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亭镇的暮色带着太湖的水汽,轻轻漫过瑞祥绸缎庄的后院。青娘正将最后一匹染好的“雨过天青”绸缎叠整齐,递到王掌柜手中,绸缎在暮色中泛着温润的光泽,如刚被雨水洗过的晴空。王掌柜接过绸缎,手指抚过丝滑的布面,脸上的笑容比暮色中的霞光还要灿烂:“青娘姑娘,这布染得比我预想的还好!明日我就让伙计送到苏州城的分店去,保准能卖个好价钱!”
“王掌柜满意就好,”青娘笑着道,“咱们约定的二十匹布已全部染完,您清点一下,若没问题,咱们就结算尾款。”
王掌柜摆摆手,爽快地掏出银子:“不用清点,我信得过青韵染坊的手艺!这是尾款,另外,我还多给了五两银子,算是给你们的‘口碑费’——往后望亭镇有谁要染布,我都给你们推荐!”
青娘推辞不过,只好收下银子,心中却更坚定了“以口碑拓市场”的想法。这时,林小满匆匆跑来,手里拿着一本记满名字的订单簿:“青娘,今日又接了二十匹订单!都是刘老板、李二他们推荐来的,说咱们染的布品质好、服务周到,还不用跑苏州城,太方便了!”
“这就是口碑的力量,”沈行舟走过来,擦了擦手上的炭灰,“咱们在市集展示染样、做现场染色演示,都是在播撒口碑的种子;如今客户主动推荐,这粒种子算是真正发了芽。”
周老栓也笑着道:“我刚才在客栈听伙计说,镇上的张婶正跟其他妇人说,咱们染的嫁衣布妇人鲜亮,还说要给咱们送喜糖;刘老板也跟其他织户夸咱们的染料好,说染出来的布比镇上的染坊还耐洗。”
青娘拿出一块染样,轻轻放在桌上:“这第一粒口碑种子,是用品质与诚信种下去的。往后咱们到了木渎镇、甪直镇,还要继续播撒这样的种子,让流动染坊的口碑,在江南的乡镇里遍地开花。”
次日清晨,流动染队准备离开望亭镇。王掌柜带着刘老板、李二等人赶来送行,刘老板还特意送来一匹自己织的上好桑蚕丝:“青娘姑娘,这匹绸是我特意给你们织的,算是感谢你们染出这么好的布。等你们从木渎镇回来,我还有五十匹染布订单等着你们!”
李二则递过一篮太湖银鱼:“青娘姑娘,这银鱼是望亭镇的特产,煮着吃鲜得很,你们路上带着,也算尝尝咱们望亭镇的味道。”
青娘接过银鱼,心中满是暖意:“多谢各位!咱们约定好,等从木渎镇回来,就给大家染布,定不会让大家失望!”
马车缓缓驶出望亭镇,青娘掀开车帘,望着渐渐远去的身影,对身边的林小满道:“小满,把望亭镇的客户都记在‘口碑客户名录’上,他们是咱们的‘种子客户’,以后要经常联系,比如逢年过节送些染样,有新颜色推出时先让他们试用,让他们觉得跟咱们合作不仅放心,还贴心。”
林小满连忙拿出账簿,认真记录:“好的青娘!我还会在每个客户名字旁标注他们的喜好,比如王掌柜喜欢‘雨过天青’色,刘老板偏爱深色绸缎,李二常用粗棉布,这样下次见面,就能更快了解他们的需求。”
沈行舟则从马车上取下一块木牌,上面刻着“青韵染坊——流动染布,品质如一”,他将木牌挂在马车最显眼的位置:“这木牌既是咱们的招牌,也是口碑的象征。往后走到哪个乡镇,就让大家看到,咱们流动染坊,不管到哪里,染布品质都不会变。”
马车行驶在乡间小路上,沿途不时有村民好奇地打量着马车上的设备与木牌。林小满按照青娘的吩咐,遇到织户聚集的村落,便会停下马车,递上染样,介绍流动染坊的服务:“咱们是苏州青韵染坊的流动染队,能上门染布,品质跟苏州城一样好,价格还便宜,有需要的话,可随时预约。”
有村民拿着自家织的粗棉布过来咨询,青娘便耐心讲解染布流程与价格,还承诺若染得不满意,全额退款。一位老大娘拿着一块褪色的旧布,想染成深灰色做鞋面,青娘当即答应:“大娘,您这布是粗棉,好上色,今日送过来,明日就能取,只收您五十文钱,比您买块新布还划算。”
老大娘高兴地付了定金,还跟周围的村民说:“这流动染坊真方便,不用跑远路,还便宜,我染块鞋面布,明日就能穿新鞋了!”
