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的鞭炮声在县城上空此起彼伏时,青娘染坊的灶屋里正飘着阵阵香气。杏花和春桃在炖着一锅腊肉炖白菜,秋月在包饺子,老周坐在一旁,手里拿着一串糖葫芦,正给从青石村赶来的几个孩子讲故事。青娘则站在窗边,看着窗外漫天飞舞的雪花,心里满是暖意。
“青娘姐,饺子包好了,咱们下锅吧!”秋月端着一个装满饺子的竹筛走过来,饺子的形状各异,有的像月牙,有的像元宝,还有的被孩子们捏成了小动物的样子,显得格外可爱。
青娘点点头,接过竹筛,将饺子一个个放进沸腾的锅里。“今天是除夕,咱们都要多吃点,好好犒劳一下自己。”她说着,又想起了远在青石村的王阿婆,“不知道阿婆现在在做什么,有没有吃上热腾腾的饺子。”
“放心吧,青娘姐,”杏花笑着说,“咱们昨天已经让村长把饺子和腊肉送到阿婆家里了,还有村里其他的孤寡老人,也都分到了年货,他们肯定能过个好年。”
饺子煮好后,大家围坐在桌前,一边吃着饺子,一边聊着天。老周喝了一口酒,感慨地说:“想当年,我刚认识丫头的时候,她还只是个在青石村染布换粮的小姑娘,没想到现在都成了县城有名的染坊掌柜,还带着这么多姑娘一起做事,真是不容易啊。”
青娘放下筷子,看着老周和姑娘们,认真地说:“我能有今天,全靠大家的支持。新的一年,我想给染坊定几条新规,让咱们的染坊做得更好,也让大家能多挣些钱,过上更好的日子。”
大家都安静下来,认真地听着。
“第一条,”青娘清了清嗓子,“以后染坊每个月都拿出一部分盈利,给村里的孤寡老人和贫困家庭送些生活物资,让他们能安稳度日。咱们染坊是靠青石村的乡亲们才发展起来的,不能忘了本。”
老周和姑娘们都点点头,纷纷表示赞同。
“第二条,”青娘继续说,“我想在染坊里办一个‘染布学堂’,教更多的姑娘们染布手艺。不管是青石村的,还是县城里的,只要愿意学,咱们都教。学会之后,愿意留在染坊的,就给她们开工钱;愿意自己开染坊的,咱们也会提供帮助。”
“太好了!”杏花兴奋地说,“我早就想教更多人染布了,这样不仅能让更多姑娘有谋生的本事,还能把咱们的草木染手艺传得更广。”
“第三条,”青娘笑着说,“咱们要和吴记货行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以后他们的染布订单,优先交给咱们染坊。同时,咱们还要开拓新的商路,和其他州府的货行建立联系,让咱们的染布卖到更远的地方去。”
老周点点头:“我认识几个跑外的货商,等过了年,我就去联系他们,看看能不能给咱们的染布找些新销路。”
除夕夜就在这样温馨而充满希望的氛围中过去了。大年初一这天,青娘染坊的门口挂起了红灯笼,贴上了春联,显得格外喜庆。不少乡亲们都来给青娘拜年,有的还带来了家里做的年糕和点心,青娘也热情地招待大家,给孩子们发压岁钱。
过了元宵节,染坊就正式开工了。青娘按照年前定的新规,开始忙碌起来。她先是在染坊的院子里搭了一个简易的学堂,找来几块木板当桌子,又准备了一些染料和布料,供学员们练习。消息一传开,不仅青石村的姑娘们来了,县城里不少待字闺中的姑娘,甚至还有一些想学习染布手艺的妇人,都纷纷来报名。
青娘亲自授课,从识别草木、调配染料,到染布的技巧和注意事项,都讲得十分详细。她还把阿爹的染布手记拿出来,让学员们互相传阅,学习里面的染布经验。学员们都学得很认真,有的甚至还会提出一些新的想法,比如用不同的草木混合染色,尝试新的颜色。青娘很鼓励大家创新,还会和大家一起试验,不少新的颜色和染布方法,就是在这样的尝试中诞生的。
与此同时,老周也联系上了几个外地的货商。他们听说青娘染坊的布不仅颜色好看,还耐洗耐脏,有的甚至能驱虫御寒,都很感兴趣,纷纷表示要订购一批布回去试试。青娘也很重视这些新客户,亲自挑选了几匹最好的染布,作为样品寄给他们。没过多久,这些货商就传来了好消息,不仅下了大量的订单,还表示要和染坊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吴景明得知后,也很高兴。他亲自来到染坊,和青娘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还承诺会帮助染坊开拓新的商路。“青娘姑娘,”吴景明笑着说,“我从来没见过像你这样有远见、有担当的掌柜。你不仅把染坊经营得很好,还不忘乡亲们,愿意教更多人染布手艺,这样的生意,肯定能长久地做下去。”
