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五日,拿破仑在说出,“为了法国,为了贞德”的时候。
李珠江在破口大骂,“我她娘,怎么知道怎么打?”
是的,一群狗头军师围着他各种问题满天飞,比如:
“要不要埋伏一支伏兵?”
“要不要试探炮击?”
“要不要断敌人粮草?”
“要不要派一队人杀他个七进七出?”
李珠江头都要炸了,他到哪里去断英国人粮草?粮草都在海上,断个毛线。。。
你她娘,还七进七出,赵子龙来了也会被一炮轰死!
他此刻思维非常混乱,十万人的民兵,无数的问题,就像潮水一样涌进他的耳朵,挤压着老头的大脑。
十万人啊!怎么防御,怎么进攻,甚至怎么解决吃饭和拉屎的问题,对于他都是难题。
呃。。。拉屎真的是个问题,居然有人在壕沟里面拉屎,然后引发了斗殴,双方打的头破血流。。。
最后,他决定不管了!
是的,他觉得如果让他管十万人,他就是个神仙也管不了,所以他不管了。。。
抽出地图,他对着身边一个小屁孩大声喊道:“去,给老子把第一层壕沟里的村长或者坊长,全部叫过来!”
小屁孩愣住了,居然没跑,反而说道:“市长,那壕沟有四十公里长,要给我几个骑兵才行!”
李珠江此时才注意到这个派来给他帮忙的小鬼,“你叫什么名字,多大了?”
“李大虎,十六了!”,小屁孩挺了挺胸口。
“有什么办法用最快的速度把每一层壕沟里的村长和坊长叫过来?”,李珠江问道。
“您是要发布命令,还是合计事情?”,大虎问。
李珠江转身把身边吵吵闹闹的一群人都推了出去,然后严肃的问小鬼:“有啥区别?”
小鬼说道:“发布命令,可以给我四百个力气大的人,我保证建立起第一层壕沟里最快的命令传送系统!”
李珠江来了兴趣,“你准备怎么干?”
“用弓箭,就像海上两个船之间,用弓箭可以传命令,一路射过去,命令传递最快!但是这是白天,如果是晚上那就让着四百人都跑一百米,交给下一个,就像驿站一样!”
李珠江没想明白,“为什么不用马?”
大虎严肃的说道:“白天敌人会打炮,战马在外面跑非常危险,只能人在坑道里快跑传递信件,这样才安全。”
老人突然发现,这是个人才啊!
他直接掀开帐篷,对着外面喊了一嗓子,“赵双喜,你过来!”
民兵赵营长走进帐篷,然后李珠江指着一个小屁孩说道:“你们一千人,归他管了,给我在前面两层壕沟里面,建立起一个信息传递线。”
赵营长还在懵逼中,李大虎一把拉着他就出了营房。
然后,此时李珠江才想起,他还有事没有说完,再次掀开帐篷,“回来!”
然后,老人交代道:“一边建立通讯,一边告诉所有前面的村长和坊长然他们左右沟通好,给我守好自己的防线。谁也不准出击,谁也不准在壕沟里拉屎,明白了吗?”
大虎和赵营长都懵了,拉屎算个什么回事?
然后,老人看向大虎,再次给他一个命令,“帮我想一个办法,让总部可以最快知道哪里需要增援!”
大虎点头,然后拉着赵营长就走了。
赵营长三十六,他后来整个战役都跟着李大虎,活生生看到一个小屁孩是怎么起飞的。
李大虎和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带上人,去找马,木棍,弓弩和各种颜色的布匹,越多越好。”
赵营长想了想,“我知道哪里有马,木棍和布,但是弓不知道哪里有!”
李大虎说道,“派几个人去最近的部落,他们有!越多越好,另外找个当地部落会写字的孩子,我们给他们部落写个借条,让他念给部落里的酋长听。搞完我们在营地门口碰头,我告诉你们怎么耍?”
赵营长点头,可他总觉得这话有点不对,什么叫做“怎么耍”?
