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雪过后的天山雪线,晨光格外澄澈。沈砚秋站在望雪岭的坡顶,望着远处被积雪覆盖的山道,眉头却始终没有舒展——按照计划,秦十三带着两名队员提前去前方探查“野狼谷”的路况,本该在昨日午时返回,可直到现在,都没有任何消息传来。
“砚秋,别太担心。”顾长风走到她身边,递来一块温热的芝麻饼,“秦十三经验丰富,又熟悉雪线地形,说不定是遇到了难走的路段,耽误了行程。”
沈砚秋接过芝麻饼,却没什么胃口。她转头看向山道的尽头,那里只有茫茫白雪,连个人影都没有:“可就算耽误行程,也该有信号传来。我们出发前约定好,若遇到危险或延误,就放‘平安烟’——三股青烟,间隔半炷香,可从昨天到现在,我连一缕烟都没看到。”
按原定计划,队伍与探路小队靠“烟火信号”通讯:平安则放三股青烟,遇险要放两短一长的狼烟,紧急情况则放连续的浓烟。可暴风雪过后,山间的湿气太重,柴火难以点燃,探路小队或许是受了环境所困,才没能发出信号。
“要不我带几个人去找找?”阿罗憾不知何时走了过来,手里握着弯刀,神色坚定,“野狼谷离这里不算远,我们快马加鞭,傍晚前就能回来。”
沈砚秋犹豫了——若派阿罗憾去,营地的护卫力量会减弱,万一影沙盟的人趁机偷袭,后果不堪设想;可若不派人去,秦十三他们万一遇到危险,就只能自生自灭。
顾长风似乎看穿了她的心思,轻声道:“我们可以分两步走。阿罗憾带三人去野狼谷方向探查,留两人在中途的‘鹰嘴崖’设立临时烽烟点,一旦发现秦十三的踪迹,就用烽烟传递消息;我和罗衣留在营地,加固防御,清点物资,确保营地安全。这样既不耽误寻找秦十三,也能守住营地。”
沈砚秋眼前一亮——这个办法既能兼顾两头,又能解决通讯中断的问题。她立刻点头:“就按长风说的办!阿罗憾,你们出发前多带些干燥的油页岩,方便点燃烽烟;路上注意安全,若遇到影沙盟的人,别硬拼,先撤回营地!”
“放心吧砚秋姐!”阿罗憾用力点头,转身召集队员,准备出发。
烽烟点设立:古法传讯
阿罗憾带着队员出发后,沈砚秋和顾长风并没有闲着。他们知道,仅靠中途的临时烽烟点还不够,必须在营地附近也设立一个高视野的烽烟台,确保能第一时间接收到来自任何方向的信号。
两人带着几名队员,来到营地后方的“望雪台”——这里是附近最高的山坡,视野开阔,能看到野狼谷和黑岩坡两个方向的动静,是设立烽烟台的绝佳位置。
“我们得先清理出一块平坦的场地,再用石块搭建一个一米高的台子。”顾长风蹲下身,比划着烽烟台的大小,“烽烟台要避风,不然烟被风吹散,远处看不到。”
队员们立刻行动起来,有的用铁铲清理积雪,有的搬来石块搭建台子,沈砚秋则和顾长风一起,准备点燃烽烟的材料——除了干燥的油页岩,他们还特意加入了一些山民向导巴图留下的“浓烟草”,这种草燃烧时会产生黑色的浓烟,即使在白天,也能在几里地外看到。
“以前在书上看到过,古代的边关就是用烽烟传递消息,没想到今天我们在雪线里也用上了。”沈砚秋一边将浓烟草捆成束,一边笑道。
顾长风点头:“古法虽简,却很实用。尤其是在这种通讯不便的地方,烽烟比派人跑断腿传讯要快得多。等我们翻过天山,或许可以在新商道的关键节点,都设立烽烟台,方便商队之间传递消息,预警危险。”
沈砚秋眼睛一亮:“这是个好主意!有了烽烟台,以后走这条商道的商队,就不用再担心通讯中断,遇到危险也能及时求助。”
说话间,烽烟台已经搭建完成。队员们将油页岩和浓烟草堆在台子中央,用火种轻轻一点,油页岩很快就燃烧起来,浓烟草也随之冒出滚滚黑烟,直冲向天空,在澄澈的蓝天下格外醒目。
“成功了!”一名队员兴奋地大喊,“这么浓的烟,几里地外肯定能看到!”