青娘笑着说:“吴掌柜过奖了。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做生意,不仅要赚钱,还要讲良心,讲情义。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支持。”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春天。青娘染坊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不仅订单不断,还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染布师傅。这些师傅有的留在了染坊,有的则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开起了小染坊,还按照青娘的要求,坚持用天然草木染布,不偷工减料,不使用有害染料。渐渐地,“青娘染坊”的名声越来越大,不仅在周边州府有了名气,甚至还传到了京城。
这天,青娘收到了一封来自京城的信,是京城最大的布庄“瑞福祥”寄来的。信里说,他们听说了青娘染坊的草木染布,很感兴趣,想邀请青娘去京城,和他们洽谈合作事宜,把草木染布引进京城的市场。
青娘拿着信,心里既兴奋又忐忑。去京城合作,意味着染坊的生意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草木染手艺也能传到更远的地方。可京城路途遥远,而且她对京城的市场和人脉都不熟悉,万一出了差错,不仅会损失惨重,还会坏了染坊的名声。
老周和姑娘们得知后,都鼓励青娘去试试。“青娘姐,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咱们不能错过,”杏花说,“你放心,你去京城的时候,我们会把染坊打理好,不会出任何差错。”
老周也点点头:“我陪你一起去京城,路上有个照应。我认识几个京城的老熟人,到时候可以请他们帮忙,了解一下京城的市场情况。”
青娘看着大家信任的眼神,心里渐渐有了底气。她知道,这不仅是她一个人的机会,更是整个染坊、整个青石村,甚至是所有学习草木染手艺的人的机会。她深吸一口气,坚定地说:“好,咱们去京城!我要让京城的人也知道,咱们的草木染布有多好,要让咱们的草木染手艺,传遍天下!”
出发去京城的前一天,青娘回到了青石村。村民们都来送她,有的给她塞了些路上吃的干粮,有的给她带了些家乡的土产,还有的叮嘱她路上要注意安全。王阿婆拉着青娘的手,眼眶湿润地说:“青娘啊,到了京城,要照顾好自己。要是受了委屈,就回来,村里永远是你的家。”
青娘点点头,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她知道,无论她走多远,青石村永远是她的根,这里的乡亲们,永远是她最坚实的后盾。
第二天一早,青娘就和老周一起,踏上了去京城的路。马车缓缓驶出县城,朝着远方驶去。青娘坐在马车上,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风景,心里充满了希望。她知道,京城的路或许会充满挑战,但她有手艺,有真诚,有一群支持她的人,她相信,自己一定能在京城闯出一片天地,让草木染手艺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而此刻,青娘染坊的院子里,学员们正在认真地染布,杏花和春桃在一旁指导着;青石村的田地里,村民们正在播种新的希望,他们知道,等青娘从京城回来,一定会带来更好的消息。
青娘的乡土求生之路,至此已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但她的商业传奇,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更广阔的天地等着她去开拓,还有更多的挑战等着她去克服。而她,也将带着这份坚韧与真诚,在商业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