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步兵战术?
陈晓愣了一下,脑子里瞬间闪过无数后世军事论坛和战史资料里的名词:迂回渗透、侧翼包抄、步炮协同、猪突冲锋……这些东西混杂在一起,一时不知从何说起。老魏怎么会问这个?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初级特工培训的范畴了。
他谨慎地组织着语言,尽量挑选一些符合这个时代认知、但又带着点超前分析味道的内容:“学生……从一些零散的国外军事杂志上看到过一些分析。日军强调步兵的主动性和小队配合,轻机枪和掷弹筒配置到分队,火力比我们强。进攻时喜欢利用夜间或恶劣天气接近,突然发起刺刀冲锋,利用白刃战击垮对方意志……他们的《步兵操典》里,似乎很看重‘迂回’和‘包围’……”
他说的这些,其实是历史上日军战术的特点总结,但放在1937年,由一个“学生”如此清晰地表述出来,还是显得有些突兀。
老魏转过身,月光照在他冷硬的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如果让你带一个排,在野外遭遇日军一个小队,你怎么打?”
这问题越来越离谱了。陈晓心里嘀咕,我只是个未来的情报员,不是基层军官啊大哥。
但他不敢这么说,只能继续硬着头皮瞎编(基于历史事实):“……绝对不能硬碰硬。他们的枪法好,火力猛。最好利用地形节节阻击,拖延时间,呼叫炮火支援……如果没有炮火,就打冷枪,袭扰他们的侧翼和后勤线,埋设地雷和陷阱,逼他们分兵,找机会咬一口就走,绝不纠缠……总之,不能按他们预设的节奏打。”
他说的,其实是后世总结的对付日军优势火力的游击战和运动战思想的皮毛,但对于此时普遍缺乏灵活战术思想的国民党军下层军官来说,已经算是很“新颖”的想法了。
老魏静静地听着,半晌没说话,只是用一种重新审视的目光上下打量着陈晓,仿佛第一次真正注意到这个“坐过牢的书生”。
“这些都是从外国杂志上看来的?”他 面无表情地开口道,语气里听不出是信还是不信。
“……还有一些是,和同学们讨论,瞎想的。”陈晓再次祭出“万能的同学们”这块挡箭牌。
老魏又沉默了几秒钟,突然挥了挥手:“行了,回去睡觉吧。”
这就完了?陈晓一头雾水,但也只能应了一声“是”,转身往回走。他能感觉到,老魏的目光一直钉在他的背上,直到他走进仓库大门。
这一夜,陈晓睡得极不踏实。老魏深夜的突然提问,像一块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头,在他心里漾起层层不安的涟漪。
接下来的几天,训练依旧艰苦而枯燥。体能、格斗、射击、爆破基础、化装技巧、跟踪与反跟踪……课程排得满满当当。陈晓在各方面的表现依旧“偏科”严重。
体能和格斗始终是他的短板,勉强达到及格线边缘,天天被教官骂得狗血淋头。射击课上,他对各种老式枪械的结构原理学得飞快(理论优势),但实弹射击时,那巨大的后坐力和震耳欲聋的枪声还是让他吃了不少苦头,成绩起伏不定,好在有时灵光一现的稳定性让教官觉得这小子也许有点天赋(其实是现代射击理论的知识在潜移默化)。
但在文化课方面,他几乎成了“明星学员”。密码学、情报分析、日语(这简直是他的主场)、甚至简单的电讯侦收基础,他都展现出了远超同侪的理解力和敏锐度。尤其是情报分析,他能从一些看似无关的公开信息(报纸新闻、商业数据)中提炼出令人惊讶的关联性推断,常常让秦教官啧啧称奇。
这种两极分化的表现,让他成了训练营里的一个另类。有人佩服,也有人私下里嘲笑他是“纸上谈兵的赵括”。那个孙永明倒是和他关系近了些,经常找他请教文化课的问题。而那个眼镜青年,自从钢笔事件后,变得更加沉默寡言,训练也更加吃力,眼神里的光彩一天天黯淡下去。
陈晓也再没听到过那种奇怪的敲击声,仿佛那晚只是他的幻觉。
训练进行到第十天,出乎所有人意料,张维突然又来了。
他没有去看训练情况,而是直接把老魏叫到一边,两人低声交谈了很久。期间张维的脸色一直很凝重,不时看向训练场上的众人,目光尤其在陈晓身上停留了片刻。
交谈结束后,老魏吹响了集合哨。
所有人迅速列队站好。
老魏的目光扫过一张张被汗水浸透、带着疲惫却又隐隐透出些军人气息的脸,沉默了片刻,才硬邦邦地开口:“训练提前结束。”
队伍里出现了一阵轻微的骚动,大家都感到意外。
“上面有紧急任务,人手不足。”老魏言简意赅,“你们这批人,虽然训得半生不熟,但也没时间再泡在这里了。”
“接下来,会给你们分配具体的工作方向和地点。有的是留在上海,有的是去外地。去哪里,做什么,服从安排,不准打听,不准议论。”
“给你们半天时间收拾东西,写遗书——如果有什么想留给家人的话。下午,会有人来接你们离开。”
说完,他竟不再多言,转身就走,留下原地一群目瞪口呆的学员。
提前结束?紧急任务?遗书?
一连串的消息砸得众人晕头转向。紧张、不安、隐隐的兴奋,还有对未来的茫然,交织在每个人脸上。
陈晓的心也提了起来。这么快?他原本以为至少要进行一两个月的强化训练。局势已经紧张到这种程度了吗?所谓的“紧急任务”又是什么?自己会被分配到哪里?
他下意识地看向张维离开的方向,却发现张维并没有立刻离开,而是站在远处厂房的阴影下,正和一个人低声说着什么。
那个人也穿着普通的工人服装,背对着陈晓这边,看不清脸。
但陈晓的目光,却猛地定格在那人的背影和一个细微的动作上——那人似乎下意识地用左手拇指,轻轻蹭了一下右手的虎口处。
一个极其熟悉的小动作,瞬间击中了陈晓的记忆!
原主的记忆碎片疯狂翻涌,最终定格在一张带着腼腆笑容的脸上——
是赵建明!那个档案上没有标注任何监控信息的赵建明!
他怎么会在这里?还和张维在一起?看两人交谈的姿态,似乎颇为熟悉?
陈晓的血液仿佛瞬间凝固了。
一个原本应该在学校,或者至少应该被军统记录在案的同学,竟然出现在这个秘密训练营,并且和他的上司看似关系密切?
之前所有的疑惑和猜测,在这一刻似乎找到了一个爆炸性的突破口!
难道……
就在这时,似乎感应到他的目光,正在和张维说话的赵建明,突然毫无征兆地回过头,朝着陈晓所在的方向,远远地望了过来。
两人的目光,隔着大半个院子,骤然相遇。
赵建明的脸上,没有任何惊讶,也没有老同学重逢的喜悦,只有一种深不见底的平静,和一丝几乎难以察觉的……怜悯?
陈晓如遭雷击,僵在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