沈砚秋看着升起的黑烟,心里踏实了不少。她转头对顾长风说:“我们再在烽烟台旁立一块木牌,上面画上风烟的信号规则——三股青烟为平安,两短一长为险要,连续浓烟为紧急。以后不管是我们的队员,还是其他商队,看到木牌,就知道怎么用烽烟传递消息了。”
顾长风笑着点头,和队员们一起找来一块平整的木板,用炭笔仔细画出信号规则,立在烽烟台旁。阳光洒在木牌上,黑色的炭笔痕迹清晰可见,像一座无声的“通讯指南”,守护着这条尚未完全开辟的商道。
等待的焦虑:音讯全无
不知不觉,日头已升到半空。望雪台上的烽烟早已熄灭,可无论是野狼谷方向,还是中途的鹰嘴崖,都没有任何烽烟升起。沈砚秋站在烽烟台旁,目光紧紧盯着远方,手心不知不觉沁出了冷汗。
“砚秋,先回营地歇歇吧。”顾长风递来一杯热酥油茶,“你已经在这里站了两个时辰,再这么下去,会冻坏的。”
沈砚秋接过茶杯,温热的液体却没能驱散她心底的焦虑:“阿罗憾他们已经走了三个时辰,就算走得慢,也该到鹰嘴崖了,怎么还没有信号传来?会不会……会不会遇到了危险?”
顾长风沉默了——他心里也有些担忧,可他不能表现出来,他要稳住沈砚秋,稳住整个营地的人心。他轻轻拍了拍沈砚秋的肩:“不会的。阿罗憾和秦十三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手,就算遇到危险,也能想办法应对。我们再等等,或许他们只是遇到了难走的路段,耽误了点燃烽烟的时间。”
话虽如此,可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营地的气氛也越来越凝重。队员们不再像往常一样说说笑笑,而是时不时望向野狼谷的方向,脸上满是担忧。罗衣看在眼里,心里着急,却只能强打精神,给队员们分发食物,安慰大家:“大家别担心,秦十三哥和阿罗憾哥都很厉害,肯定会平安回来的。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好好休息,养足精神,等他们回来。”
就在这时,一名队员突然大喊:“看!鹰嘴崖方向有烟!”
众人立刻抬头望去,只见鹰嘴崖的方向,升起了一股淡淡的青烟,虽然微弱,却清晰可见。沈砚秋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按照信号规则,一股青烟不是约定好的任何一种信号,这意味着什么?是阿罗憾遇到了特殊情况,还是秦十三那边出了意外?
“再等等,看看还有没有后续的烟。”顾长风紧紧握住沈砚秋的手,试图给她力量,“说不定他们只是先点燃一缕烟,确认我们能看到,再放后续的信号。”
果然,半炷香后,鹰嘴崖方向又升起了两股青烟,与之前的那一股连在一起,正好是三股——平安信号!
“是平安烟!”队员们兴奋地欢呼起来,营地的气氛瞬间轻松下来。
沈砚秋长长松了口气,紧绷的身体终于放松下来,眼眶却忍不住微微发热。她转头看向顾长风,嘴角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们没事!秦十三和阿罗憾都没事!”
顾长风也笑了,眼中满是欣慰:“我就说他们会平安的。现在我们可以放心了,等他们回来,就能知道野狼谷的路况,继续往前走了。”
归队与讯息:路况与隐患
傍晚时分,阿罗憾带着队员和秦十三一起回到了营地。秦十三的斗篷上沾着不少泥雪,脸上还有些疲惫,却精神矍铄,一进营地就快步走到沈砚秋面前:“砚秋姐,让你担心了!我们在野狼谷遇到了一处塌方,耽误了行程,还差点没能按时点燃烽烟。”
沈砚秋看着他,又看了看他身后的两名队员,见大家都平安无事,悬着的心终于彻底落下:“没事就好!野狼谷的路况怎么样?还能走吗?”
