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木星湍流·空间站疑云
星舰突破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间的小行星稀疏带时,舷窗外的宇宙色调悄然发生了变化。原本泛着淡红的星际尘埃逐渐被深蓝色的气体云取代,远处木星的轮廓不再是星图上的一个光点,而是能清晰看到其表面标志性的大红斑——那个持续了数百年的巨型风暴,在星光下像一块镶嵌在气态巨行星表面的暗红色宝石,缓慢而威严地旋转着。
“阿木尔,计算当前位置与木星空间站的相对距离,预计抵达时间还有多久?”乐乐的手指在主控面板上滑动,调出木星周边的空间环境数据。屏幕显示,木星的磁层范围已覆盖星舰当前区域,电磁辐射强度达到0.12μt,是地球磁层的6倍,宇宙射线通量也呈上升趋势,虽未超出安全阈值,但已需启动二级防护。
导航舱内,阿木尔的额头贴着星图终端,指尖在虚拟星图上标注出空间站的坐标——赤经10h12m33.6s,赤纬-1°56′45.8″,位于木星的L4拉格朗日点,距离星舰当前位置约800万公里。“按照当前15%的推进器推力,星舰的巡航速度为每秒32公里,预计46小时后抵达空间站。但需要注意,木星L4点附近存在一条甲烷冰晶湍流带,宽度约50万公里,我们的航线会从湍流带边缘穿过,可能会遇到轻微的空间颠簸。”
“甲烷冰晶湍流带?”小宇从能源舱探出头,手里拿着超导线圈的温度记录册,“这种湍流带的冰晶颗粒直径通常在0.1-1毫米之间,高速撞击星舰外壳会产生静电,可能干扰能源系统的超导线圈。需要提前启动外壳的防静电涂层,同时将推进器的冷却系统功率提升10%,避免静电导致的温度波动。”
乐乐点头同意:“立即启动防静电涂层,能源系统按小宇的建议调整参数。林默,尝试与木星空间站建立通讯,确认他们的物资交接准备情况,以及空间站当前的运行状态。”
通讯舱的林默很快响应,手指在通讯面板上快速操作,将信号频率调整到空间站的专用通讯频道。但屏幕上“信号未响应”的提示持续闪烁,连常规的自动应答信号都没有收到。“乐乐,连续三次发送通讯请求,均未收到空间站回复。信号强度显示正常,没有被木星磁层干扰的迹象,像是……空间站主动关闭了通讯系统?”
“主动关闭通讯?”乐乐皱起眉头,根据地球指挥中心的任务指令,木星空间站应提前72小时做好物资交接准备,保持通讯畅通是基本要求。她让林默切换到应急通讯频道,尝试发送加密应急信号——这是用于空间站遭遇紧急情况时的备用频道,理论上即使主通讯系统故障,应急频道也应能接收信号。
然而,应急频道同样没有任何回应。主控舱内的气氛瞬间变得凝重,阿木尔忍不住开口:“会不会是空间站的通讯系统被木星磁层的高能粒子击穿了?之前补给平台就出现过类似情况。”
“可能性不大。”林默摇头,调出木星空间站的设计参数,“空间站的通讯系统采用了三重抗辐射防护,能抵御木星磁层99.8%的高能粒子,除非遭遇极端的磁暴,否则不会完全失效。而且应急频道的接收器独立于主系统,就算主系统故障,应急频道也该有回应。”
古丽这时从培育舱传来通讯,声音带着一丝担忧:“乐乐,菌网的灵脉能量频率出现了轻微波动,从之前的8.6赫兹降到了8.2赫兹,活性数值维持在97.3%,虽然还在安全范围,但波动原因不明。监测显示,培育舱外的空间辐射强度没有异常,可能与木星的引力场变化有关?”
乐乐的目光同时落在生物监测面板和通讯系统界面上——菌网的能量波动与空间站的通讯失联,这两个异常是否存在关联?她让阿木尔调出木星空间站近72小时的状态报告,这是地球指挥中心出发前同步的最后一批数据,显示空间站各项系统运行正常,物资储备充足,站内有6名工作人员,负责木星大气观测和深空通讯中继任务。
“阿木尔,调整航线,在抵达甲烷冰晶湍流带前,先向空间站方向靠近100万公里,缩短通讯距离后再尝试联系。同时加强对空间站周边区域的监测,看看是否能捕捉到空间站的热辐射信号。”乐乐做出决定,她有一种直觉,空间站的失联绝非简单的设备故障。
星舰调整航向,推进器的喷口喷出淡蓝色的火焰,速度略微提升至每秒35公里。12小时后,星舰与空间站的距离缩短至700万公里,林默再次尝试启动通讯——这次,通讯面板上终于跳出了微弱的信号波动,但不是预期的应答信号,而是一段杂乱的噪音,夹杂着断断续续的电流声,像是有人在强行干扰通讯。
“捕捉到干扰信号!”林默的声音带着兴奋,手指在频谱分析仪上快速操作,“干扰信号的频率与空间站的主通讯频道完全一致,强度约为0.8μV\/m,来源方向正是空间站所在的L4点区域!有人在刻意干扰我们与空间站的通讯!”
