了於佳颖教授和柳智钧所在的位置。
有熟人在船上,也就不需要留下专门的人员,带领李凡熟悉一下这边的注意事项。
大家很快就又回归到各自的工作当中。
连队战士即便是在大海上飘着,每日的训练项目,除非是真的没有条件,不然也是一个不落的。
他们可不像李凡几位闲人,就只需等待进入域外战场就行。
“听说你对金身力量的运用,又有什么重大的发现,所以才被临时征调过来的,对吗?”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东古金身拥有者还是太少了,别人就算有心也无力提供帮助。
作为眼下掌握着比较多金身的人员之一,自然是要能者多劳了。
於教授不也是要前往前线的吗?”
“是啊!”於佳颖示意李凡跟着,然后往着舰艇船舱的二楼位置走去。
那边不会堵着过道,影响了战士们的训练。
“我倒是非常欣慰回来后,上头对我是这样的安排。
像以前在秃鹰,他们只把我当作展览品一样束之高阁。
说得好听,是让我可以远离战场,避免危险。
但其实就是在将我与他们分割开来。
我虽拿着绿卡,但终究和他们不是一个国度的人。”
看着茫茫大海,她不由得轻笑着接着说道。
“但东古这种不见外的安排,才让我有了亲切之感。
而且,一来就让我参与到这么重要的事件当中,还是最主要的战力依赖。
我当初刚接到指令时,真的有些不敢相信。”
“於教授是研究东古国学的,应该知道东古有句老话,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当於教授的二十九尊金身,凝聚于东古天空中的那一刻,你就已经正式回家了。”
“好了,不说我了。
李老师此时此刻,看着此情此景,难道心中没有什么感触吗?
不赋诗一首?
要不然,来首词也行。”
跟着於佳颖来到了船舱的二楼位置。
往远看,是一望无垠的大海。
往下看,是正集合训练中的连队战士。
一个个身上结实的肌肉,在汗水与阳光的照应之下,熠熠生辉。
训练时的呼喝声更是直穿九霄。
看着这样的场景,当真让人胸有千千言,恨不得一吐为快。
於佳颖是明白环境对诗词启示的重要性的,她故意把李凡引导到这样的观景位置。
当然就是想再榨取一首他的诗词作品了。
距离上次沈园相见,眨眼已经快大半个月时间过去了。
“於教授知道吗?我前一刻的记忆画面,还是和刚刚确定关系的女友,花前月下你侬我侬。
还在商量着下一顿要去哪里吃饭,要吃什么样的大餐。”
“李凡,你谈对象了?是谁?我认识吗?”
於教授还在疑惑李凡这看似在抱怨的话语。
而一旁的柳智钧可没想那么多,满满都是对兄弟女友的好奇。
然后,他像是想到了什么。
没等李凡回应,已经自己接着说道。
“我知道了,一定是叶筱筱!
当初刚和你认识那会儿,你就在酒店里偷偷和人家打视频电话。
还捂得严实怕我看到。
现在不装了,摊牌了吧!”
“我就没跟你装过,你仔细想想,当初我有否认过什么吗?”
李凡怼了他一句,也不管他是不是陷入到当时的回忆中去了。
而是接着刚才的话,继续往下说道。
“前一刻还在吃着大餐,后一刻,手中酒杯刚刚放下,眼前场景就成了飞机之上。
我那个懵圈啊!”
带着抱怨的话语声刚落,紧接着就是一句诗词吟诵而出。
“金樽清酒斗十千。”
於佳颖还处于疑惑当中,完全没想到他会直接贴脸开大了。
这句诗作出,她愣了一下后,才猛得反应过来。
李凡前边那看似抱怨的废话,是在描述他的心境。
她将李凡带来二楼甲板,企图用眼前场景,引发他创作的灵感。
她已经给他构建起了框架,就等李凡往里边填充相应的内容。
而他也确实如此。
第一步便给这次的诗篇定下了基调。
只是,抱怨、不满、茫然,这些可不是好的基调词汇。
似乎李凡的反应,与她所搭建的框架,完全相反了。
看着无垠的大海,看着充满杀气的战士。
他怎么会是颓废的心境呢?
