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夜的颠簸,火车广播里响起了那句经典的提示音:“旅客们,前方到站是本次列车的终点站——北京站。请您整理好自己的行李,准备下车。”
“到了!到了!北京到了!”
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整个车厢沸腾起来。
睡眼惺忪的少年们兴奋地趴在窗户上试图捕捉到首都的蛛丝马迹。
下车的场面自然又是一场人仰马翻。
当14班终于拖着行李箱走出北京站的站前广场时,所有人都被眼前那川流不息的景象给镇住了。
宽阔的长安街,鳞次栉比的高楼。
“卧槽……”张伟张大了嘴,半天憋出这两个字,“这……这就北京啊?”
他的语气里充满刘姥姥进大观园般的震撼。
王昊则推了推他那副不知从哪里搞来的墨镜,努力想装出一副见多识广的样子:“淡定,淡定!常规操作,常规操作!”
然而,杨明宇接下来的安排却让这群初来乍到的“游客”们,体验了一把什么叫真正的非常规操作。
“好了同学们,现在听我指挥,”杨明宇拍了拍手,将所有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我们的第一站不是天安门,也不是故宫,而是……”
他故意停顿了一下,然后指了指不远处那个写着“地铁”二字的入口,脸上露出了微笑。
“……北京地铁早高峰专线。”
学生们面面相觑。
坐地铁?这算哪门子景点?
但杨明宇的命令向来不容置疑。在温静老师的协助下,大部队被领进了地铁站。
如果说,站前广场给他们的是视觉上的宏大震撼,那么地铁站里那汹涌的人潮则给他们上了一堂关于“生存”的第一课。
那不是“人多”,那是“人海”。
无数面无表情步履匆匆的上班族从他们身边走过。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压抑的气氛。
“都跟紧了!千万别走散!”杨明宇的声音在嘈杂的环境里显得有些吃力。
当地铁列车呼啸而至,车门打开的瞬间,14班的学生们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身后的人群挤了进去。
那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
你不需要自己用力,人流会裹挟着你前进。在这里连转身都成为一种奢望。车厢里安静得可怕,只有列车运行的轰鸣声和广播报站的声,每个人都低着头,或闭目养神,脸上写满了疲惫。
王昊此刻正被一个壮汉的大背包挤得脸都快贴在了玻璃上。他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黑暗,感受到了父亲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生活不易”。
他身边的那些衣着光鲜的白领,那些和他父母年纪相仿的中年人,每天都要在这样的拥挤中开始和结束他们为梦想打拼的一天。在这里没有人关心你是谁,你的父亲是谁。你只是这庞大都市里,一个为了生存而奔波的渺小分子。
“原来,在北京活着是这种感觉……”他喃喃自语,脸上的嬉皮笑脸消失了。
杨明宇的地铁实践课,用意极其险恶。他就是要用最直接的方式撕开首都那层光鲜亮丽的滤镜,让这群孩子第一眼看到的不是它的繁华,而是它的残酷。
他要让他们明白,他们所向往的那些顶尖学府、光明未来,背后所对应的是何等激烈的竞争和何等巨大的生存压力。
“在这里,你不努力真的会被吞掉。”王昊在下车后,对着同学们由衷地发出了这句感慨。
这句话,比杨明宇说一百遍“要好好学习”都管用。
在经历了早高峰的“洗礼”后,学生们脸上的兴奋和浮躁明显沉淀了许多。他们拖着行李来到了预定好的青年旅社。
当看到那狭窄的六人间,上下铺的铁架床和公共卫浴时,苏晓蔓的眉头皱了一下。但她很快就舒展开来,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开始整理自己的床铺。
短暂的休整过后,下午,杨明宇带领着恢复了部分元气的队伍向着他们此行的第一个“圣地”——清华大学进发。
当他们站在清华园校门前时,另一种感受油然而发
与早高峰地铁里的紧张压抑截然相反,这里的一切都显得从容不迫。穿着白衬衫的学子骑着自行车从身边悠然经过;林荫道两旁是爬满了常春藤的红砖建筑。
学生们不由自主地放轻了脚步,说话的声音也变小了,仿佛生怕惊扰了这里的宁静。
“同学们,欢迎来到清华大学。”一个温和的声音响起。
众人回头,看到一个戴着黑框眼镜气质儒雅的青年正微笑着看着他们。
“我叫秦峰,是杨老师的同学,现在在清华的建筑系读博。今天下午由我来担任大家的向导。”
这是杨明宇为他们请来的导游。一个真正的清华博士。
这待遇可比外面那些举着小旗子的旅行团高太多了。
秦峰没有带他们去看那些游客扎堆的景点,而是领着他们穿行在各个院系的教学楼之间讲述着清华的故事。
“这里是第六教学楼,是我们清华最大的教学楼,据说从南走到北需要整整十分钟。你们以后要是来这里上课可千万别走错教室,否则……”秦峰开了个玩笑,“一节课就报销了。”
学生们发出一阵善意的笑声,但眼神里却充满了向往。
“那个,就是着名的大礼堂,前面这片草坪是我们清华学生拍毕业照的圣地。每年夏天,这里都站满了穿着学士服的毕业生。”
赵敏看着那片草坪,仿佛看到了几年后自己穿着白大褂也站在这里笑得无比灿烂。
就在经过计算机系的大楼时,秦峰指着门口一块不起眼的牌子说:“喏,那就是我们清华最神秘、也是最厉害的班级之一——‘图灵班’。能进这里的,基本都是拿过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的怪物。”
林天听到这话眼睛瞬间就亮了,脚步也不由自主地停了下来。
恰在此时,一个身材高瘦看起来和他们年纪相仿的男生从大楼里走了出来。
秦峰眼睛一亮,主动上前打了个招呼:“哟,这不是李想同学吗?刚做完实验?”