然后李大虎和赵营长来到他们营的营区,这一千人是昨天挖了一夜的坑,今天上午休息半天,此刻刚过中午,很多人正在营地里补觉。
李大虎要了大约一百多个会写字的少年,赵营长则带着其他人去搞东西了。
李大虎问:“你们知道海军信号灯的举手!”
没想到居然有十六人参加过海军培训,他们知道灯语。
李大虎说道:“我不懂,但是我知道海军可以用灯传递信号,现在你们告诉我如何用灯快递传递以下信号:几号阵地,以及求援,失守,决死!”
有少年说道:“我们没有那么多颜色的油灯,只有船上才有”
李大虎却说道:“我们有很多普通的煤油灯,城里有工厂,里面应该有很多,想个办法,我们用普通煤油灯就能远距离传递信号”
另外一个少年说道,“灯火阎王,我们可以参考灯火阎王的灯语”
李大虎问,“怎么用?”
那少年说道,“就挂三列灯就行,最顶上到底第一排灯没有含义,只是用来指示亮灯,告诉远方有三列。然后第一列向下挂第二盏灯时,代表一十,依次类推;第二列向下挂第二盏灯时,代表一,依次类推;第三列,如果向下再挂第二盏灯,代表求援;”
那少年举例道:“比如二十三号阵地,求援!就是第一列三盏灯,第二列四盏灯,第三列两盏灯。”
李大虎再问:“如果是九号阵地求援呢?”
另外的少年说道:“第一列只有一盏灯示列灯,第二列十盏,第三列两盏。”
李大虎明白了,“如果第一层壕沟有四十公里,我每隔1000米竖立一个五米的木头信号灯柱,用望远镜能看清楚多少盏灯吗?”
一个少年回答道:“我用八倍镜看过两公里外,船上的信号灯,应该能看清楚。”
李大虎算了算,“所以如果阵地是四十公里宽,我们只需要四十根信号灯,就能快速在白天和夜里传递消息。每个信号柱子最多只需要十九盏灯,对吗?”
一个少年笑道:“是的白天肯定能用望远镜看清楚,但是只需要十八盏就够了!但每一组,可以备用两盏,共二十盏就够了。比如,最大的数字,其实是三十九号阵地,决死一战!那么第一列是四盏,第二列只有十盏,第三列是四盏,只需要十八盏灯。”
李大虎再次想了想,说道:“嗯,先这么弄,我们去找高木头,绳子,滑轮和煤油灯,弄四十套。”
一群少年全部行动起来,一群人去木头厂,一群人去煤油灯厂。
这一千人用了一天一夜,在四十公里的第一道战线上拉起了一个快速通讯网络。
首先,精确命令双向快速传递系统这玩意是两根两米高的木棍,中间是白布拼接的一米六宽和一米六高的白布。它们插在壕沟后方,只要发现上面有命令箭支,就会有人去取下来。
找到最好的射手,在一百米外朝这里射箭,箭支上带着命令纸卷。这些弓手后来都是部落战士,他们常年用弓,射术比汉人高很多。
纸卷上有标记,给全体的,还是给哪一个阵地的!
会有弓箭手,不断向下一个百米靶标射击,用来快速传递命令。命令每一次都会从中间发起弓箭传递,传递到两边最远处需要射击两百次,经过测试,最快的传递时间需要大约60分钟。
而四十根木杆加上灯语,代表紧急信号传递。最初的意思很简单,求援,失守或者决死一战!
有专人负责的灯光信号系统,这个信号的传递速度极快,十分钟信号就能传递二十公里到达战场后方的指挥所。但其实,后面附近壕沟里的兄弟,看到立刻会通过交通壕沟快速向亮灯处集结,这速度绝对超乎想象。
往往总部才知道,后方的增援就已经到了!
但后来灯光系统制作了一批专用颜色大型煤油灯,战场画面就变了,这是后话。
赵营长看到结果佩服的不行,而从第七天开始,这套系统就开始运作了。
李珠江的第一道命令就是:“每个村长和坊长,给老子守好自己的阵地,打不赢就喊增援。增援也打不赢,就给老子撤退到下一层壕沟,谁不准搞决死!”
