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漫过山间小镇的屋檐时,染坊的油灯却亮得格外明亮。青娘坐在临时搭起的木桌前,指尖划过摊开的宣纸,眉头微微蹙起——桌上零散放着几页纸,记满了近期的收支明细,有染料、布料的采购成本,有伙计的工钱,还有摊位租金、物料运输等杂费,字迹潦草,数字混乱,想要从中理清盈亏,竟要花费大半时辰。
“又在为账目发愁?”沈行舟提着一盏油灯走进来,见她对着纸页蹙眉,便将灯凑近了些,“之前跟你说过,流动经营的账目比固定店铺更复杂,每日的收支、物料的消耗、甚至不同地方的物价差异,都得记清楚,不然很容易出现亏空。”
青娘叹了口气,将手中的笔放下:“我也知道账目重要,可咱们每天忙着染色、送货、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实在没精力把账记得细致。你看这页,昨日买染料花了二两银子,今日买布料又花了三两,可具体买了多少、单价多少,都没记全,往后要是想核算成本,都找不到依据。”
温景然这时也从隔壁的临时药帐走来,手里还拿着一本医案:“我听你们在说账目,倒想起我记录医案的法子——每次给人看病,我都会把病症、用药、剂量、疗效一一记下,时间久了,不仅能总结经验,还能快速查到过往的病例。或许你们的账目,也能借鉴这种‘分类记录’的方式?”
沈行舟眼前一亮:“景然说得对!咱们可以做一本‘流动账本’,按‘收入’‘支出’‘库存’‘客户’四大类来记,每一类下面再细分小项。比如‘支出’下面,分染料、布料、工钱、租金等;‘客户’下面,记清每个客户的订单量、欠款、偏好,这样不管到哪里,翻开账本就能一目了然。”
青娘也来了兴致,立刻取来一张新的宣纸,按沈行舟说的分类,在纸上画出四列,分别标注“收入”“支出”“库存”“客户”:“那咱们再细化一下,‘收入’要记清日期、来源、金额,比如‘七月十二,张记布庄订单,收银五两’;‘支出’要记清用途、数量、单价、总金额,比如‘七月十二,买茜草十斤,单价二十文,总二百文’;‘库存’要记清布料、染料的剩余量;‘客户’要记清姓名、地址、订单需求,这样是不是就清晰多了?”
“还要加一项‘备注’,”沈行舟补充道,“比如遇到物价波动、客户特殊要求,都可以在备注里说明。另外,咱们还得准备一本‘流动明细册’,专门记录每日的经营情况,比如‘今日染色二十匹,送货十五匹,新接订单三笔’,这样每月总结时,就能快速算出盈亏。”
三人说干就干,青娘负责绘制账本的格式,沈行舟负责制定记账的规则,温景然则帮忙设计简单的符号——比如用“△”表示收入,用“○”表示支出,用“□”表示库存短缺,这样伙计们记录时,也能更快捷。
忙活了大半夜,第一本“流动账本”终于成型。封面用粗布包裹,耐磨防水,方便随身携带;内页按日期顺序排列,每一页都预留出四大类的位置,还附有简单的记账说明,就算是不识字的伙计,只要跟着说明和符号,也能大致记录。
次日清晨,青娘将账本交给负责记账的伙计阿福,详细讲解了记账的方法。阿福拿着账本,试着记录了当日的第一笔支出——“七月十三,买皂角五斤,单价十五文,总七十五文,用途:染布固色”,然后又记录了第一笔收入——“七月十三,李记裁缝铺,订浅青布五匹,收定金一两”,字迹虽不算工整,却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太好了!这样记下来,以后查账就方便多了!”阿福兴奋地说,“之前我记的账,自己过几天都看不懂,现在按这个格式记,就算过一个月,也能清楚记得每一笔收支。”
青娘笑着点头,又对其他伙计说:“往后大家也要配合阿福记账,买东西时要问清单价和数量,收付款时要确认金额,遇到特殊情况要及时告诉阿福,在备注里说明。咱们流动染坊要想走得远,不仅要靠好手艺,还要靠清晰的账目,这样才能知道哪里能省钱,哪里能改进,哪里有潜力。”
接下来的几日,染坊的伙计们都渐渐习惯了用“流动账本”记账。阿福每天晚上都会整理当日的账目,然后交给青娘和沈行舟审核。通过账本,他们很快发现了一些之前没注意到的问题——比如买染料时,镇上的杂货铺比山下的市集贵两文钱,以后就可以提前在山下采购,节省成本;比如李记裁缝铺偏爱浅青色布料,以后就可以多储备些浅青染料,满足客户需求。
“你看,这就是流动账本的好处,”沈行舟指着账本上的记录,对青娘说,“咱们发现杂货铺的染料贵,每月就能节省近五百文;知道李记偏爱浅青布,就能提前备货,提高效率。长此以往,积累的节省和改进,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青娘也感慨道:“以前总觉得记账是件麻烦事,现在才知道,清晰的账目就是流动染坊的‘指南针’,能帮咱们看清经营的方向,避开亏损的陷阱。往后不管到哪个地方,咱们都要带着这本账本,让它成为咱们最得力的‘伙计’。”
温景然这时也拿着一本新的“草药账本”走过来,笑着说:“我也学着你们的法子,做了一本草药账本,记录不同地方草药的价格、品质、疗效,以后咱们到了新的地方,就能快速找到合适的草药,既省钱又有效。”
三人相视一笑,手中的账本虽用途不同,却都承载着“流动经营”的智慧。夜色再次降临,染坊的油灯下,青娘、沈行舟、温景然围坐在一起,翻看着各自的账本,讨论着接下来的经营计划——哪里可以节省成本,哪里可以拓展客户,哪里可以改进工艺,每一个决定,都有账本上的记录作为依据,踏实而坚定。
青娘望着手中的流动账本,指尖拂过上面的字迹和符号,心中忽然涌起一股暖流。这本小小的账本,不仅记录着染坊的收支盈亏,更记录着他们流动经营的点点滴滴,记录着三人并肩作战的情谊,记录着一个关于梦想与坚持的故事。她知道,往后的路还很长,还会遇到更多的挑战,但只要有这本“流动账本”指引,有沈行舟和温景然相伴,她一定能带着流动染坊,在江湖上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一条充满智慧与希望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