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朝的四月中旬,青州城的杂货街格外热闹,青娘染布庄的临时摊位前围满了人。众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摊位上陈列的各式香包与布料上——有绣着牡丹的艾草香包,布料是淡绿色的槐花染布;有缀着流苏的薰衣草荷包,用的是浅紫色的苏木混染布;还有可挂在衣襟上的小型香袋,布料皆是染布庄剩下的碎料,却因颜色别致、香气清雅,引得百姓争相询问。
“这香包的布料摸着真舒服,香气也不冲鼻,比街上卖的那些好多了!”一位年轻女子拿着薰衣草荷包,爱不释手。
“不仅好看,还能用很久呢!温大夫说了,这里面的药材都是天然的,驱蚊安神两不误。”伙计笑着解释,顺手递上一本小册子,“您看,这上面写着每种香包的功效,搭配的布料也有讲究,比如艾草香包配槐花布,驱蚊效果更好。”
这正是温景然与青娘联手推出的“药材香包+染布”系列产品。自联名礼盒大获成功后,温景然发现染布庄的碎布料堆积不少,丢了可惜,便想着将其与自己擅长的药材香包结合;青娘也觉得这能进一步挖掘布料的价值,两人一拍即合,推出了不同款式、不同功效的香布产品。
此刻,温景然正在摊位旁给百姓讲解香包的用法:“这陈皮香包适合挂在衣柜里,能防潮防虫,布料用的是靛青蓝染布,耐脏又大气;这薄荷香包适合夏天用,挂在扇柄上,扇风时都是清凉的香气,布料是淡粉色的蔷薇染布,看着就清爽。”
百姓们听得认真,不少人听完就当场购买,还有人询问能否定制——有位老掌柜想给店铺伙计每人订一个艾草香包,希望布料上绣上店铺的字号;有位妇人想给刚满月的孙子订一个安神香包,想要更柔软的布料和小巧的款式。
伙计将定制需求一一记录,青娘见状,当即决定推出“香布定制服务”:“不管是香包的药材配方,还是布料的颜色、款式,甚至绣字绣图,大家都能自主选择,我们按需求制作。”
消息传开后,定制订单源源不断。青州城的几家成衣铺老板也慕名而来,想批量订购香布荷包,作为成衣的赠品:“青娘东家,您这香布荷包和我们的成衣搭配,肯定能吸引更多客户,我们每月订两百个,长期合作怎么样?”
青娘自然应允,与成衣铺签订了合作协议。沈行舟得知后,也提出了新想法:“我茶庄的客户里有不少文人,他们喜欢雅致的物件,咱们可以做一批香布书签,布料用薄一些的染布,搭配兰草或檀香药材,肯定受欢迎。”
三人随即分工,推进香布产品的拓展。温景然负责根据不同需求调配药材,比如给孩童的香包减少药材用量,增加温和的金银花;给商户的香包则多用防潮的陈皮、艾草。他还特意改良了香包的缝制工艺,将药材分成小袋封装在布料里,方便更换,延长使用寿命。
青娘则专注于布料的适配与款式设计。针对书签,她选用轻薄的纱质染布,染成淡墨绿、浅杏色等雅致色调;针对成衣赠品,她设计了小巧的方形荷包,便于佩戴;针对家居使用,她则做出了较大的香布挂饰,可挂在客厅、衣柜等处。她还请来了之前合作的绣娘柳师傅,负责定制香包的绣制工作,确保图案精美、字号清晰。
沈行舟则负责产品的推广与销售。他将香布书签放在茶庄的显眼位置,买茶叶满一定金额就赠送;还联系了青州的书坊,将书签放在书坊代销,与书籍搭配售卖。书坊老板大喜过望:“沈掌柜,这香布书签太适合读书人了,我这就摆在柜台前,肯定好卖!”
然而,推广过程中也遇到了小问题。有部分百姓反映,香包的香气持续时间不够长,没多久就淡了。温景然得知后,立刻回到药庐研究,发现是药材的干燥程度和封装方式不够合理。他随即调整工艺,将药材彻底烘干后,用双层布料封装,还在香包底部留了一个小开口,方便客户日后添加药材。
改良后的香布产品口碑更好了,不仅在青州城热销,还通过之前的代销点传到了周边州县。临县的代收点老板特意送来反馈:“青娘东家,你们的香布香包卖疯了,百姓们都说好用,我这次多订三百个,还要加订一批香布书签!”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青娘特意在染坊旁开辟了一个小作坊,专门生产香布产品,雇佣了几位擅长缝制的妇人,由柳师傅和温景然分别指导绣制和药材封装。青娘还制定了严格的质检标准,每一个香布产品都要经过布料检查、药材配比核对、缝制质量检验三道工序,确保合格后才能出厂。
五月初,三人决定举办一场“香布体验会”,邀请百姓和商户前来参观香布产品的制作过程,现场体验染布、缝制香包的乐趣。体验会当天,小作坊被围得水泄不通,温景然手把手教大家辨认药材,青娘演示简单的染布技巧,柳师傅则传授基础的绣制方法。
一位参与体验的书生笑着说:“原来香包和染布有这么多讲究,亲手做的就是不一样,我这就把自己做的兰草书签送给同窗!”
一位商户则当场签订了大额订单:“我要订五百个香布挂饰,运回徐州老家卖,肯定能赚钱!”
体验会结束后,香布产品的订单量再创新高,甚至有扬州的药材商联系温景然,想购买他调配的药材配方,与当地的染坊合作生产香布产品。温景然与青娘、沈行舟商议后,决定不售卖配方,而是采取“技术授权”的方式:由温景然提供药材配比指导,青娘提供染布技术支持,对方支付授权费用,同时保证产品品质,使用“青温香布”的联合标识。
这一模式既保护了技术,又拓展了市场。很快,扬州的首家授权合作点就开业了,首批香布产品一经推出就销售一空。
当晚,三人坐在染坊的院子里,看着天上的明月,手中把玩着刚做好的香布书签,感慨万千。沈行舟笑道:“真没想到,一堆碎布料竟能做成这么大的生意,现在‘青温香布’的名声都传到扬州了,以后咱们还能推广到更多地方。”
“这都是因为咱们结合了各自的优势,”温景然接过话头,“我懂药材,青娘懂染布,你懂销售,缺一不可。而且咱们始终坚持天然、实用,这才赢得了大家的信任。”
青娘望着院中的染缸,眼中充满了憧憬:“香布产品只是一个开始,以后咱们还能探索更多布料与其他行业的结合,比如与木匠合作做香布收纳盒,与纸坊合作做香布信纸。等沂州分店开业,咱们就把香布业务也带过去,让更多人感受到天然染布与药材结合的好处。”
微风拂过,带来香布的清香与染布的草木气息,交织在一起,沁人心脾。从利用碎布料的巧思,到香布产品的热销,再到技术授权模式的探索,青娘、沈行舟和温景然用智慧与合作,又一次开拓了新的商业领域。他们明白,商业的创新不仅在于宏大的计划,也在于对细节的挖掘与利用;而长久的成功,始终离不开品质的坚守与对需求的洞察。香布相融的巧思,不仅让碎布料焕发了新生,更成为他们声名远播的又一助力,为即将到来的异地扩张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