好吧!灯,可以少用一个!挺节约。
而第六天,英国人终于开始进攻了。
此时,第一层壕沟里一共有三万东望城民兵,第二层壕沟里也有三万人,大约每一点三米就有一个民兵。
当英国海军陆战队散兵线出现在原野上时,他们那红色上衣,配有深蓝色饰边,头戴漆布材质的圆帽,搭配白色马裤和绑腿的服饰,真的不要太扎眼!
这是中华国和英国海军陆战队的第二次交手,却也是线膛和线膛的第一次正规对话。
英国散兵的训练其实已经有现代战争的模样,他们是以3-5人为一个小集群分散作战,依托地形(如树林、丘陵、房屋)隐蔽自身,对敌方发起“冷枪”攻击。
每次射击后不与敌军近距离缠斗,而是快速转移位置(即“机动-射击-再机动”),避免被敌方骑兵或线列步兵包围;若遇敌方反击,会迅速向己方主力方向撤退。
英军非常谨慎,第一次进攻派出了一个连队,他们实际上在进行一种试探性攻击。
1802年起,英国海军陆战队被授予“皇家”称号时,每个连通常包括1名上尉、2名中尉、8名中士、8名下士、6名鼓手和大约120名二等兵。
但成为散兵后,六名鼓手也变成了持枪士兵,于是一个标准的英国海军陆战队有145人。
荒原之上,这些英国士兵散成了大约35个大大小小的作战队伍,三人,或者五人一组,猫着腰借助起伏的地形在慢慢前进。
这时,李珠江其实不知道英国人已经全面换装了贝克线膛步枪,他的命令是把敌人放近到一百米再开枪。
可这货虽然在望远镜里看到了,命令也下达了,可命令还没有到前方阵地,英佬就已经在三百米外开火了。
这一下,这边阵地有人伤亡,于是反击也开始了。
由于新的中一八式步枪还刚刚制造,所以双方都是前装线膛枪,双方开始了打枪和装弹的游戏。
原本英国佬是尝试远程调戏中华国民兵,他们以为中华国还是滑膛枪士兵,以为可以隔着三百米随意调戏中华国士兵,可对方的子弹居然也能打三四百米,有两三个英军士兵倒下,这下英国人也吓了一跳。
他们开始拼命找掩体,石头,起伏的土地,反正能够遮掩身形的都可以。
可东望城民兵很凶啊!比英国佬凶残多了,这群人只要一开枪,那就停不下来了,子弹把英国士兵藏身的木头和小坑打的木屑和泥土乱飞。
英国佬被迫吹响了哨子,这是呼叫炮火支援,然后两个英国海军陆战队共十六门六磅线膛炮,分布在两个小山头上,隔着一千五百米,以四十五度仰角,开始朝着开枪的那片阵地进行榴弹齐射。
这个时代是黑火药时代,炮击之后有大量白烟,而且1.5公里这些白烟完全能被看到。
炮弹落在壕沟附近,不断爆炸,居然真的把第一层和第二层的民兵都吓到了,大多数都躲到壕沟下面去了,只有十几个狗胆包天的狗东西还在射击。
李珠江在望远镜里看到对方的白烟了,他命令道:“大炮反击”。
那群早已等待多时的民兵炮兵们,兴奋劲头一上来,打的却是那些卧倒的英国佬。
而且,四十公里的战线,每公里其实只有一门炮在负责,能打到英国佬的也就是两门前装线膛炮,这两门炮相互之间还隔着老远,却轰的极其精准,第一次两发炮弹落进敌人区域,居然有一枚落进三个英国士兵的散兵坑里,一炮直接带走三个英国佬。
山头上的英军也能看到远处两股白烟,但已经超过他们的炮射距离,还是只能继续轰击原来的炮击区域。
于是,双方都拿对方士兵出气,一边是不断炮轰壕沟,一边是不断炮轰散兵线。
两边士兵都在破口大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