“刻意干扰?”小宇的眼睛睁大,“难道是空间站内部出了问题?还是有其他未知的飞行器在附近?”
乐乐让阿木尔启动星舰的远程探测雷达,覆盖空间站周边100万公里范围。雷达扫描结果很快传回——在空间站坐标附近,除了空间站本身的热辐射信号,没有检测到其他飞行器的踪迹,但空间站的热辐射强度比正常水平低了30%,像是部分舱体停止了运行。
“热辐射强度异常,说明空间站的能源系统可能处于低功率运行状态,或者部分舱体失压。”乐乐的手指敲击着主控椅的扶手,大脑飞速思考,“林默,尝试对干扰信号进行反向追踪,看看能不能解析出干扰源的具体位置,是来自空间站内部,还是空间站周边的某个设备。”
林默立即启动干扰源定位程序,屏幕上出现一组动态坐标曲线——干扰信号的来源位置与空间站的坐标完全重合,误差不超过10公里,这意味着干扰源就在空间站内部。“干扰源在空间站里!是空间站内部的设备在发射干扰信号,阻止外部通讯!”
这个结论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空间站的工作人员为何要干扰外部通讯?是遭遇了劫持,还是内部发生了叛乱?或者,是他们遇到了某种无法对外言说的危机,只能通过这种方式隔绝外界?
“古丽,菌网的能量波动有没有新的变化?”乐乐突然想到,菌网对空间环境的变化异常敏感,或许能从菌网的状态中找到线索。古丽立即查看培育舱的监测数据:“灵脉能量频率又降了0.1赫兹,现在是8.1赫兹,活性数值稳定在97.2%。更奇怪的是,菌网的根系开始朝着空间站的方向生长,像是在感知某种特定的能量信号。”
“朝着空间站方向生长?”乐乐心中一动,让古丽调出菌网根系生长的实时画面——屏幕上,原本均匀分布在营养基质中的白色根系,此刻正像被无形的引力牵引,朝着舷窗的方向(即空间站所在方向)延伸,部分根系甚至穿透了基质表面,形成细密的白色丝束,在培育舱的失重环境中轻轻漂浮。
“菌网的灵脉能量本质是弱相互作用粒子的波动,它能感知到空间中微弱的能量场变化。”古丽解释道,“如果空间站内部存在某种特殊的能量场,比如暗物质粒子残留、反物质泄漏,或者未知的能量辐射,都可能吸引菌网根系向其生长。之前在补给平台,菌网也对暗物质结晶产生过类似的反应。”
乐乐的目光再次回到星图上的空间站坐标,一个大胆的猜测在她心中形成:“会不会是空间站内部也出现了暗物质粒子凝聚的情况?就像补给平台那样,暗物质粒子干扰了设备运行,工作人员为了防止消息泄露,或者为了避免外部干扰,才主动关闭通讯并启动干扰信号?”
