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玲成就金仙,不仅是个人修为的突破,更意味着她对此方天地的法则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影响力。她的元神与这片天地的共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念之间,便能感知山川河流的呼吸,草木枯荣的韵律。她出关后,并未急于离开,而是静立峰顶,俯瞰这片因她而命运转折的土地,心中澄明如镜。她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留下系统、正统的道统传承,方能从根本上引导此界的修行风气走向正轨,抵御未来可能出现的魔患,这才是长久之计。
她选择在茅山主峰之巅,开坛讲法。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乘着清风,迅速传遍了整个修行界。不仅茅山上下,从掌门到刚入门的外门弟子倾巢而出,满怀激动与期待,就连那些隐居深山、消息灵通的散修,以及昆仑、蜀山、龙虎山等正道大派的高人长老,在听闻竟有金仙现世并公开讲法的旷世机缘后,也纷纷放下身份和矜持,不惜耗费法力,日夜兼程慕名而来。一时间,茅山脚下修士云集,客栈爆满,山林间随处可见打坐调息的身影,所有人都翘首以盼那神圣时刻的到来,希望能聆听金仙大道,一窥天道玄奥。
讲法之日,朝阳初升,紫气东来。茅山主峰之巅早已被马小玲以**力平整开阔,祥云自发汇聚,缭绕盘旋,形成天然的云台。仙鹤灵禽感应到浓郁道韵,自四面八方翔集而来,清唳之声悦耳动听,平添几分仙家气象。马小玲并未刻意营造威压,她素衣净袜,步履从容地现身,端坐于自身法力幻化出的九品莲台之上,宝相庄严。在她身后,隐隐有四象塔的虚影沉浮不定,地水火风四种本源力量流转,演化出无穷奥妙,道韵天成,让所有目睹之人皆心生敬畏,却又感到一种奇异的平和。
马小玲目光扫过台下黑压压的人群,看到了前排熟悉的面孔——白素贞、小青、许仙、白素素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许仕林和碧莲这对年轻夫妇,一个好奇中带着思索,一个恬静中含着向往;李公甫和许娇容虽对道法不甚了了,却也神情肃穆。更远处,是无数张陌生的、充满渴望的面孔。她微微一笑,开口之声并不洪亮,却清晰地传入在场每一个人耳中,直抵心田,仿佛山间清泉,洗涤尘虑。
她没有如众人预想那般讲述什么高深莫测、晦涩难懂的玄奥经文,而是出乎意料地从最基础的呼吸吐纳、引气入体开始,系统地阐述《上清仙法》的根基要义。“大道至简,”她开宗明义,“万丈高楼平地起,修行之始,在于知‘气’。” 她讲解如何静心凝神,感知天地间无处不在的灵气;如何以特定的呼吸频率,引导灵气进入体内,化为己用;如何辨别灵气的清浊属性,择善而纳。
她的话语清晰平和,却每一句都直指大道本质,将一个看似简单的“引气入体”剖析得淋漓尽致,揭示了其中蕴含的天地至理。许多人,尤其是那些靠自身摸索、走了不少弯路的散修,听到此处已是热泪盈眶,原来自己过去苦苦追寻而不得的门径,竟被阐述得如此明白透彻。
接着,马小玲深入讲解了如何锤炼道心,如何辨识并化解修行路上必然遭遇的种种心魔。“心魔非外物,皆由心生。”她结合自身见闻,甚至提及了一些许仙曾经历过的妄念,以及修行界常见的贪、嗔、痴所引发的心境漏洞,“当以静制动,以慧剑斩妄念。上清之法,贵在清静无为,心若澄潭,魔自难侵。”
她特别强调了道法自然、循序渐进的重要性,毫不留情地批判了那些急功近利、甚至不惜戕害生灵以提升修为的邪魔外道。“修行之道,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然欲速则不达,根基不稳,纵得一时之利,或靠吞噬他人精元强行提升,终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劫数临头,必化飞灰。”马小玲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却又蕴含着慈悲,“我之上清仙法,乃玄门正宗,讲究厚积薄发,性命双修。望尔等谨记,道为根本,术为末节,莫要本末倒置,追求杀伐之术而忘了长生久视之初心。”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马小玲的讲法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她从炼精化气讲到炼气化神,再到炼神还虚,每一个大境界的关窍、瓶颈以及突破之法,都娓娓道来。她时而引述《道德经》、《黄庭经》等玄门经典,赋予古老经文以贴合实际的崭新诠释;时而随手演示一些诸如聚水成莲、点石成金的小法术,将深奥的灵力操控原理变得直观易懂;时而又会回答一些由茅山掌门代为收集的、听众普遍存在的疑问,每每能一针见血,令人茅塞顿开。
