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功的余温还没散干净,陈晓就被一摞新送来的“日常协调文件”埋了半截身子。他一边机械地批阅着“已阅,转相关课室处理”,一边在内心吐槽:梅机关的公文数量跟日本兵的子弹一样,永远打不完,就是不知道有几发能真正命中目标。
直到他翻开一份来自海军省联络部门的《关于加强太平洋方向,特别是夏威夷地区水文气象及美军日常活动情报搜集的指令》。
文件标题长得让人想打哈欠,内容也包裹着官僚体系特有的、令人安心的平庸措辞。无非是要求各海外站点,利用商船船员、侨民、旅游人士等“一切可能渠道”,搜集关于夏威夷群岛,特别是珍珠港基地的风向、潮汐、能见度、美军舰艇日常进出港规律、驻军休假习惯、基地设施布局(能从公开渠道观察到的)等基础信息。
理由冠冕堂皇:“为进一步充实帝国对太平洋地区战略环境之认知,完善相关数据库。”
陈晓的指尖在“夏威夷”、“珍珠港”、“美军日常活动规律”这几个词上无意识地顿住了。
办公室窗外传来有轨电车叮叮当当的声响,隔壁中村似乎在跟谁低声讨论晚上去哪家居酒屋。一切都和他批阅前面几十份文件时一样,寻常,枯燥,令人昏昏欲睡。
但他的心脏,却在那一瞬间,像被一只无形冰冷的手狠狠攥住,骤然停止了跳动!随即,更猛烈地、失控地狂跳起来,撞击着胸腔,发出只有他自己能听见的、擂鼓般的轰鸣。
血液仿佛瞬间冷却,逆流,冲得他耳膜嗡嗡作响。
来了。
终于来了!
历史的车轮,正带着碾压一切的、沉闷的轰响,分毫不差地驶向他早已在课本上读过无数遍的那个灾难性节点——偷袭珍珠港!
这份看似普通、甚至有些无聊的指令,就是那庞大战争机器启动前,无数细微齿轮开始咬合转动的一个明确信号!日本海军,已经开始为那个疯狂的、赌上国运的冒险,进行最实质性的、也是最后阶段的前期准备了!
这些看似零碎、基础、如同水文气象报告一样人畜无害的信息,对于规划偷袭航线、选择攻击时机、评估攻击效果,至关重要!
他强迫自己的呼吸保持平稳,甚至拿起旁边的茶杯,凑到嘴边,慢慢啜了一口。茶已经凉了,苦涩的味道在舌尖蔓延开,像极了此刻他心里的滋味。
他知道这一天会来,甚至一直在暗中扮演“忠诚的推手”,用一份份“高瞻远瞩”的报告,将这架战争机器更狠地推向南方,推向与英美彻底对决的深渊。他以为自己早已做好了心理建设。
但当这一天真的以这种具体、冰冷、带着公文格式的形式出现在眼前时,一种巨大的荒谬感、负罪感和几乎要将他吞噬的紧迫感,还是如同太平洋的巨浪般劈头盖脸砸了下来。
上帝视角真是个该死的诅咒。
他仿佛已经能看到,蔚蓝色的珍珠港上空,在那个本该宁静的星期日清晨,被突如其来的、涂着旭日标志的机群撕碎,浓烟与烈火腾空而起,巨大的战舰在爆炸中断裂、倾覆、沉没,无数生命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于火焰和海水中瞬间消逝……那本是一行行冰冷的数字和黑白照片,此刻却带着血腥的温度和绝望的嘶喊,冲击着他的神经。
而他自己,正是这幕惨剧的间接推手之一。他用“天才”的分析,为这艘驶向冰山的巨轮调整着风帆,甚至帮忙清理了甲板上的障碍。
“真他妈的……讽刺。”他在心里爆了句粗口,脸上却依旧是那副专注于公务的、略带疲惫的平静表情。他甚至拿起红笔,在文件边缘空白处,像对待其他普通文件一样,批注了一句:“已悉。请相关部门按指令要求协调执行。高桥。”
笔尖很稳,字迹工整。
做完这一切,他将文件归入“待下发”的那一摞,动作流畅自然。
内心却是一片冰冷的混乱。
必须立刻调整策略。优先级重新排序。
第一,自身安全必须提到最高等级。任何与“夏威夷”、“珍珠港”相关的情报处理,必须加倍小心,不能流露出任何超出常理的“兴趣”或“知识”。一个微小的眼神波动,一次不必要的追问,都可能引来灭顶之灾。
第二,必须确保日本方面的计划顺利推进,不能让其被提前侦知。尤其是要防止军统或地下党方面,通过任何渠道,获取到足够引起美方警觉的、关于偷袭的确切情报。历史的轨道不能在这里被他这个“意外因素”扳动,至少……不能明显扳动。
第三,他或许……可以在这注定到来的灾难中,为自己和未来,谋划一点什么?哪怕只是让美国人事后追查起来更困难一点?或者,让某个历史细节发生一点点微不足道的、有利于己方的偏差?
