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的画面重新凝聚,不再是戏园后堂的逼迫与绝望,而是更早之前,一段充满了烟火气与人情温暖的岁月。
他们仿佛成了无形的旁观者,注视着那个名叫李云生的少年,在他生命中最明亮、最温暖的时光里的点点滴滴。
清晨,薄雾未散。
城西一条狭窄却干净的巷子里,一间小小的院落升起袅袅炊烟。
李云生已经起床,正在院中的水井边打水。他动作麻利地将水倒入灶台上的大锅,又熟练地生火,淘米,准备熬粥。
褪去了戏台上的浓墨重彩,他穿着洗得发白的粗布短打,额角带着细密的汗珠,神情专注而平和。
“生儿,起这么早作甚?多睡会儿。”屋内传来一个温和却略带虚弱的女声。
“娘,我不困。粥快好了,您再躺会儿。”
李云生回头,对着屋内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那笑容干净得如同雨后初晴的天空,驱散了清晨的寒意。
屋里住着他的母亲,一位常年卧病在床的妇人。
李云生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唱戏的收入,除了必要的开销,几乎全都用来给母亲抓药、买补品。
他孝顺之名,左邻右舍无人不晓。
粥熬好了,他小心地盛出一碗,吹凉了,端到母亲床前,一勺一勺地喂她。
母子俩轻声说着话,多是母亲关心他在戏班是否辛苦,叮嘱他注意身体,而李云生总是报喜不报忧,说着班主和师兄们如何照顾他,台下观众如何热情。
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母子二人身上,勾勒出一幅母慈子孝、静谧温暖的画卷。
日上三竿,戏园后台。
李云生已经上好了妆,正在对着镜子仔细勾勒眉梢。
后台里人来人往,嘈杂喧闹,班主的吆喝,乐师的调音,其他角儿对戏词的嘀咕声混成一片。
但李云生似乎总能在这片喧嚣中保持一份内心的宁静。
“云生哥,你的水袖!”
那个叫小桃的丫头气喘吁吁地跑过来,递上熨烫平整的水袖。
“多谢小桃。”
李云生接过,温和地道谢,顺手从自己的妆匣里拿出一包用油纸包着的桂花糖塞给小桃,
“拿着甜甜嘴。”
小桃欢呼一声,宝贝似的揣进怀里。
他对戏班里所有人都很和善,无论是台柱子还是跑龙套的,无论是老师傅还是小杂役。
谁有了难处,只要他力所能及,总会帮衬一把。
他年纪虽小,却因着这份善良与扎实的功底,在戏班里人缘极好。
台上,他是瞩目的焦点。
锣鼓敲响,帷幕拉开。当李云生踏上戏台的那一刻,他整个人仿佛在发光。
无论是演绎才子的风流倜傥,还是诠释书生的痴情不渝,他都能将自己完全代入角色,用他那清亮婉转的嗓音和细腻传神的表演,牢牢抓住台下每一位观众的心。
叫好声、掌声不绝于耳。
曲终人散时,常有看客慷慨解囊。
班主站在台侧,看着那些扔上台的银钱首饰,脸上笑开了花,看向李云生的眼神更加炽热。
而李云生每次谢幕,都会对着台下深深鞠躬,眼神清澈而感激,他是真心感谢这些认可他技艺的观众。
散戏后,是算计与善良的角力。
班主会第一时间将大部分赏钱收走,只留下约定中很少的一部分给李云生,嘴里还念叨着:
“云生啊,戏班开销大,场地、行头、那么多张嘴要吃饭……你可是台柱子,要体谅啊。”
他总是能用各种理由,最大限度地克扣李云生的收入。
然后,他会换回那身青布长衫,揣着那些铜钱和碎银子,走向不同的方向。
有时,他会走进巷尾那家破旧的药铺,为母亲抓上几副好药。
有时,他会将钱悄悄塞给隔壁那位失去儿子、孤苦无依的王婆婆。
有时,他会买上一些米面,送到城隍庙附近那些聚集的乞丐和流民手中。
他做这些事的时候,总是悄悄的,不欲人知。
若被人撞见,他也只是腼腆地笑笑,说一句“力所能及,不算什么”。
记忆的画面流转,顾云初他们看到,有一年北方某地发了大水,灾情严重,流离失所者众。
戏园组织义演。
那一次,李云生唱得格外卖力,观众感动,赏钱极多。
义演结束后,班主当着众人的面,将一个大钱箱捐了出去,博得了满堂彩。
然而,私下里,他却只捐出了其中一部分,大部分落入了自己的腰包。
李云生得知后,第一次对班主产生了质疑,他将自己仅有的积蓄全部捐出,班主知道后,脸色阴沉了好几天,却因他正红,暂时没有发作。
他的善良,并非刻意为之,而是发自本心,如同阳光温暖大地,自然而然。
他的世界里,有卧病在床需要奉养的母亲,有需要帮助的街坊邻里,还有远方素未谋面却让他心生怜悯的受灾百姓。
他努力地唱戏,认真地生活,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温暖着身边他能触及的每一个人。
这份纯净的善意与阳光般的温暖,与后来冰窟中那充满毁灭与怨恨的魔兽,形成了如此刺眼而令人心碎的反差。
顾云初默默地看着,看着那少年在戏台上光芒万丈,看着他在生活中奔波劳碌却甘之如饴,看着他将辛苦所得毫不吝啬地赠予更需要的人……
她的心,仿佛被什么东西紧紧攥住了。
是什么样的绝望,才能将这样一颗如同水晶般纯净善良的心,扭曲成后来那般模样?
记忆的画面,最终定格在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
李云生扶着身体稍有好转的母亲在院子里慢慢散步,夕阳的余晖将母子二人的身影拉得很长。
母亲脸上带着满足而欣慰的笑容,李云生侧头听着母亲说话,眼神温柔,嘴角噙着淡淡的笑意。
那是最平凡的幸福,却也是他曾经拥有过的、最珍贵的全部。
温暖、明亮、充满了人间烟火的生机。
然而,这美好的画面,却如同风中残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