台下听众,无论修为高低,皆听得如痴如醉。初入道途的茅山新秀,感觉眼前打开了一扇通往广阔天地的大门,基础打得无比牢固;而那些修行多年、卡在瓶颈迟迟无法突破的散修乃至他派高人,则仿佛在迷雾中看到了指路明灯,许多困扰他们数十甚至上百年的难题豁然开朗。讲法期间,峰顶上时常出现灵气漩涡,那是有人心有所感,当场突破的景象,喜悦和感激的情绪弥漫在整个山巅。
白素贞、小青等人坐在最前方,听得尤为认真。她们虽得马小玲亲传,但此次系统性的讲法,如同将过去零散的知识串联成完整的体系,对道法的理解更深了一层,尤其是关于心性修炼与天地法则共鸣的部分,让她们受益匪浅。许仙更是感慨万千,回想起自己昔日被法海蛊惑,险些误入歧途的经历,对马小玲的感激之情愈发深厚,道心也愈发坚定。
许仕林和碧莲也沉浸在道法的海洋中。许仕林虽志在经世济民,但经历诸多神异之事后,深知个人力量与天地大道相比何其渺小,对修仙之道产生了真正的兴趣,不仅听讲,课后还常与白素贞、许仙探讨,将其中的智慧融汇于为官处世之中,力求明心见性,造福百姓。碧莲则更侧重于道法中修身养性、调和阴阳的部分,觉得这对持家育人、涵养性情大有裨益。夫妻二人时常在月下交流听讲心得,思想上的共鸣让他们的感情在共同的学习中愈发融洽深厚。李公甫和许娇容看着孩子们不仅平安喜乐,更在精神层面上有了更高的追求,心中充满了对马小玲的无尽感激和欣慰。
马小玲此次讲法,持续了七七四十九日。这四十九日,仿佛一场精神的洗礼和智慧的盛宴。每日讲法结束,天地间的道韵都会更加浓郁一分,草木愈发葱翠,灵泉愈发甘冽。待到讲法圆满结束之日,整个茅山主峰已被一层淡淡的、肉眼可见的七彩霞光笼罩,道韵流转,三日之后才渐渐散去。所有听讲者,无论是否突破,皆觉道基被夯实,前路清晰,对传道授业的马小玲更是尊崇备至,许多散修当场表示愿加入茅山,奉行上清道统。
讲法之后,马小玲并未停歇。她耗费心力,将更为完整的《上清仙法》前中期功法,乃至一些实用的炼丹、制符、阵法基础,分门别类,详细刻录于数十枚极品玉简之中,存于茅山藏经阁最核心之处。她亲自设下精妙的禁制,根据弟子修为境界和心性考核,循序渐进地开放相应内容,既保证了道统传承有序,又防止了好高骛远或心术不正之人滥学。她还将几套威力强大的护山阵法重新布置加固,并完善了门规制度,强调除魔卫道、匡扶正义的立派之本。
自此,此界的修行风气为之一振。正统玄门道法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传播开来,那些急功近利的邪法、魔功逐渐失去了市场,受到正道势力的联合压制。整个世界的灵气运转,因正统道法的普及和修行者整体心性的提升,似乎都变得更加有序、纯净和活跃。马小玲的“老祖宗”之名,响彻修行界,被尊为中兴玄门的道祖级人物,茅山派也因此一跃成为天下正道公认的翘楚,香火鼎盛,英才辈出。
白素贞、小青、许仙等人安心在茅山修行,有着完整的功法和浓郁灵气支持,境界稳步提升,未来可期。许仕林在官场上一帆风顺,因其清正廉明、智慧通达,深受百姓爱戴,官声极佳;碧莲将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儿女聪慧懂事。他们虽未断绝尘缘、专志仙道,但也因常年沾染道气,修习养生之法,身心康泰,寿命远超常人,享受着人间与道境交融的圆满生活。
见茅山道统已然稳固,弟子亲友各安其所,世间魔氛渐消,正道大兴,马小玲心中了无牵挂。她站在峰顶,目光仿佛穿透了层层空间,望向那冥冥之中感应到的、来自异界“繁花与烬灭”之地的魔气根源。那气息如同一个深邃的谜题,一缕不安的扰动,提醒着她宇宙的广阔与未知的危险。成就金仙之后,她拥有了更强大的力量和更深的宇宙洞察力,也意味着肩负起更大的责任。探索那片神秘之地,查明魔气源头,消除潜在的威胁,已成为她道途上新的目标。
茅山之事,已告一段落,此方天地的故事将继续由生活于此的人们书写。而属于马小玲的新冒险,即将在星辰大海之外,在那片交织着极致美丽与终极毁灭的未知之地,拉开序幕。她轻轻一步踏出,身影便融入虚空,只留下淡淡的莲香和一段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