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的九月天气多变,这种“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温差,对于高三学生而言简直是痛苦。一会儿冻的难受,一会儿热的要死,稍微一不注意就会感冒。
第一张倒下的是班里公认的身体素质最好的张伟。
周二一大早,平时那个喜欢穿着篮球背心秀肌肉的壮汉,今天却穿着长袖校服,两个鼻孔里塞着两团卫生纸,走起路来摇摇晃晃,每走一步都要吸一下鼻涕。
“吸溜——”
“伟哥,你这是……昨晚裸奔去练神功了?”李乐乐一脸惊恐地看着他。
张伟无力地摆摆手,一屁股瘫在椅子上,:“别提了……咳咳……昨晚打完球冲了个冷水澡,半夜又没盖被子……这病毒不讲武德,偷袭我这个十八岁的祖国花朵……”
没过半天,张伟就因为发高烧39度被家长接走了。
这种换季引起的病毒性感冒,加上高三学生普遍的抵抗力下降,简直就是干柴遇烈火。
紧接着没几天,教室里咳嗽声开始此起彼伏。前排的女生开始擤鼻涕,后排的男生开始打喷嚏,中间的同学瑟瑟发抖,生怕下一个轮到自己。
杨明宇站在讲台上,看着下面病了一片的学生眉头紧锁。
这不仅仅是健康问题,更是战略问题。一轮复习正在关键期,讲究连贯性,这一波要是把全班都放倒了,那一周的进度就废了。
“得想个办法。”杨明宇心里盘算着。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
进来的是赵敏。
“杨老师,我有事汇报。”赵敏没有任何废话。
“说。”杨明宇放下笔。
“班里现在确诊感冒发烧回家休养的有3人,带病坚持发低烧的有5人,出现咳嗽、流涕等初期症状的有12人。总计受影响人数已达20人,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如果任由传播下去,加上最近气温极其不稳定,三天后我们班将全军覆没。”
杨明宇听乐了,:“分析得很透彻。那你有什么建议?未来的赵医生?”
“第一,物理防御。”赵敏竖起一根手指,“教室里空调温度不能开太低,26度恒温。还有,早晚自习必须强制要求穿外套,谁敢为了风度不要温度,我负责‘物理说服’。”
杨明宇点点头:“准了。还有呢?”
“第二,化学防御。”赵敏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咬牙说道,“我妈……我是说,我家里有个换季预防感冒的凉茶方子,是用板蓝根、金银花、桑叶还有几种草药熬的。以前在……在那种环境里,很多人都没钱看病就靠这个扛。虽然味道不咋地,但效果很好。如果您同意,我可以让我妈每天熬一大桶送来。”
杨明宇看着赵敏。他知道,这孩子心思细,她是怕同学们嫌弃这种“土方子”,或者嫌弃她家里的条件。
“赵敏,”杨明宇站起来郑重地看着她,“这不是在征求我的同意,这是在救急。从现在起,我正式任命你为14班的卫生健康委员。在这个问题上你的话就是圣旨,连我都听你的。那个药需要多少钱,从班费里出,不够我补。”
赵敏的眼睛亮了一下,随即恢复了冷静:“不用班费,草药很便宜,我爸现在工作稳定,这点钱我们家出得起。就当是……回馈班级了。”
说完,她转身就走,走到门口又停下:“对了老师,那个凉茶真的很苦,您最好做个心理准备。”
杨明宇笑了:“高三的苦都吃了,还怕这点苦?”
但他很快就发现,自己草率了。
第二天一大早,赵敏的父亲骑着三轮车载着一个大的不锈钢保温桶停在了教学楼下。
赵敏带着几个男生哼哧哼哧地把桶抬进了教室。
盖子一打开,一股难以名状的气味瞬间淹没了整个14班。
那味道怎么形容呢?
正在背单词的周玲玲吸了吸鼻子,差点当场干呕:“卧槽!敏姐!你这是熬药呢还是炼毒呢?这味道……是不是哪个化工厂泄露了?”
全班同学都捂住了鼻子,一脸惊恐地看着那个冒着热气的铁桶,眼神惊恐,满脸的不愿意。
赵敏面无表情地站在讲台上,手里拿着一个大勺子敲了敲桶边。
“所有人,听好了。”
“现在摆在你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第一,喝了这碗凉茶苦一分钟,然后健健康康地去冲刺高考;第二,不喝,等着被传染,发烧39度,然后回家躺一周,看着别人把你的排名挤下去。”
她扫视全班,
“选吧。”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都在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
“我……我身体好,能不能不喝?”一个小胖子弱弱地举手。
赵敏冷冷地看了他一眼:“张伟也是这么说的,现在他还在家吊水呢。”
小胖子瞬间缩了回去。
“那……能不能加糖?”有个女生试图讨价还价。
“良药苦口。”赵敏无情驳回,“糖分会滋生细菌影响药效,而且高三了,这点苦都吃不了?”