“有这种可能。”小宇点头,“木星的L4拉格朗日点是引力稳定区域,容易聚集星际尘埃和暗物质粒子,如果空间站的防护层出现破损,暗物质粒子可能会渗入内部,导致设备故障甚至人员伤亡。工作人员或许在尝试自行解决问题,暂时不想让外部介入。”
“但无论如何,我们必须弄清楚空间站的真实情况。”乐乐坚定地说,“地球指挥中心给我们的任务不仅是交接物资,还有协助空间站处理紧急情况的职责。阿木尔,重新规划航线,绕过甲烷冰晶湍流带的边缘,加快速度,将抵达时间缩短至30小时内。林默,持续监测干扰信号的变化,尝试破解干扰信号中的规律,看看能不能找到空间站的‘求救密码’——如果他们真的遇到危机,可能会在干扰信号中隐藏信息。”
阿木尔立即调整航线参数,星舰的推进器推力提升至20%,速度增至每秒40公里,甲烷冰晶湍流带的边缘区域在星图上被标注为“谨慎通过”区域,预计将在22小时后进入湍流带影响范围。林默则专注于解析干扰信号,他将干扰信号的频谱分解成数千个频率片段,逐一对比空间站的应急代码手册,试图找到匹配的规律。
18小时后,星舰距离空间站还有500万公里,甲烷冰晶湍流带的影响已开始显现。舷窗外不时掠过细小的冰晶颗粒,撞击星舰外壳发出轻微的“噼啪”声,主控面板上的静电监测数值从0.05kV升至0.12kV,小宇立即启动备用防静电涂层,将静电数值稳定在安全范围。
“乐乐!干扰信号中解析出一组重复的编码!”林默突然大喊,他将解析出的编码显示在主控屏幕上——那是一串由字母和数字组成的序列:“J-S-07-E-m-E-R-G-E-N-c-Y-3-9-1”。
“J-S是‘木星空间站’(Jupiter Station)的缩写,07可能是空间站的舱段编号,EmERGENcY是‘紧急情况’的英文拼写,391……”乐乐快速翻阅地球指挥中心提供的空间站应急代码手册,手册中明确标注,“391”对应的紧急情况是“内部能源泄漏,需外部物资支援,禁止非授权人员进入”。
“是求救信号!”乐乐的眼睛亮了,“空间站内部出现能源泄漏,他们在干扰信号中隐藏了求救代码,既不想让无关人员察觉,又希望我们能解读出信息!林默,立即根据这个代码,发送对应的应急响应信号,告诉他们我们已收到求救信息,正在前往支援,询问是否需要提前准备对接通道。”
林默立即按照应急代码手册的要求,编写响应信号,通过加密频道发送出去。这次,等待时间没有太长——15分钟后,通讯面板上的干扰信号突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段清晰的语音,声音沙哑而疲惫,正是木星空间站的负责人周明:“星舰……这里是木星空间站……终于收到你们的信号了……能源舱出现反物质泄漏,我们已封闭能源舱,但泄漏还在持续,需要你们带来的反物质密封剂……”
“周明站长,我们已收到你们的求救信息,携带了足量的反物质密封剂,预计30小时后抵达空间站。请立即启动对接通道的预处理程序,同时提供能源舱的泄漏位置和当前压力数据,我们需要提前制定修复方案。”乐乐的声音带着稳定人心的力量,主控舱内的紧张气氛终于有所缓解。
周明的声音带着明显的如释重负:“对接通道已开始预处理,能源舱的泄漏位置在三号反物质储存罐的阀门处,当前舱内压力0.3标准大气压,温度-265c,泄漏速率约每小时0.5克反物质……我们尝试过三次修复,但密封垫被反物质腐蚀,无法彻底阻断泄漏。”
反物质泄漏速率每小时0.5克——这个数值让小宇脸色一变:“反物质与正物质接触会发生湮灭,释放巨大能量。如果泄漏持续,当反物质与能源舱内的空气接触,可能会引发小规模爆炸,虽然不会摧毁整个空间站,但会导致能源系统彻底瘫痪,甚至威胁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我们已经将能源舱与其他舱段隔离,人员都已撤离到生活舱,但生活舱的能源供给只能维持48小时。”周明补充道,“另外,泄漏的反物质产生的辐射,导致空间站的部分监测设备失效,我们无法准确判断泄漏的具体情况,只能依靠你们的支援。”
乐乐立即对小宇说:“小宇,立即准备反物质密封剂的使用方案,包括所需的工具、修复步骤,以及应急处理措施,确保抵达后能快速开展修复工作。古丽,检查培育舱的灵脉能量状态,确保菌网的稳定性,避免抵达空间站后受到反物质辐射的影响。阿木尔,再次确认航线,务必避开甲烷冰晶湍流带的密集区域,加快速度,争取提前抵达。”
各岗位成员立即行动起来:小宇在能源舱内搭建临时的修复模拟场景,用备用的反物质储存罐和密封剂演练修复步骤;古丽调整培育舱的防护层功率,将灵脉能量稳定剂的喷洒频率从每5分钟一次提升至每3分钟一次,确保菌网活性稳定;阿木尔则优化航线参数,将星舰的速度提升至每秒42公里,预计抵达时间缩短至28小时。
林默则持续与周明保持通讯,获取空间站的更多细节:生活舱内6名工作人员身体状况良好,没有出现辐射中毒症状;空间站的应急氧气储备充足,食物和水还能维持72小时;除了能源舱,其他舱段的运行基本正常,只是通讯系统和部分监测设备因辐射受损。
“周明站长,我们携带了备用的通讯设备和监测仪器,可以在修复能源舱后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