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城西的开阔地,原先是一片荒芜的河滩,如今却矗立起一片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 青砖砌成的围墙高达三丈,墙头插着 “北境机械工坊” 的杏黄大旗,迎风招展。工坊内人声鼎沸,铁器撞击的 “叮叮当当” 声、蒸汽锅炉的 “轰隆” 声、工匠们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曲充满生机的工业乐章。
陆辰穿着一身便于活动的短褐,袖口挽起,正站在锻造区的高台之上,看着下方忙碌的工匠们。周顺站在他身旁,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台账,脸上满是兴奋:“王爷,机械工坊正式投产已有半月,目前下设锻造、组装、研发、木工四个分坊,共有工匠三百二十人,其中熟练工匠八十人,学徒二百四十人。”
他指着下方的流水线,详细介绍道:“锻造坊用蒸汽机床加工零件,精度比手工锻造高了三倍,之前打造一柄连发弩的弩身需要三天,现在一天就能出五件;组装坊负责将零件组装成成品,目前每日能生产连发弩三十架、改良犁五十具、蒸汽抽水机零件二十套;研发坊正在改进蒸汽火车的锅炉,争取把时速再提升十里;木工坊则负责制作机床底座、车厢框架等配套木器。”
陆辰点点头,目光落在不远处的工匠学堂。十几名半大的少年正围在一名老工匠身边,认真听他讲解蒸汽机床的操作技巧。这些少年都是从北境贫苦农户中挑选出来的,聪明伶俐,陆辰让他们一边学习识字,一边钻研手艺,每月发放工钱,包吃住,旨在培养一批专门的技术人才。
“工匠是工业的根基,一定要把学堂办好。” 陆辰吩咐道,“除了操作技巧,还要教他们基础的数理知识,比如丈量、计算,这些对改进器械很有帮助。另外,设立‘创新奖’,凡是能改进工艺、研发新器械的工匠,无论资历高低,都给予重赏,银子、土地、农具任选其一。”
“王爷放心,属下已经把您的吩咐传达下去了。” 周顺笑着说,“前几日,锻造坊的老工匠王铁匠改进了蒸汽机床的刀具,让零件加工效率提升了两成,您赏赐的五两银子和一套新农具,让其他工匠都眼红得很,现在大家都卯着劲琢磨创新呢。”
正说着,张老栓带着几个农户匆匆走来,脸上满是急切:“王爷,您这儿的改良犁还有吗?俺们村今年要扩种二十亩地,急需二十具改良犁,要是晚了,可就误了春耕了!”
陆辰笑着点头:“张老丈放心,组装坊今日正好有一批改良犁下线,我让人给你留二十具,等会儿直接拉走。”
“太好了!谢谢王爷!” 张老栓激动得连连作揖,“您这改良犁就是好用,比老犁省力不说,深耕的深度还均匀,去年用了您的犁,俺家的小麦亩产多收了两成!今年村里的农户都抢着要呢!”
说话间,几名工匠推着二十具崭新的改良犁走了过来。这些改良犁用精铁打造,犁头锋利,犁杆加装了减震装置,还可以调节深耕深度,比传统木犁先进了不止一个档次。张老栓等人围着改良犁,爱不释手,连忙让人套上牛车,高高兴兴地拉走了。
陆辰又来到研发区,几名工匠正围着一台新研发的蒸汽锤忙碌。这台蒸汽锤利用蒸汽压力驱动锤头,力道巨大,能轻松锻打厚重的铁板,是制造锅炉、火车车轮的关键设备。“王爷,这台蒸汽锤的锤头重量达到了三百斤,锻打效率是人工的十倍,之前打造一块锅炉底板需要五个壮汉干一天,现在半个时辰就能完成。” 负责研发的工匠头目躬身禀报。
陆辰走上前,仔细查看蒸汽锤的运行情况。锤头在蒸汽的驱动下,平稳地上下起落,落在铁板上发出沉闷的声响,铁板被锻打得越来越平整。“很好,” 陆辰满意地点头,“接下来可以尝试用蒸汽锤锻打连发弩的弩机零件,提高零件的强度和精度。另外,注意安全,给蒸汽锤加装防护装置,防止工匠受伤。”
“是!属下遵令!”
夕阳西下,陆辰站在工坊的最高处,望着这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心中满是欣慰。机械工坊的建立,标志着北境的工业基础初步形成。批量生产的改良农具,让北境的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标准化制造的兵器,让北境军的装备更新速度加快;而不断研发的新机械,更是为北境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他知道,工业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目前的机械工坊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技术还不够成熟,原料供应也时常紧张。但他相信,只要坚持下去,不断培养人才、改进技术,北境的工业一定会越来越强大,成为他立足的坚实后盾。
可就在这时,周顺神色凝重地走来:“王爷,刚刚收到矿山传来的消息,黑石铁矿的铁矿石品位有所下降,开采成本增加,而且近期南方的精铁价格上涨,咱们的原料供应可能会受到影响。”
陆辰的脸色微微一变。铁矿石是机械工坊的核心原料,若是供应出了问题,工坊的生产就会陷入停滞。他沉吟片刻,说道:“立刻派人去周边勘探新的铁矿,同时加大与蛮族的贸易,从他们那里采购铁矿石;另外,让研发坊的工匠研究铁矿石的冶炼技术,提高铁矿石的利用率,降低成本。”
“是!属下这就去安排!” 周顺领命而去。
陆辰望着远方的山峦,心中清楚,工业发展的道路上,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他不会退缩,为了北境的繁荣,为了应对未来的挑战,他必须迎难而上。而此时的京城,萧承煜虽然暂时蛰伏,但陆辰知道,他绝不会善罢甘休,只有让北境的实力变得更强,才能真正做到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