就这样,马车走一路,口碑便播撒一路。到了木渎镇时,林小满的订单簿上,已多了十批临时订单,都是沿途村民预约的。
木渎镇比望亭镇更靠山,镇里多是散户织户,以织粗棉布与麻布为主。青娘按照在望亭镇的经验,先找到镇里最大的“布庄”——福源布庄,与布庄老板陈掌柜洽谈合作。
陈掌柜听说他们是从望亭镇来的流动染坊,还听说了他们的口碑,态度格外热情:“我早就听望亭镇的王掌柜说起你们,说你们染的布品质好、服务周到,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我这布庄每月有三十匹粗棉布要染,都给你们了!”
青娘笑着道谢,还拿出望亭镇的染样:“陈掌柜,您看这染样,有‘雨过天青’‘胭脂醉’‘鹅黄酥’等颜色,若您有其他需求,咱们还能定制新颜色。”
陈掌柜拿起染样,仔细查看后道:“就按这染样来,先染十匹‘胭脂醉’、二十匹‘深褐色’,深褐色是给镇上酒楼做桌布用的,耐脏,你们可得染好。”
“陈掌柜放心,”周老栓道,“深褐色染料咱们用皂角灰与苏木调配,颜色沉稳,还耐洗,酒楼用最合适不过。”
安顿好后,青娘让阿巧在镇口的市集摆上摊位,展示染样与望亭镇客户的好评;林小满则去织户聚集的村落,拜访散户织户,带着染样与口碑客户的推荐;沈行舟与阿力则忙着组装设备,准备开始染布。
市集上,阿巧刚摆好摊位,便有一位妇人拿着一匹粗棉布过来:“姑娘,我听说望亭镇的人都夸你们染的布好,我这匹布想染成‘胭脂醉’,给我女儿做衣裳,能染吗?”
阿巧笑着道:“能染!今日送过来,明日就能取,保证颜色鲜亮,还耐洗。您要是不放心,可先看看这染样,这是望亭镇张婶染的嫁衣布,跟您要染的颜色一样。”
妇人接过染样,满意地点点头:“就按这个颜色染,我相信你们的口碑!”
傍晚时分,阿巧的摊位已接了十五匹订单,林小满也从村落里带回了二十匹订单,比在望亭镇同期的订单还多。青娘看着订单簿上密密麻麻的名字,对众人道:“望亭镇的口碑种子,在木渎镇已经发芽了!这说明只要咱们坚持品质与诚信,口碑就会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飞到各个乡镇,为咱们带来更多客户。”
沈行舟点头:“接下来,咱们要把在望亭镇的经验,在木渎镇做得更好,比如继续做现场染色演示,让更多人亲眼看到咱们的工艺;再比如给老客户推荐新客户的奖励,比如送一小块染样,或减免少量染布费,让口碑传播得更快。”
林小满则补充道:“我还可以把望亭镇客户的好评写成‘口碑纸条’,贴在摊位上,让大家更直观地看到咱们的口碑,比如王掌柜说‘染布品质超预期’,刘老板说‘合作放心又省心’,这样能吸引更多人下单。”
夜色渐深,木渎镇的灯火渐渐亮起,后院的流动染坊还在忙碌着。青娘站在晾布架旁,望着刚染好的“胭脂醉”粗棉布,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心中明白,望亭镇种下的第一粒口碑种子,已在木渎镇生根发芽。未来,他们还要带着这粒种子,去甪直镇,去更多的乡镇,用品质与诚信浇灌,让流动染坊的口碑,在江南的土地上,长成一片茂密的森林。
马车旁的木牌在风中轻轻晃动,“青韵染坊——流动染布,品质如二”的字样,在灯光下格外醒目。这不仅是一块招牌,更是口碑的象征,是流动染坊在江湖经营中,最珍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