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被人偷了抢了,而是那些藏在日常习惯里的 “钱包漏洞”。今天咱不聊咋挣大钱,先把你手里现有的钱袋子缝严实了。
1、拿铁效应
每天 20 块,一年就是 7000 多,10 年就是 7 万,30 年就是 20 万往上,再加上利滚利,那数儿就大了去了。这里说的奶茶、拿铁,指的就是那些你瞧不上眼的小钱,这儿花一点,那儿花一点,不知不觉一年好几万就没了,跟被大风刮走似的。
为啥会这样?这里面有个心理学的坑,咱的脑子天生对 “小额支出” 不敏感,这叫 “心理账户麻痹症”。
咋治?我每周都固定一天查查账,看看支付宝、微信、外卖平台上那些零碎的支出。然后把这些零碎支出换种方式花,比如把咖啡店的咖啡换成自己买的咖啡粉冲,奶茶换成保温杯里的白开水,把省下来的钱,强制性存起来,比如定投指数基金。《小狗钱钱》里说:“钱是会下金蛋的鹅,别总想着宰了它喝汤。”
2、情绪性剁手
心情不好就买买买,发了工资买,分手了买,谈恋爱了买,压力大了买,开心了也买,各种情绪波动都成了买买买的由头。其实,科学研究说了,那种花钱带来的爽快感也就维持 15 分钟,可还钱的痛苦能缠你好久。
咋办?想剁手的时候,先把东西收藏起来,或者放购物车,让自己冷静一天,看看有没有别的能替代。要是觉得还是非买不可,那就买;要是没那么想要了,过了一天一夜,那股子热情也就退了。
3、面子消费
说白了就是 “装逼消费”。比如最新款的手机,超出能力范围的车,名牌包包,去那些比自己工资水平高的网红餐厅打卡,除了在朋友圈里能虚荣几秒,剩下的就是还债的苦日子。
说句扎心的,你没那么重要,别人也没那么关注你。人总是高估别人对自己的关注度,因为你自己太把自己当回事,就以为别人也一样。
你想想,乔布斯生前常年穿黑 t 恤牛仔裤,黄仁勋总穿件黑色皮衣,扎克伯格有好多件一模一样的灰色 t 恤。“你穿啥不重要,开啥车不重要,你是谁?你创造了啥才重要。”说白了,超出能力的消费,你背个真包,人家也觉得是假的;马爸爸背个假包,人家也觉得是真的。
4、知识白嫖
你肯定听过 “免费的才是最贵的”。这话听着矛盾,其实不然,因为它会耗你的时间,而你的时间才是最值钱的。到处找盗版课程,只看免费资源,看着是省了 998,其实浪费了最值钱的时间成本。
认知得升级:花钱买时间永远比用时间换钱高级,这是富人的思路核心。富人咋想的?把刷短视频的零碎时间换成听有声书,我就经常边打扫卫生,边听有营养的博客。
想学啥,就找这个领域最牛的人,花钱学。罗振宇说:“为知识付费,其实是买下了别人的生命经验。” 说白了,纯免费的东西,能有多少是有营养的?
5、不理财
多少人把钱就那么放在各种 “宝宝” 里?通货膨胀每年至少得吃掉你 2% 的钱,那些 “宝宝” 才一点几的收益,你这哪是理财,分明是入不敷出。且不说要升值多少,至少得让你的钱跑赢通胀吧。
教你一招,把存款分成 4 份:要花的钱(一般是 6 个月的消费)、保命的钱(保险)、保本的钱(比如短期债券)、生钱的钱(投资中高风险的,当然,这得看你自己能承受多大风险和你的认知水平)。
6、社交花费
真朋友不是靠请客换来的。你把钱当成社交工具,觉得多请别人吃几顿饭、喝几次大酒,别人就会帮你。可事实是,圈子不同,硬融也融不进去。想让别人靠近你、帮你,首先你得有价值,还得愿意帮别人。你们得能互相帮衬。单方面的付出永远换不来真正的友谊。
咋解决?普通关系就 AA 制,把请客的钱拿来提升自己。你自身有价值了,才能遇到对等的友谊。《影响力》的作者西奥迪尼说:“真正的社交货币是你的认知水平。”
7、伪养生
多少人一边喝大酒,一边吃护肝片;一边喝奶茶,一边吃维生素;一边熬最晚的夜,一边敷面膜;一边吃垃圾食品,一边吃所谓的保健品。
有个统计说:预防疾病的成本是治疗的 1\/10。啥才是真养生?早睡早起,清淡饮食,适当锻炼,保持好心情。吃一把药丸,不如换成健身房的卡。
8、认知以外的投资
有的人看见别人赚钱就眼馋,觉得自己也能行。于是别人买币,他也买;别人买某基金赚钱了,他也买。结果一不小心,就买在了最高点。
人永远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想挣这个钱,先问问自己:为啥是我?我凭啥能赚到这个钱?全靠运气吗?
想学投资,就少量尝试,不断学习、实践,完全看不懂的东西,千万别碰。达利欧在《原则》里写:“蠢货的特征就是总想赚认知之外的钱。”
9、自动续费
这就是个黑洞,我自己就栽过好几次。现在很多付费项目,自动续费一个价,一次性支付一个价,所以很多人用自动续费,结果第二个月就忘了。
所以,现在就去看看你的 App,取消那些自动续费功能,取消免密支付,让自己多感受点付款的肉痛感。
10、不会拒绝
亲朋好友借钱,既伤钱又伤感情。明明自己过得紧巴巴,还要借钱给不靠谱的朋友,最后钱没了,朋友也绝交了。
咋处理?救急不救穷,借出去的钱就当丢了。就算这个人不还了,你也能接受,有这想法,你就借;不然就别借。
教你个拒绝的法子:钱都在基金里,现在赎回要亏很多;最近买了啥啥啥,确实手头紧;钱不在我手里,我老婆管得特别严。总之,借钱这事儿,大部分最后都以反目成仇收场。
上面这 10 个漏财的坏习惯,大家可以对对号。
咋解决?首先要记账,只有这样才知道自己的钱到底咋没的。其次,省钱不是最终目的,是为了把钱用在能让自己成长的地方,或者让它生钱增值。尽量戒掉那些满足短期欲望的花钱方式,把钱用在能让自己长期受益的地方。最后,改掉漏财的习惯就像健身,开始会痛苦,但坚持下来,你会慢慢变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