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里,林知意甚觉没趣,便没继续看下去。她第一个进了成衣铺,与听见动静迎上来的女掌柜相视一笑,女掌柜把众人请进里屋坐着,落座之后给每人上了一碗白水。
并不是女掌柜不会待客,也不是她舍不得茶叶,而是之前她请林知意喝过几回茶,但林知意总说自己不会喝茶,刚开始女掌柜以为林知意是不好意思,依旧给她上茶水,可林知意最多端起来抿一口就放下。反而是上白水的话,林知意端起来“咕咚咕咚”一口就喝完了。
女掌柜与林知意打交道有一段时间了,自忖彼此也算得上熟识,所以今天女掌柜自作主张的上了白水。只见众人端起碗,一口气把碗里的水喝尽,女掌柜忐忑的心就放下了。
四月的雨来的快去的也快,不到一刻钟,雨就停了,林知意向女掌柜提出告辞,女掌柜起身相送。
从里屋出来就是成衣铺,铺子里墙壁上挂得有颜色各异的成衣,柜台上放着一匹匹的布。林知意一番思索过后悄悄对杨春兰道:“春兰姐,你带桃儿和栎儿在门口等我一下,我和女掌柜说两句话”。
杨春兰点头,一左一右牵着两个孩子出去了。
林知意在铺子里选了两匹麻布,一匹灰色的,一匹黄色的,她有求于女掌柜,所以没打算讲价,不过女掌柜还是主动给她便宜了十文钱。
林知意拿出两个钱袋,一个是今日的营业款,一个是她放在身上的备用金。今日营业款二百六十文,备用金一百文,林知意从装备用金的钱袋里数了四十文,和装营业款的钱袋一起递给女掌柜,说道:“姐姐,这里是三百文,你数一下。”
女掌柜接过钱袋,数了十枚铜板递给林知意:“喏,我说了给你便宜十文钱,拿着吧!”
林知意没接:“姐姐,我想求你一件事”。
女掌柜挑眉:“你先说说什么事,先说好,我要是做不到或者不想做的话我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林知意嘿嘿笑:“刚才那个是我姐和外甥女,我就是想着以后她们来卖凉粉,遇上下雨的话能在你这儿躲躲雨。”
女掌柜把铜板拿在手里一颠一颠的:“就这事?值当你求我?就算你不说,我也会这样做的,所以不用你求。不过一码归一码,这和我给你便宜十文钱是两码事,是你不喜欢讲价了吗?可是我记得你喜欢讨价还价是出了名的呢?难道是我记错了?那就算了吧”。说完,作势就要把抛上去掉落下来的铜板收回去。
林知意伸出手,接住掉落的铜板,飞快的道了谢,抱着两匹布夺门而逃,女掌柜在她身后“噗嗤”笑出了声。
杨春兰的视线没有离开过成衣铺的门,她一看见林知意抱着两匹布出来,就急忙上前接过林知意手里的布,二人合力用油布把布匹裹好,又用绳子把裹了油布的布匹捆在推车上。做完这一切,林知意道:“春兰家,我和掌柜的说好了,以后你和桃儿来卖凉粉,要是遇上下雨的话可以去女掌柜那里躲雨”,杨春兰点头说好。
下雨的时候大家都躲雨去了,现在雨停了,人们又三三两两的出现了,街上复又热闹起来。一行人踏上被雨水冲刷得干干净净的青石板,仿佛还能在青石板上看见自己的倒影。
早上林知意答应请大家吃肉包子,现在是该履行的时候了。林知意买了四个肉包子、八个馒头,刚好二十文钱。出了镇上,林知意把杨春兰和桃儿的工钱给了她们,母女俩喜滋滋的接过,桃儿数了五个铜板递给杨春兰,杨春兰也爽快的收下。
回村的路并不好走,这条路上布满一个个积水的小水塘,人倒是能轻易避开,但推车就略显笨拙,避开了这个坑,避不开下一个坑,林知意在心里暗暗发誓:等我有钱了我一定得给这条路铺上青砖!
一行人深一脚浅一脚的走着,好不容易走到村口的时候每个人的鞋子都湿掉了,膝盖以下的裤腿湿漉漉的黏在腿上,栎儿衣服后背上还布满了泥点子,林知意也不知道他怎么弄上去的。
林知意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洗漱换上干净的衣服,然后和栎儿抱着两匹布去了杨春兰家。
林知意把两匹布递给杨春兰:“春兰姐,你听我说,这是我给你和孩子们做衣裳的,是我这个做妹妹和姨姨的心意,你可不准拒绝,你要实在过意不去,要是有多余的布料的话,你就给我和栎儿一人做一身衣裳吧!”
