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佐藤将军的怀疑像一片阴云笼罩在头顶,但陈晓的工作和生活似乎并未受到直接影响。他依旧每天出入梅机关,参加各种会议,撰写分析报告。甚至,因为傅筱庵事件后日方更加重视他的“预警”能力,他的意见反而得到了更多倾听。
机会很快再次降临,这一次,是真正意义上的战略级情报。
时间进入1940年6月。欧洲战局风云突变,德国闪电战横扫西欧,法国迅速败亡。这一消息震惊了世界,也极大地刺激了日本国内“不要误了班车”的南进论调。
就在日本高层为“南进”时机和具体方案争论不休时,陈晓知道,他等待的又一个“预言”时刻到了。他记得,法国败亡后,日本立刻趁火打劫,向法国维希政府施压,要求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从而切断了重庆政府最重要的对外通道之一——滇越铁路。
他提前几天就开始准备一份报告,重点分析法国战败对东南亚殖民地造成的权力真空和巨大冲击。在报告中,他“推测”:维希政府无力顾及远东,法属印度支那当局人心惶惶,正处于前所未有的虚弱状态。帝国应“抓住千载难逢之机”,立即采取外交施压甚至军事威慑手段,迅速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此举可一举多得:彻底切断重庆政权之外援通道,为其南方军未来行动获取前进基地,并对英美荷等国形成巨大震慑,彰显帝国决断之力!
报告写完不久,消息传来:法国向德国投降。
几乎就在消息得到确认的同时,日本大本营的决策也迅速出炉:立刻向法属印度支那当局提出最后通牒,要求允许日军进驻北部!
陈晓的报告,几乎完美“预测”了帝国的决策方向和理由!虽然决策基于更宏观的战略考量,但陈晓的报告在时机和具体建议上,与高层思路高度契合,甚至提供了详细的论证支撑!
这一次,就连一向持重的佐藤将军,在看送到他手上的这份报告副本时,也不禁动容。报告撰写于法国投降消息确认之前,这种前瞻性,已经不能再用“运气”或“敏锐”来解释了。
“‘高桥晓’……真乃帝国之异才也!”佐藤忍不住对身边的副官感叹了一句,尽管他心底那丝疑虑仍未完全消除,但在巨大的“价值”面前,疑虑暂时被压了下去。
梅机关内,陈晓的声望达到了顶点。小林弘树激动地告诉他,他的报告被直接呈送军部高层,获得了极高评价,甚至有人提议应授予他更高级别的勋章。他的权限被再次扩大,几乎可以自由调阅所有非绝密作战计划之外的一切文件。
与此同时,军统那边,陈晓也通过隐秘渠道,提前将“日军即将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切断滇越路”的情报传递了回去。虽然无法改变大局,但这份极其准确和及时的战略预警,让重庆方面得以提前准备,抢运部分物资,并调整外交策略。
军统局本部,戴笠拿着这份来自“夜莺”的电文,再次赞叹不已:“‘夜莺’又一次立下奇功!此等战略预警,价值连城!回电: ‘甚慰,盼继续努力,获取日军南进具体时间及兵力部署。’”
“夜莺”在军统内部的地位,已然超越了许多老牌潜伏人员,成为了一个传奇般的影子王牌。
陈晓,这个双面间谍,竟然同时成为了敌对双方心目中不可或缺、功勋卓着的“自己人”。他的双重身份,因着各自阵营的“巨大功劳”,达到了一种诡异而危险的平衡巅峰。他在日特核心如鱼得水,地位尊崇;他给军统提供的情报价值连城,被极度依赖。
这天晚上,陈晓站在他那间特别分析室的窗前,望着窗外上海滩的夜景。霓虹闪烁,车流如织,依旧带着一种畸形的繁华。远处,也许日军正在庆祝他们的又一次“辉煌胜利”,军统则在暗中筹划着下一次反击。
他刚刚参加完一个为他举行的小型庆功宴,接受着同僚们(无论真心假意)的恭维。口袋里揣着日特颁发的又一笔丰厚奖金和一枚更高级的奖章预告。而死信箱里,或许正躺着军统新的嘉奖指令和更高期望。
他达到了潜伏者难以想象的巅峰。
但此刻,他的内心却没有丝毫喜悦,只有一片冰冷的平静和巨大的虚无感。
他知道,这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流沙之上。佐藤将军的怀疑只是暂时被压下去,并未消失。他提供的“精准”情报,终有一天会引起更深的探究。而他不断引导的“南进”战略,最终将把日本带入与英美全面开战的深渊,到那时,他所在的这个位置,将成为风暴最猛烈的中心。
眼前的平静和荣耀,不过是更大风暴来临前的虚假序幕。
他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目光越过璀璨的灯火,投向更深沉的黑暗。
他知道,他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
风暴,已在海平面下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