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景和三年初夏的临江府,日子一入六月便燥热起来,可联盟布庄的生意比天气更旺。这日清晨,城隍庙前的集市刚开市,联盟的布摊前就排起了长队,百姓们挎着竹篮,熟门熟路地喊着要“青娘布”——如今这三个字,在临江府早已成了“优质平价”的代名词。
青娘穿着素色布裙,站在布摊后帮着招呼客人,指尖抚过平整的棉布,耳边满是百姓的夸赞。“青娘姑娘,再给我来两匹靛蓝布,上次买的给我儿做了褂子,耐穿得很!”“我要一匹碎花细布,给小女儿做端午的新衣裳!”
沈行舟扛着几匹刚织好的花布走过来,见她额角渗着汗珠,递过一块凉帕,笑着道:“再这样下去,咱们的布摊都快摆不下了。方才李伯来说,织坊连夜赶织的三十匹布,半个时辰就卖了一半。”
青娘接过凉帕擦了擦汗,眼中含着笑意却也藏着考量:“百姓的认可固然好,但咱们得听听更全的‘回声’——不光是临江府的百姓,还有外县布商、甚至是那些还在犹豫的商户,他们的想法才是咱们接下来该留意的。”
正说着,温景然牵着一匹马走过来,马背上驮着几个包裹,里面是外县布商寄来的书信。“刚从驿站取来的信,清河县、洛阳县的布商都要追加订单,还有几个更远的县城,问咱们能不能把货送到。另外,府衙那边也传来消息,说周边有十几个小织户想加入联盟。”
三人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眼中看到了欣喜。青娘道:“咱们先找个地方坐下,好好梳理这些消息。百姓的反馈、外县的订单、新商户的申请,这些都是市场给咱们的回声,得一一对应着规划。”
他们就近找了家茶寮,点了茶水后,温景然先把书信摊开:“清河县要追加五十匹绸缎布,洛阳县要一百匹粗布,还有庐江县,想要定制一批印有花纹的麻布,说是当地农户下地干活穿。这些订单加起来,咱们接下来十天的产能都满了。”
沈行舟立刻道:“我去安排织坊加派人手,把定制麻布的事交给王掌柜,他之前织过麻布,有经验。另外,我让商队提前准备,等布织好,立刻分批次送往外县,免得耽误工期。”
青娘却摇了摇头,从袖中拿出一个小册子,上面记着这些日子百姓的反馈:“你们看,临江府的百姓说咱们的布花色太少,除了靛蓝、素白,就只有简单的碎花;还有老人说布太厚,夏天穿闷热。外县的订单里,庐江县要麻布,清河县要绸缎,说明不同地方的需求不一样。咱们不能只埋头织布,得顺着市场的回声调整货品种类。”
温景然眼前一亮:“我明白了,你是想让织坊开发新品种?比如薄一些的夏布,还有更多花色的绸缎?”
“正是。”青娘点头,“赵伯染布手艺好,咱们可以让他试着染些浅绿、鹅黄的浅色布,肯定受姑娘们喜欢;李伯织艺精,让他研发薄而结实的夏布,适合夏天穿;再用苏州的桑蚕丝织些带云纹、水纹的绸缎,满足富户的需求。这样一来,不管是百姓还是富户,不管是临江府还是外县,都能买到合心意的布。”
沈行舟立刻接话:“我这就去和赵伯、李伯说,让他们尽快试织试染。原料方面,我再和苏州的苏布商联系,多进些浅色染料和桑蚕丝,保证供应得上。”
商议到新商户申请时,温景然道:“这些小织户大多手艺不错,就是缺原料和销路,所以才想加入联盟。但咱们得先考察他们的手艺,还要让他们熟悉盟约,不能再像之前那样,因为规矩不清闹矛盾。”
“没错。”青娘道,“咱们分两步走:第一步,让李伯和赵伯去考察他们的手艺,合格的才能加入;第二步,召开新商户培训会,由咱们三个和老商户讲解盟约、分工和利润分配,确保他们进来后能尽快融入。”
茶寮里的商议刚定,茶寮老板就凑了过来,笑着拱手:“青娘姑娘,沈公子,温公子,我能不能也订几匹布?我想给店里的伙计做统一的褂子,就要你们家那种耐穿的粗布。”
旁边几桌客人也纷纷附和:“我也想订!给家里的伙计做工作服!”“我是开客栈的,要二十匹粗布!”
