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外的禁军大营连绵数里,中军帐前的 “禁军副统领” 大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寒光闪闪的戈矛林立,气氛肃杀。城内的城主府中,陆辰正手持那封伪造的 “谋反密信”,指尖拂过纸面,感受着劣质宣纸的粗糙质感,眼神冷冽如冰。
“王爷,这密信的笔迹看着像您的,可仔细一看,破绽太多了!” 谋士苏文的亲信李墨站在一旁,指着密信上的字迹,“您平日写奏折用的是北境特有的狼毫笔,笔触遒劲,转折处锋芒毕露;而这密信上的字,是用羊毫笔写的,笔画绵软,连您最具特色的‘辰’字最后一笔的回锋都模仿得四不像。”
陆辰点头,将密信放在案上,又取出一枚自己的官印拓片,与密信上的印章对比:“再看这印章。我的官印是陛下亲赐的和田玉所制,印文‘镇北将军印’五个篆字,‘镇’字的宝盖头是圆转笔意,而这密信上的印章,‘镇’字宝盖头是方折,明显是仓促仿刻的劣质品,材质看着像是普通的青田石,色泽暗沉,与和田玉的温润截然不同。”
陈武站在一旁,拳头攥得咯咯作响:“萧承煜这狗贼,竟用如此拙劣的手段诬陷王爷!不如我们直接领兵冲出去,把城外的禁军打退,再领兵进京,揭穿他的阴谋!”
“不可!” 陆辰立刻摆手,“禁军是陛下的亲军,贸然动手,就真的坐实了‘谋反’的罪名。北境刚安定不久,百姓们好不容易过上安稳日子,绝不能因为我一己之私,让他们再次陷入战乱。”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坚定:“如今之计,唯有主动上书陛下,请求面圣自证清白。同时,将笔迹对比、印章造假的证据整理成册,连同北境百姓的联名请愿书,一起快马送往京城,让陛下看清萧承煜的真面目。”
“联名请愿书?” 赵虎疑惑道,“百姓们会愿意签字吗?”
“会的。” 陆辰微微一笑,“北境的百姓们分得清是非黑白,他们知道是谁让他们吃饱饭、不受蛮族侵扰。你立刻去组织,让各村落的百姓自愿签名,无需强迫,这份请愿书越真实,越有说服力。”
“是!属下这就去办!” 赵虎领命而去。
接下来的两日,雁门关内一片忙碌。李墨不眠不休,将陆辰近年来的奏折笔迹与伪造密信一一对比,整理出详细的辨析图谱,标注出十余处关键差异;礼部的老吏则撰写了印章辨析文,详细说明真印与假印在材质、篆字、刻工上的不同;百姓们得知陆辰被诬陷,纷纷自发前往城主府签名,短短一日,就收集到了三万余百姓的签名和手印,请愿书上密密麻麻的字迹,承载着北境百姓对陆辰的信任与爱戴。
陆辰亲自撰写了奏折,奏折中言辞恳切,既表达了对皇帝的忠心,又详细列举了自己镇守北境以来的功绩:击退蛮族两次大规模进攻,斩杀蛮族大将巴图、主战派首领莫贺咄,确保北境边境安宁;推广化肥和新式农具,使北境粮食产量翻倍,彻底解决军粮和百姓温饱问题;开设惠民药局、建立义仓、推广保甲制度,使北境民生改善、治安清明;开发矿山、修建铁路,促进北境经济发展,为朝廷提供大量铁矿和煤炭。
奏折的最后,陆辰写道:“臣自受命镇守北境,夙兴夜寐,不敢有丝毫懈怠,唯愿守护大乾门户,安抚北境百姓。今遭人诬陷,臣虽百口莫辩,却坚信陛下圣明,必能明察秋毫,还臣清白。臣恳请陛下允许臣入朝面圣,当面禀明实情,若臣真有谋反之心,愿受千刀万剐之刑,以谢天下!”
一切准备就绪后,陆辰派亲信护卫秦风带着奏折、证据册和联名请愿书,快马加鞭送往京城。秦风是北境军的精锐,马术精湛,曾多次完成危险的情报传递任务,此次由他护送,陆辰颇为放心。
送走秦风后,陆辰开始安排北境的事务。他任命陈武为北境临时军政负责人,总领雁门关的城防和军队;赵虎负责边境防务,密切关注蛮族动向,防止其趁虚而入;周顺负责作坊、矿山和贸易事务,确保北境的经济正常运转;张老栓和李二柱协助管理农业生产和民生事务,保障百姓的生活。
“陈武,我走之后,你务必坚守雁门关,不可轻易出兵,也不可与禁军发生冲突。” 陆辰拍着陈武的肩膀,郑重地说道,“无论京城传来什么消息,都要保持冷静,稳定军心和民心,守护好北境的安宁。”
陈武眼中含泪,单膝跪地:“王爷放心!属下定不负王爷所托,就算拼了性命,也会守护好北境,等王爷平安归来!”
“起来吧。” 陆辰扶起他,“我此去京城,凶险未卜,但我一定会尽力自证清白,早日回来。北境就交给你们了。”
安排好一切后,陆辰站在城主府的楼顶,望着脚下繁华的雁门关,心中感慨万千。这座城市,从最初的破败荒凉,到如今的安居乐业,凝聚了他太多的心血。他深吸一口气,转身下楼,眼中满是坚定 —— 无论前路有多少荆棘,他都必须去闯一闯,为了自己,也为了北境的百姓。
而此时的京城,皇帝已经收到了萧承煜的奏折,心中对陆辰的猜忌更甚。秦风带着陆辰的奏折和证据,正快马加鞭地赶路,他不知道,萧承煜已经得知了他的行踪,在他必经之路设下了埋伏,想要截杀他,销毁证据。一场无声的较量,已经在前往京城的路上悄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