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过后,青石村的荒坡上热闹起来。青娘戴着草帽,手里拿着锄头,正带领村民们开垦新的染料田——按照之前签订的合作协议,今年要扩大艾草、黄芩和蔷薇的种植面积,除了村里的两百亩荒坡,还租了邻村的一百亩地,足够支撑染坊全年的原料需求。
“青娘,这艾草种子怎么种啊?”村里的小花蹲在田埂上,手里捧着一把褐色的种子,一脸疑惑地问。她是去年刚加入染坊的工人,也是第一次参与染料种植。
青娘放下锄头,走到小花身边,接过种子示范道:“艾草喜欢阳光充足、排水好的土地,播种前要先把土翻松,行距留一尺,株距留五寸,种子撒下去后,再盖一层薄土,浇适量的水就行。过半个月就能发芽,到时候还要记得除草施肥。”
小花认真地听着,一边点头一边在心里记下来。周围的村民们也纷纷围过来,有的请教黄芩的种植技巧,有的询问蔷薇的修剪方法,青娘都耐心地一一解答,还时不时亲自示范,确保每个人都能掌握正确的种植方法。
陈三柱则在一旁指挥村民们搬运农具和种子,他手里拿着一张种植分布图,按照不同染料的生长习性,把土地分成了三个区域:向阳的坡地种艾草和黄芩,土层较厚的洼地种蔷薇。“大家按照分布图种,别种错了!”他一边走一边喊,“种完一块地就插上标记,方便以后管理。”
经过半个月的忙碌,三百亩染料田终于全部播种完毕。青娘站在坡顶上,看着整齐的田垄,心里充满了期待。她知道,这些染料不仅是染坊的原料,更是村民们的希望,只要精心照料,秋天一定会有好收成。
这天下午,青娘正在染坊里整理订单,院门口突然传来一阵马车声。她抬头一看,只见一辆装饰精美的马车停在门口,一个穿着华丽的妇人从马车上下来,身后跟着几个提着礼盒的丫鬟。
“请问这里是青娘草木染吗?”妇人走进院子,笑着问道,“我是府城锦绣绣坊的掌柜,姓苏,听说你这里的草木染布质量上乘,特意来拜访,想跟你谈合作。”
青娘连忙上前迎接,把苏掌柜请进堂屋,又让丫鬟端来茶水。“苏掌柜客气了,”青娘笑着说,“锦绣绣坊的名声我早就听说了,府城很多达官贵人的衣裳都是你们绣的,能跟你们合作,是我的荣幸。”
苏掌柜喝了一口茶,开门见山地说:“我这次来,是想让你为我们绣坊专门染一批布。我们最近接了一个大单,要为京城的官员家眷绣制春装,需要大量的浅粉、浅绿和淡蓝三色布,要求颜色清雅、质地柔软,还要在布上染出简单的缠枝纹,方便我们后续刺绣。不知道你能不能做到?”
青娘心里一喜,这正是扩大染坊知名度的好机会。她连忙说:“苏掌柜放心,这些要求我们都能满足。浅粉用蔷薇果和苏木染,浅绿用黄芩和艾草染,淡蓝用靛蓝染,缠枝纹可以用蜡封的方法染,保证清晰立体。而且我们的布都是用优质棉布,质地柔软,非常适合刺绣。”
苏掌柜听了,满意地点点头:“那太好了!我需要五十匹布,一个月后交货,价格方面你放心,我们不会亏待你。另外,要是这次合作愉快,以后我们绣坊的布料都从你这里订。”
青娘连忙答应下来,跟苏掌柜签订了合作协议。送走苏掌柜后,她立刻召集工人,安排染布事宜。“这次的订单非常重要,关系到咱们染坊能不能打开京城的市场,”青娘对工人们说,“大家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严格按照要求染布,绝不能出现任何质量问题。”
工人们纷纷表示会认真对待。接下来的一个月,染坊里一片忙碌。青娘亲自把关每一道工序,从染料的调配到蜡封的绘制,再到染布的时间和温度,都严格控制。陈三柱则负责原料的采购和管理,确保染料供应充足。
期间,苏掌柜还派人来查看过两次,看到染好的布颜色清雅、纹路清晰,非常满意,还追加了二十匹布的订单。青娘趁机跟苏掌柜商量,希望能在绣好的衣服上绣上“青娘草木染”的字样,提高染坊的知名度。苏掌柜欣然同意,还说会向京城的客户推荐青娘的染布。
一个月后,七十匹布按时交货。苏掌柜看到布后,赞不绝口:“青娘,你这布染得真是太好了,比我想象的还要好。我相信京城的客户一定会喜欢,以后我们就长期合作了。”
青娘心里非常高兴,送走苏掌柜后,她站在院子里,看着满院的染料田,心里充满了希望。她知道,这次跟锦绣绣坊的合作,只是染坊发展的一个新起点。未来,她还要继续精进手艺,扩大规模,让“青娘草木染”的名声传遍京城,甚至全国。
傍晚时分,陈三柱从外面回来,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府城分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很多客户都是冲着“青娘草木染”的名声来的,张掌柜还说要在其他城市开分店,邀请青娘一起合作。
青娘笑着说:“这真是个好消息!等咱们忙完这阵子,就去府城跟张掌柜商量开分店的事。以后咱们的染坊会越来越大,大家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染坊和染料田上,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青娘知道,只要她坚持初心,带着村民们一起努力,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让草木染的手艺发扬光大,让青石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染布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