不过,於佳颖没有质疑出声,而是耐着性子等待着后续。
他可是李凡啊!
能把陆游唐婉的故事,从最开始差点没人听得下去的情况,反转成沈园名片的奇才。
不见全貌,未听全诗,还是不能太早下结论的。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好!”
先不论前四句诗和眼前的环境搭不搭,至少与李凡刚刚描述的心境是完全契合的。
而按照一般先抑后扬的习惯,这种有转折的诗,第三联往往就是转折的重点诗句。
於佳颖赶忙收摄心神,专心听着他接下来要作出的句子。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於佳颖:“???”
怎么还在压抑?
前三联压抑着情绪,直到最后一联才想要进行转折。
这可比第三联就转,最后一联再情绪递进,进一步巩固住转折后的情感,要困难多了。
还是说,这一首诗真就只是李凡的抱怨发泄之作?
可怎么看都不可能是这样的。
就李凡这一路走来给她留下的印象,他绝不可能在这样的大事面前,插科打诨,萌生不满的。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这世界是没有姜太公和伊尹的典故的,所以这两句出来,就算是对东古国学研究甚深的於佳颖,也只能单纯从字面上来理解。
不过,比起前面几句,体现了颓废茫然的心境。
这一句,即便没有典故衬托,却也是不同的情感寄托。
流露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之意。
情绪在这一刻开始发生变化。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最后两句,李凡直接就是朝着大海方向吼出来的。
仿佛是将前边所有积攒着的郁闷颓废,彻底变成前进的力量。
咚——!
钟声响起,仿佛是对这一首诗的称赞。
最后那一句,犹如点睛之笔。
不仅契合了眼前的创作环境,更是将整首诗的情绪推向了高潮。
紧随钟声之后,则是一尊仗剑而立的文人金身。
“真的是太厉害了,这一首诗,居然是歌行体。
诗歌诗歌,现在的人谁还记得,诗歌不只有绝句,律诗,还有古体诗,有歌行体。
这种随意而做,句式韵脚灵活,拥有自身节奏与韵律,以直抒胸臆,发泄情绪为目的诗歌,便是歌行体。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没有哪种体裁的诗歌,比歌行体更适合在这里创作而出。
李老师,你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最后这一句点睛之笔,真的是太妙了。
这首诗,你打算叫什么名字?”
“诗名就在诗句当中。”
“济沧海?”柳智钧闻言接过话茬说道。
“不对,是行路难。”
李凡纠正道。
“济沧海只是整首诗要达到的结果,若以这个为题,仅仅只能表达出转折之后的情绪。
而行路难则贯穿全文。
前边的压抑迷茫,中间的憧憬未来,再到最终的反问回答,长风破浪云帆远洋。
既是创作者三段情绪的层层递进。
同时也让阅读此诗的人,能够得到情感的共鸣。
随着创作者的情绪,跌宕起伏,最终冲向高层。
而这所有的情绪,都可以凝聚为三个字。
那便是,行路难。”
於佳颖替他解释了一遍,随即则含笑看向李凡说道。
“这首诗歌,应该还有另一层映射意义吧?”
“放在其他地方的话,於教授刚说的那些已是全部。
但放在眼下……”
李凡点点头道。
“东古的文化复兴之路,便是如此。
行路难,也是东古这一路走来的缩影。”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於佳颖喃喃念叨道。
“如果加上这一层映射,我倒是更喜欢这一句反问了。
看似迷茫自问,实则已经有了冲破一切的力量。
你当真一个人挺起了整个东古的文化脊梁了。”
“不,不是我一个人,而是我们大家。”
李凡的目光看向远海。
“东古从来就不是哪个人的东古,而是我们大家的东古。
一代一代人的前赴后继,所以造就了东古五千年文明的延续至今。
没有谁可以砍断我们的文脉。
就算没有李凡,也会有张凡、赵凡。
东古受损的文脉,终究会被我们修复。
我们终有喊出这句话的时候。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