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的晨雾还没散尽,锻造坊的炉火已烧得通红。周顺蹲在炉边,手里捏着一把刚研磨好的火药,眉头皱得紧紧的 —— 前几日试爆的火药威力虽比最初强了些,可扔到空地上,也只炸出个半尺深的坑,若用来对付蛮族的攻城塔,怕是不够力道。
“王爷,这硝石比例再往上加,会不会炸得更猛?” 周顺抬头看向走进来的陆辰,指尖沾着的火药粉簌簌落在地上。
陆辰接过火药,放在鼻尖闻了闻 —— 硫磺的刺鼻味中带着木炭的焦香,比例确实还能调整。他从怀里掏出一张纸,上面写着调整后的配方:“硝石再加一成,木炭减半成,研磨时多过两遍筛,让粉末更细,这样燃烧更充分,威力能再提三成。”
周顺立刻让人按新配方调试。工匠们围在石碾旁,将硝石、硫磺、木炭按比例混合,推着石碾细细研磨,石碾转动的 “咕噜” 声在锻造坊里回荡。半个时辰后,新的火药研磨好,陆辰让人取来一块厚木板,将火药堆在木板中央,点燃引线。
“轰隆” 一声闷响,木屑飞溅,木板被炸出个拳头大的洞,边缘还冒着黑烟。周顺凑上前看,眼睛瞬间亮了:“王爷,这威力够了!要是装在布包里扔出去,肯定能炸塌蛮族的攻城塔!”
接下来几日,锻造坊里忙得脚不沾地。工匠们将火药分装在厚帆布包里,每个布包足有五斤重,袋口缝着麻绳,麻绳末端系着浸了煤油的棉线引线 —— 这就是陆辰设计的 “炸药包”。为了方便投石机投掷,周顺还让人用薄铁皮做了外壳,将炸药包裹在里面,既能防止引线被风吹灭,又能让爆炸碎片飞得更远。
火药箭的制作则更精细些。陆辰让人将箭杆尾部削出凹槽,固定一个三寸长的纸筒,纸筒里装着少量火药,纸筒底部钻了个小孔,引出引线,与箭杆上的羽毛对齐。“点火后,火药燃烧产生的推力能让箭飞得更远,箭头还能缠上浸油的麻布,点燃后就是‘火箭’,能烧蛮族的帐篷和攻城器械。” 陆辰拿着做好的火药箭,向士兵们演示。
训练火药箭手的任务交给了陈武。他从弩箭手队伍里挑了五十名精锐,在演武场边缘开辟出一块训练场,周围用土墙围起来,防止意外。陆辰亲自教士兵们怎么点火:“左手握弓,右手捏着引线,点燃后数三个数再放箭,引线长度刚够你们瞄准,别慌,一慌就容易出岔子。”
头几日训练,还真出了个小意外。一名叫王小二的士兵太紧张,点燃引线后手抖了一下,火药箭没对准靶心,反而朝着土墙飞去,“嗖” 地一声钉在墙上,纸筒里的火药 “滋滋” 燃烧,吓得周围士兵赶紧躲开。好在火药量少,只烧黑了一块墙皮,没造成伤亡。
“都看好了!点火前先深呼吸,瞄准了再动手!” 陆辰没责骂王小二,反而让他再试一次,亲自站在他身边指导,“右手别太用力,引线点燃后,注意力放在靶心上,别盯着火药看。”
王小二定了定神,按陆辰说的做,这次火药箭稳稳地射中了五十步外的靶心,箭杆上的麻布还在燃烧,把靶心烧出个黑窟窿。士兵们见状,都松了口气,训练的劲头也更足了。
赵虎看着热火朝天的训练场,忍不住凑到陆辰身边:“王爷,有了这炸药包和火药箭,下次蛮族再来,咱们肯定能打得他们落花流水!”
陆辰却没放松:“还要多做些备用的,炸药包至少备两百个,火药箭备一千支。另外,让士兵们熟悉投石机的角度,扔炸药包不是扔石头,得算准距离,不然炸不到敌人,反而伤了自己人。”
夕阳西下时,第一批炸药包和火药箭已堆满了兵器库。陆辰站在城头,望着北方蛮族的方向,手里握着一支火药箭。他知道,这些新武器是守护雁门关的关键,可蛮族的骑兵凶悍,光有武器还不够,还得靠士兵们的配合和沉稳。夜色渐深,城头上的火把渐渐亮起,映着陆辰的身影,也映着城墙上排列整齐的投石机 —— 一场硬仗,已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