杨春兰笑盈盈的收下,和知意相处久了,她已经学会接受别人的好意。
晚上做凉粉的时候林知意又把量恢复到了四十八碗。
翌日,隔壁三家还是给她留了中间位置,不过与昨日不同的是今日隔壁三家没用吆喝声迎接她。林知意一点也不怕,根本没想过另外换个位置,她就把摊子支在中间。
今日隔壁的人明显低调了很多,吆喝声也小了很多。不过任凭他们怎么卖力吆喝,都没有一个人去买凉粉,直到林知意凉粉卖完,隔壁三家一份凉粉都没卖出去。
众人高高兴兴的收摊回家去了。
第三天,隔壁三家都没有摆摊,直到林知意凉粉卖完收摊回家也没有摆。
第四天,隔壁也没有摆摊,卖完凉粉收摊的时候,林知意给杨春兰说:“春兰姐,那明天开始就由你和桃儿来镇上卖凉粉,我和栎儿去县城了。”
杨春兰:“好的,知意,只要你放心交给我,我一定会努力做好!”
一行人说说笑笑的去了杨木匠家,去取新推车和折叠桌椅。推车和折叠桌椅是几天前林知意来订做的,那会儿杨木匠不在家,是他的妻子接待的林知意,不过今天杨木匠依然不在家。杨木匠的妻子说杨木匠这段时间很忙,每天都是早出晚归的,不过杨木匠还是抽空给林知意做了推车。
林知意和杨春兰一人推着一个推车回去了,时间还早,所以不着急赶路。更重要的是凉粉卖完了,也没有竞争者在一旁虎视眈眈,压在心头的石头被搬走了,心里就轻松多了。两人有说有笑的慢慢走着,桃儿和栎儿不愿意坐车,像左右护法一样跟在两侧,守着自家娘亲。
林知意晚上做凉粉的时候做了两锅,一锅是杨春兰去镇上卖的四十八碗,一锅是自己去县城卖的三十二碗。
三十二碗这个数量是她深思熟虑过后决定的。县城的人口虽然比镇上的多,但一开始摊子不能铺得太大,免得凉粉砸在手里,但也不能太少,太少了连个水花都没有。
镇上竞争者虽然没有摆摊了,但林知意心里没有那么乐观,指不定人家憋着什么大招呢,她得趁此机会多挣点钱。
翌日一早,杨春兰带着桃儿,林知意带着栎儿,迎着晨光一起踏上通往幸福的小路。到了镇上,众人分道扬镳,杨春兰和桃儿留在原地,林知意和栎儿接着往县城里去。
又行了两刻钟,能看见城门了,母子俩越走越快,走近了才发现城门前聚满了人,仔细一瞧进城的方向竟然排起了队,还有几个挑着箩筐的老伯摇摇头唉声叹气的原路返回,箩筐里是堆得满满的翠绿的蔬菜。
母子俩不知道怎么回事,只能排在队伍后面,好在进城的队伍不长,很快就轮到母子俩。就在母子俩要进城的时候,被两个士兵拦住了。其中一个士兵伸手揭开倒放着的簸箕,看见下面木盆里白白的东西,粗声粗气地问道:“这是什么?”
林知意假笑:“这位大人,这是凉粉,是我亲自做的……”
林知意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另一个士兵打断了:“那就是来做买卖的吧?那别废话了,交钱吧!”
林知意一头雾水,赔着笑道:“大人,烦请二位多多包涵,这是我第一次来县城,所以不知道要交什么钱,还请您二位不吝赐教。”林知意说着话,快速从衣裳口袋里摸出几枚铜板,借着作揖的时候塞入两位士兵的手里。
士兵得了好处,态度明显好转不少,用手关节轻轻敲着城门上贴着的告示:“上头才发下来的命令,以后但凡想进城做生意的人都得交五文钱一个人的进城费,所以小娘子你们两个人得交十文钱。”
林知意这才注意到城门上贴着一张纸,纸上是密密麻麻的字,结尾处盖着鲜红的大印。林知意没仔细看告示的内容,因为她是个只认识简体字的文盲,看多了繁体字会头晕。
看在大印的份上,林知意二话没说摸出十枚铜板交了出去。士兵也没想到她会那么爽快的交钱,今天是收进城费的第一天,他们遇到的人不是打破砂锅问到底就是骂骂咧咧,要不就是哭诉自己不容易,求他们通融。但谁又容易呢?
所以士兵爽快的放母子俩进城了。
林知意内心疯狂吐槽:我怎么能这么倒霉呢?之前来了那么多次,一次都没有收过进城费,为什么收费的第一天我偏偏赶上了?真是不逢时啊不逢时,心疼我辛辛苦苦挣的血汗钱!不过还好我机智,把铜板藏在不同的地方,没有从钱袋里拿出来慢慢数,谁知道要是钱袋被看见他们会不会狮子大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