道德绑架加恐吓,这招太狠了。
就在僵持不下的时候,杨明宇端着他的保温杯走了进来。
他闻到那个味道,眉毛也不自觉地跳了一下。确实,这味道比他想象的还要绝。
但他没有丝毫犹豫走到桶边,对赵敏说:“赵指挥,给我来一碗。满满的。”
赵敏愣了一下,随即盛了满满一碗黑乎乎的汤药递给杨明宇。
杨明宇端着碗微笑着说:“同学们,我先干为敬!”
说完,他一仰头,“咕咚咕咚”几口就灌了下去。
喝完面不改色,只是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然后竖起大拇指:“嗯,味道很正宗!回味悠长!”
其实他心里在咆哮:这特么也太苦了!
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看到班主任都干了,周玲玲一咬牙,大喊一声:“妈的,死就死吧!为了清华!”
她冲上去接了一碗,闭着眼灌了下去,然后发出一声惨叫:“啊——水!给我水!”
有了带头的,剩下的就好办了。
于是,每个人都是一副视死如归的表情走上去,接过碗,深吸一口气灌下去,然后面目狰狞地找水喝。
“这味道绝了,我觉得我灵魂都升华了。”
“喝完这个,我觉得数学卷子都变得眉清目秀了。”
“敏姐,这一碗下去,我觉得病毒见到我都得绕道走,怕被毒死。”
大家一边吐槽,一边互相递糖(赵敏虽然嘴上说不加糖,但最后还是在讲台上放了一罐大白兔奶糖)。
喝完药,赵敏制定了严格的“穿衣指南”:早上进教室必须穿外套,中午热了可以脱,但下午太阳落山前必须穿回去。她时刻盯着窗外的天色和同学们的衣服。
“刘倩,把拉链拉上,脖子露着等着喝西北风吗?”
“周涛,别耍帅,把外套穿起来,感冒了没人替你背《离骚》。”
被点名的同学虽然无奈,但在赵敏的眼神注视下,只能乖乖照做。
三天过去了,五天过去了。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其他班级的请假人数还在上升,有的班甚至空了一半的座位,老师不得不放慢教学进度。而14班除了最开始倒下的那几个,竟然没有新增哪怕一个病例!
就连之前那几个有轻微症状的同学,在连喝了几天后,鼻涕也不流了,嗓子也不疼了,又生龙活虎地开始刷题了。
“神了!真的神了!”
王昊也是跑过来喝药,现在看赵敏的眼神充满了崇拜:“敏姐,你这药方绝了!我觉得你应该去申请专利,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赵氏驱魔汤’!”
赵敏只是淡淡地回答道:“没什么神的,中医智慧加科学管理而已。”
但她嘴角的笑意却怎么也藏不住。
这天下午,秋风萧瑟,杨明宇正在办公室备课。
门被推开了,进来的是隔壁1班的班主任,1班是感冒的重灾区,尖子生们平时只顾学习不爱运动,一遇到换季抵抗力就崩盘,这一波直接倒下一大片。他急得嘴上都起泡了。
“那个……杨老师啊,忙着呢?”
杨明宇抬头,似笑非笑地看着他:“有何贵干?”
孙伟说道:“那个……我听说,你们班这几天出勤率挺高啊?是不是有什么……秘诀?”
杨明宇指了指墙角的空桶:“秘诀就在那。”
孙伟咽了口唾沫:“就是那个……那个味儿很大的汤?”
“那是我们班赵敏同学家传的预防方子。”杨明宇也不藏着掖着,“效果你也看到了。”
孙伟犹豫了半天,最后还是为了那帮学生把老脸豁出去了。
“杨老师,咱们虽然竞争,但也是兄弟班级嘛。你看……能不能把那个方子……分享一下?或者,能不能让赵敏同学给我们班也熬一桶?钱我出!”
教育面前,没有敌人只有战友。
“方子可以给你。”杨明宇拿出一张早就让赵敏写好的纸条,“不过熬药这事儿,得你们自己来。赵敏还要复习,不能让她太累。”
孙伟如获至宝地接过纸条连声道谢:“那是那是!谢谢杨老师!改天请你吃饭!”
看着孙伟匆匆离去的背影,杨明宇笑了。
“这药虽然苦,”杨明宇端起杯子喝了一口白开水,仿佛嘴里还有那股中药味,“但回甘是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