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罗天境内,无垠的星辰虚空已然化作了一个巨大的法则熔炉。
马小玲与斗姆元君相对而立,两人的身影在澎湃的能量流中若隐若现。马小玲周身清辉流转,那清辉之中,不仅蕴含着精纯的星辰之力,更隐约可见诛仙世界的剑气道纹如游龙般穿梭,三生三世世界的缘法之光如璎珞垂落,僵约天地的宿命符文如星辰明灭。这是她历经诸界,熔炼万千的道果显化,磅礴、浩渺,且带着一种不受此界束缚的超脱意境。
斗姆元君则如同此界星辰本源的化身,无尽的星辉从虚空深处汇聚而来,在她周身化作一条条璀璨的银河,循着古老而既定的轨迹运行。那轨迹中,蕴含着此界天道的运行规律,是历经无数岁月沉淀下来的法则具现,根基深厚,秩序井然,却也带着一丝难以摆脱的框架感与……迟滞感。
两种同源而出,却又因经历不同而各具特色的道,此刻毫无保留地释放、碰撞、交融。
“嗡——”
虚空发出低沉的道鸣。最初的交融并非一帆风顺。马小玲那蕴含异界规则的道韵,与此界固有的星辰法则接触时,产生了剧烈的排斥。就像是将不同源的水流强行混合,激荡起无数的涟漪与漩涡。一些细小的法则碎片在碰撞中崩灭,又在下一刻重生,寻找着共存的平衡点。
马小玲闭目凝神,以自身大罗道心为引,主动调整着自身道则的波动频率。她并未试图去覆盖或征服此界的法则,而是如同一个高明的医者,试图去理解、去适应,然后找到最佳的切入点。她将自身对“秩序”的理解,尤其是对“因果循环”、“善恶有报”这些在多个世界通用的底层逻辑,缓缓注入到交融的能量流中。
斗姆元君同样在调整。她感受到了马小玲道果中那种更加灵动、更加包容的特质。那是一种见证过不同天地体系后形成的广阔视野,对于她这个几乎与此界天道共生、思维模式早已固化的古老存在而言,无疑是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她开始引导周天星辰之力,不再固守于单纯的“生发”与“造化”,而是尝试去理解并接纳马小玲带来的关于“终结”、“审判”与“轮回”的异界智慧。
“此为我所历一界,其天道运行,赏罚分明,虽至公而至私,然秩序森严,因果链条清晰可见。”马小玲的神念传递出一段信息流,那是诛仙世界中,天道以天劫考验修士,以气运影响兴衰的景象。那种凌厉刚猛、棱角分明的天道风格,让斗姆元君周身的星辉都为之一肃。
“此为我所历另一界,缘法纠缠,三世轮回,虽情劫深重,然天地间自有一套梳理因果、再续前缘的轮回机制,虽不完美,却保证了灵魂的延续与业力的部分清算。”紧接着,是三生三世世界中,青丘、天族、轮回司等构成的,以“情”为引,以“缘”为线,相对柔和但同样具备秩序的轮回体系影像浮现。
斗姆元君静静地感悟着。她执掌此界星辰,推演万物命数,对此界天道运行的弊端早已洞若观火,却苦于无法可施。此刻,马小玲带来的异界天道模型,如同给她提供了不同的“参照物”,让她对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有了更清晰、更立体的认知。
“善。”斗姆元君的神念回应道,带着一丝明悟,“汝所展示之天道,虽形貌各异,然其核心,皆离不开‘秩序’二字,离不开对因果业力或刚或柔的回应。相较之下,此界天道,因缺失地道制衡,对业力之回应过于迟缓无力,对因果之梳理近乎放任自流,实乃巨大缺陷。”
她也开始分享此界的本源星辰之力,以及她对这方天地最深刻的认知。无数关于此界星辰诞生、运转、与万物生灵关联的奥秘,如同浩瀚的星图,在马小玲的心神中展开。同时,她也毫无保留地分享了那份对**古地府残留道韵的细微感知**。
那是一种极其微弱,却本质极高的律动。沉滞、古老,带着冥土的气息,却又蕴含着“审判”、“公正”、“归宿”、“转化”的意蕴。它像是一颗早已停止跳动,但内部结构尚未完全腐朽的心脏,深埋在忘川之底的淤泥与魔气之中,等待着重新被唤醒的可能。
“感受到了吗?”斗姆元君的神念指引着马小玲,“这便是古地府残存的道韵核心。它虽已崩毁,但其代表的‘秩序’概念并未完全湮灭。重建地府,并非凭空创造,而是在这残存的‘根’上,注入新的活力,使其焕发生机。”
马小玲仔细感悟着那道韵。与她所知的僵约地府、三生三世轮回司相比,这道韵更加古老、更加贴近世界的本源,少了几分后天设立的人工痕迹,多了几分自然法则的意味。它应该是此界先天而生,用以平衡阴阳的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明白了。”马小玲回应,她的道心在飞速推演,“重立地府,关键在于‘激活’与‘重塑’。激活这残存的古道韵,以其为基;重塑其机构与职能,以适应现今的三界格局。这需要……”
她顿了顿,结合自身对多个世界天道、地道(或类似机构)的理解,提出了核心思路:
“需要确立新的、以此界古道韵为核心,融合异界智慧的地道法则体系。其根基,当为‘功德业力’。生灵在世,言行举止皆产生业力,善业为功德,恶业为罪孽。此功德业力,不仅影响其现世气运、天劫强弱,更应成为其死后魂归地府,接受审判,决定来世命运的唯一标准!”