这突如其来的批量定制需求,让三人更确定了调整品类、扩大产能的想法。沈行舟当即拿出账本,记下众人的定制需求:“大家放心,三天后我让伙计把布送到各家店里,保证质量和价格都和集市上一样。”
茶寮的小插曲后,三人立刻分头行动。青娘带着几个老商户,去集市上进一步询问百姓的需求,把大家想要的花色、厚度一一记下;沈行舟去织坊安排试织试染,又联系商队和供应商;温景然则负责筛选新商户,安排培训会的时间和地点。
接下来的几日,联盟上下都忙着按市场反馈调整。赵伯试染的浅绿布刚一织好,就被茶寮老板的女儿买走了,还拉着好几个姑娘来预订;李伯研发的夏布又薄又透气,一经推出,半日就卖了二十匹;定制的麻布送到庐江县后,布商立刻又追加了八十匹的订单,说农户们都抢着要。
新商户的考察也顺利完成,最终选出八个手艺合格的小织户。培训会当天,青娘把盟约和分工细则念给他们听,又让老商户分享经验。一个姓孙的小织户激动地说:“以前被林记压着,原料贵不说,布还卖不出去。现在加入联盟,有原料、有销路,还能学新手艺,真是太感谢青娘姑娘了!”
可就在一切顺风顺水时,一个伙计匆匆跑来,对青娘道:“青娘姑娘,不好了!林记在集市上摆了个‘怀旧摊’,说要‘回馈百姓’,把之前积压的劣质布以五十文一匹的低价卖出,不少百姓贪便宜,都跑去买了!”
青娘并不慌张,反而笑了笑:“这也是市场的一种回声——百姓虽认咱们的质量,但也在乎价格。咱们不用跟着降价,把刚织好的夏布和浅色布摆出去,再搞个‘买夏布送细布’的活动,让百姓看看,好布和劣质布的差别在哪里。”
沈行舟立刻去安排布摊,温景然则让学生们拿着夏布样本,向百姓讲解:“大家看,这是联盟的夏布,薄而结实,夏天穿不闷热;林记的布又厚又糙,还容易破,虽然便宜,却是亏了自己。”
百姓们拿着夏布和林记的布一对比,立刻明白了差距。不少已经买了林记布的百姓,都跑来联盟摊位前,想换联盟的夏布。林记的摊位前,渐渐变得冷清,林福看着联盟摊位前的热闹景象,气得浑身发抖,却又无可奈何——他手里只有劣质布,根本拿不出能和联盟抗衡的好货。
傍晚时分,集市散了。联盟的布不仅卖光了,还接到了更多的定制订单。新加入的孙织户,第一次摆摊就卖了十五匹布,笑得合不拢嘴:“跟着联盟干,真是选对了路!”
青娘、沈行舟和温景然站在布摊前,看着夕阳下百姓满意的背影,听着商户们喜悦的谈论,心中满是欣慰。青娘道:“市场的回声从不会骗人,咱们顺着百姓的需求走,守着质量和公道,就永远不会走偏。”
沈行舟点头道:“接下来,我打算让商队去更远的南方看看,那边的气候热,说不定更需要咱们的夏布,也能听到更多市场的回声。”
温景然则道:“我会把今日的市场反馈整理好,写成册子,以后咱们定期收集百姓和外县布商的意见,及时调整货品种类和价格,让联盟的布永远贴合市场。”
三人相视一笑,夕阳把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临江府的布市,早已不是林记垄断时的死气沉沉,而是充满了活力与生机。这些来自市场的回声,有赞誉,有需求,也有挑战,却都成了联盟前行的指引。他们知道,只要永远倾听市场的声音,永远守着初心,联盟的路,定会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