“能走,但不好走。”秦十三接过罗衣递来的热酥油茶,喝了一口,才继续说道,“塌方的地方我们已经清理出了一条小路,够人和驮马通过,但要格外小心,只能一个一个过。而且我们在野狼谷深处,发现了影沙盟的踪迹——他们在那里留下了不少马蹄印和篝火的灰烬,看样子离开没多久,可能是在探查我们的行踪,或者在前面设伏。”
沈砚秋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影沙盟的人果然还没放弃,竟然追到了野狼谷,看来他们是铁了心要破坏新商道的开辟。
顾长风皱眉道:“如果影沙盟在野狼谷设伏,我们贸然进去,很可能会中他们的圈套。要不要考虑绕路?虽然会多走几天,但至少安全。”
秦十三摇头:“绕路更危险。野狼谷两侧的山坡都是雪崩区,这个季节的积雪很不稳定,稍微有点动静就会引发雪崩。我们讨论过,还是走野狼谷的小路更安全,只要我们提前做好准备,派队员在前面探查,应该能避开影沙盟的埋伏。”
阿罗憾也补充道:“我们在鹰嘴崖设立的临时烽烟点还在,要是遇到危险,就点燃紧急烽烟,让后面的队员及时应对。而且我们还在烽烟点留下了两名队员,一旦发现影沙盟的人靠近,就立刻用烽烟示警。”
沈砚秋沉思片刻,最终点头:“就按你们说的办!明天一早,秦十三带两名队员先去野狼谷的塌方处探查,确认没有埋伏后,再用烽烟通知我们;阿罗憾带护卫队走在中队,保护队员和物资;我和顾长风、罗衣留在后队,照看受伤的队员,确保没有人掉队。”
众人纷纷点头,各自散去准备。营地的篝火渐渐燃起,队员们围坐在火堆旁,虽然知道前方还有影沙盟的威胁,却没有丝毫畏惧——经历了冰川裂缝、暴风雪和通讯中断的考验,他们的队伍早已更加团结,更加坚定。
夜谈烽烟:商道的未来
夜深了,营地渐渐安静下来。沈砚秋和顾长风坐在望雪台的烽烟旁,望着远处的星空,聊着未来的计划。
“等我们翻过天山,一定要在新商道的关键节点都设立烽烟台。”沈砚秋轻声道,“不仅要传递平安和危险的信号,还要能传递物资需求——比如哪个驿站的粮食不够了,哪个路段出现了塌方,都能用不同的烽烟信号传递,这样商队之间就能互相支援,这条商道也能走得更顺畅。”
顾长风点头:“我们还可以和沿途的山民部落合作,请他们帮忙照看烽烟台,定期检查烽烟材料是否充足。作为回报,我们可以给他们提供粮食和药材,或者在商队贸易中给他们优惠。这样既能保证烽烟台的正常运作,又能深化和山民的联盟,一举两得。”
沈砚秋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巴图部落的山民都很淳朴,也很支持我们开辟新商道,他们肯定愿意帮忙。以后这条商道,不仅是贸易之路,更是连接汉人与山民的友谊之路,是传递平安与希望的‘烽烟道’。”
顾长风看着她眼中闪烁的光芒,心里满是温暖。他忽然伸手,轻轻握住沈砚秋的手:“砚秋,不管未来这条商道会遇到多少困难,我都会陪着你,一起把它建设好,让它成为最安全、最繁荣的商道。”
沈砚秋的脸颊微微泛红,却没有抽回手。她抬头看向顾长风,眼中满是坚定与温柔:“我也是。我们一起,让驼铃声响彻这条商道,让东西方的货物在这里流通,让更多人因为这条商道,过上更好的生活。”
夜空中,星光璀璨,望雪台的烽烟台静静矗立,像一座守护希望的灯塔。远处的雪山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蓝光,仿佛在见证着这对年轻人的约定,见证着一条新商道的诞生。
沈砚秋知道,虽然前方还有影沙盟的威胁,还有未知的挑战,但只要有顾长风在身边,有团结一心的队员,有这传递平安的烽烟,他们就一定能克服所有困难,成功开辟新商道,让这条“烽烟道”,成为丝绸之路上最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