那个叫李想的男生抬起头,看到秦峰,也礼貌地点了点头:“秦师兄好。”他的目光不经意地扫过了林天,当他看到林天书包上挂着的一个用电路板自制的小挂件时,眉毛微微一挑。
“这位同学对算法也有研究?”李想主动开口了。
林天没想到会被搭话,愣了一下,随即也毫不示弱地回答:“略懂一点。”
“哦?”李想似乎来了兴趣,“那正好,我最近在研究一个关于动态规划路径优化的新思路,有个瓶颈一直没想通。不知道同学你有什么看法?”
他说着,就将手机屏幕上的一段复杂的算法模型递到了林天面前。
周围的14班同学,包括杨明宇都有些懵。他们看着那两个少年,对着一堆他们完全看不懂的符号和逻辑开始了一场即兴辩论。
“你这个模型在处理大数据集的时候,时间复杂度太高了,很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林天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
“我知道,但如果引入贪心算法又会牺牲精度。”李想反驳道。
“为什么不试试模拟退火?在初始阶段允许它以一定的概率接受一个更差的解,这样可以跳出局部最优,去寻找全局最优解。”林天提出了一个极具创造性的思路。
李想的眼睛猛地一亮,他像是被点醒了一般,立刻在手机上飞快地演算起来。几分钟后,他抬起头,看着林天的眼神变成了欣赏和尊重。
“有道理……这个思路,我怎么没想到。同学,你叫什么名字?”
“林天。”
“李想。很高兴认识你。希望明年能在清华园里和你成为同学。”
说完,李想对着林天点了点头,然后转身匆匆离去,显然是迫不及不及待地想回去验证新的算法了。
这场短暂的交锋对周围的同学来说可能只是看了一场不明觉厉的热闹。但对林天本人却掀起了滔天巨浪。
他在自己最引以为傲的领域遇到了一个旗鼓相当,甚至隐隐比他更强的同龄人。那种感觉是棋逢对手的兴奋。
他看着李想消失的背影,又看了看眼前的计算机系大楼,默默地攥紧了拳头。
他知道,这里才是属于他的战场。
杨明宇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暗笑。这当然不是什么“偶遇”,这位李想同学正是他上一世记忆中在信息学奥赛最终斩获世界冠军。
他就是要用这种方式让林天提前感受到什么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参观继续进行。
但他们开始明白,所谓的优秀在这里可能只是平常。他们江城一中的那点成绩放在这个汇聚了全国精英的地方或许真的不算什么。紧迫感和敬畏心在每个人心中升起。
傍晚,当他们拖着疲惫但兴奋的身体,回到青年旅社时意外发生了。
因为旅社的热水是定时供应,加上人多,轮到苏晓蔓和几个女生去洗漱时已经没有热水了。凉水澡对于女孩子来说还是有些挑战。
就在几个女生抱怨着准备将就一下时,杨明宇和温静提着几个刚刚买来的大号热水瓶走了进来。
“来,热水来了。大家排队,一个一个来。”杨明宇笑着说。
原来,他早就预料到了这种情况,提前出去准备了。
温静则细心地为每个女生倒好热水,并叮嘱她们注意安全。
苏晓蔓看着杨明宇额头上的细汗以及他和温静之间那种自然而默契的配合,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滋味。
正当她准备回房间时,因为走廊灯光昏暗加上地面湿滑,她脚下一滑,眼看就要摔倒。
千钧一发之际,一只手稳稳地扶住了她的胳膊。
是杨明宇。
“小心点。”他叮嘱道。
她能清晰地感受到从他手掌传来的力量。
她下意识地想抽回手,但杨明宇却因为担心她再次滑倒没有立刻松开,而是扶着她将她送到了宿舍门口。
“进去吧,早点休息。”松开手后,杨明宇像没事人一样转身去帮助其他同学了。
苏晓蔓站在门口看着自己的手腕,那里似乎还残留着他的温度。一种早已被她努力压抑下去的情愫在她心中再次悄然破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