但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他自己掐灭了。风险太大。任何试图干扰历史主线的行为,都可能引发无法预料的连锁反应,甚至直接把他炸得粉身碎骨。他现在就像走在布满地雷的钢丝上,容不得任何多余的动作。
“高桥副组长,这份南洋橡胶产量的分析,您看……”一个手下拿着文件进来请示。
陈晓抬起头,接过文件,目光迅速扫过,大脑如同精密的齿轮再次开始运转,仿佛刚才那场内心的海啸从未发生。“这里的数据来源需要再核实一下,跟三井物产那边的渠道交叉比对。另外,雨季对运输的影响评估,写得过于乐观了……”
他条理清晰地给出指示,语气平稳,逻辑严谨。
手下连连点头,恭敬地退了出去。
办公室门关上,重新剩下他一个人。
巨大的疲惫感如同潮水般涌上。明知巨轮即将撞上冰山,他却只能站在船上,甚至还要帮忙划桨,这种感觉无比煎熬。孤独的了望者,看到的永远是毁灭的先兆,却无法对船上狂欢的人群发出任何警告。
下班时间到了。他像往常一样,收拾好桌面,穿上外套,离开了机关大楼。
他没有直接回宿舍,而是再次绕路,走向那个熟悉的、位于法租界边缘的旧报亭。夜色朦胧,路灯昏暗,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他需要传递一个消息。不是关于珍珠港的预警,那等于自杀。而是一个最高等级的“蛰伏”信号。
在报亭买了一份无关紧要的报纸,借着付钱和整理的动作,他将一个微小的、用密码写就的纸卷,塞进了木质广告牌后那道熟悉的缝隙。
内容很简单,经过多重加密,意思是:“风声鹤唳,近期无重大情报,蛰伏待机,勿轻举妄动,一切以安全为上。”
他希望用这种方式,暂时降低军统对来自自己这条线情报的期待值和活跃度,避免他们因为长时间没有重磅消息而采取冒险行动,从而意外截获关于珍珠港的蛛丝马迹,打乱历史的步调,也……害死他自己。
做完这一切,他融入夜色中的人流。上海滩依旧霓虹闪烁,舞厅里传来靡靡之音,小贩在沿街叫卖,人们依旧在为生计奔波,为明天的米价发愁。
丝毫不知,一场即将彻底改变世界格局、也将把这座孤岛彻底卷入太平洋风暴的巨大灾难,正在遥远的夏威夷海域,加速酝酿。
陈晓抬起头,望向东南方向。夜空被城市的灯火映得发红,看不到星星。
但他知道,在那片深邃的黑暗之后,阴影已经投下。
他能做的,就是在阴影彻底笼罩、将一切吞噬之前,保护好自己,并在这历史的洪流中,尽力抓住那一两根或许能救命的稻草。
前方的路,更加黑暗,也更加危险了。
而面临的第一个考验就是:他刚刚发出的“蛰伏”指令,军统那边,会完全听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