这个想法,如同一点星火,投入了两人交融的道则之中,瞬间引发了剧烈的反应。周天星辰的光芒都仿佛亮了几分,那残存的古地府道韵,也似乎微弱地跳动了一下,传来一丝若有若无的共鸣之意!
“功德业力……清算因果……决定轮回……”斗姆元君重复着这些概念,她周身的星辉轨迹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一些原本模糊不清、关于命数终点的推演,似乎因为引入了“功德业力”这个明确的量化标准,而变得清晰了许多。
“然也。”马小玲肯定道,她的思路越来越顺畅,“以此为核心,构建地府机构。需有‘判官’依生死簿(需重铸)记录,审判功过;需有‘阎罗’执掌法则,定夺刑罚;需有‘无常鬼差’接引亡魂;更需有‘轮回盘’(需重铸或修复)执掌转生。此机构,当独立于天界、魔界、人界之外,却又与三界紧密相连,成为维系三界平衡的第四极,专司阴阳秩序,轮回转世!”
她描绘的蓝图,是一个完整的、权责清晰的、以绝对公正的“功德业力”为运转准则的地道体系。这个体系,不仅能解决亡魂归宿问题,更能从根本上引导生灵向善,净化天地怨气,清算累积业力,从而反哺天道,使其恢复稳定与健康。
随着这番推演的深入,两人道则的融合也进入了新的阶段。排斥力大大减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奇妙的互补与共生。马小玲的道果为此界带来了新的视角与解决方案,而斗姆元君提供的此界本源星辰之力与古道韵感知,则让马小玲的方案能够真正落地,与此界根基完美契合。
她们的神念在交融的能量流中共同衍化,模拟着地府重建后的景象:亡魂有序进入幽冥,接受审判,善者得享福报,恶者受刑消业,最终踏入轮回,开启新生。天地间的怨气逐渐消散,灵气恢复纯净,因果链条重新变得清晰……整个世界的“气象”,都为之一清!
推演到了最后,一个清晰无比的共识在两人道心间同时浮现:
**欲重塑此界秩序,终结万古顽疾,必须先行修复地道,重建轮回!**
这是唯一的道路,是弥补此界根基缺陷的不二法门。任何其他的修补措施,都只是隔靴搔痒,无法根治。
道则的融合缓缓趋于平稳,不再是激烈的碰撞,而是如同两条大河汇流,奔涌向前。马小玲能感觉到,自己的修为在此界得到了更深层次的认可与补充,对此界法则的掌控力大大提升。而斗姆元君,也因吸收了异界道果的精华,那原本有些迟滞的星辰轨迹,似乎多了几分灵动与变通。
星辉与清辉依旧交织,但已浑然一体。马小玲与斗姆元君的意志,在这一刻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她们如同一个整体的两个面,共同注视着那隐藏在忘川之下的古老遗迹,目光坚定。
下一步,便是将这推演出的蓝图,付诸实践。而第一步,就是亲自去往那忘川之底,探一探那古地府的废墟,确认其现状,并寻找重立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