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韵轩”的成功,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激起的不仅是赞赏的涟漪,更有汹涌的暗流。订单如雪片般从直营店、利通公司乃至新接洽的渠道涌来,这本该是值得庆祝的事,却让苏宁和陆信的脸上蒙上了一层阴霾。
“苏老板,陆老板,”“南海礼品店”的陈老板娘这次没带仿品,却带来了更棘手的问题,她指着账本,眉头拧成了疙瘩,“你们‘竹韵轩’一开,客人见识了精品,回头来看我这里的货,都嫌不够新、不够快了!利通那边催着要补‘都市系列’的货,我这边的老客户也天天问新款。可你们这供货……跟不上啊!”
几乎同时,利通公司的林经理也打来了电话,语气不复以往的温和:“苏小姐,我们海外客户对首批‘编码精品’反馈极好,催着要追加订单,数量不小。但我听说,你们槐花村那边……产能似乎到瓶颈了?如果无法保证稳定供应和交货期,我们很难向客户交代,之前的努力可能功亏一篑。”
压力从四面八方袭来。陆信挂断电话,一拳砸在桌上,震得茶杯哐当作响:“春苗娘刚来的电报,村里妇女们已经日夜赶工,但人手就那么多,熟练工更少!藤园采收也跟不上消耗速度!这样下去,非但新订单完不成,连老客户的信任都要丢掉!”
苏宁看着桌上堆积的订单和焦急的电报,心脏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她预见过扩张会带来压力,却没想到来得如此迅猛和集中。品牌的快速提升,反而成了扼住喉咙的绳索。
“不能慌,”她强迫自己冷静,声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信哥,我们现在有两条路:第一,立刻回槐花村,组织扩大生产;第二,在特区或周边,寻找临时外协加工的可能。”
“回村里?来得及吗?培训新人要时间!而且,‘竹韵轩’刚起步,离得开人吗?”陆信眉头紧锁,语气焦灼,“在特区找外协?谈何容易!人生地不熟,工艺要求高,质量怎么把控?万一泄露了我们的技术……”
他的担忧句句在理。两人陷入短暂的沉默,空气中弥漫着焦虑和无力感。
就在这时,林经理亲自找上了“竹韵轩”。他不再是电话里那个公事公办的合作伙伴,脸上带着商人的精明和一丝若有若无的施压。
“苏小姐,陆先生,”林经理环顾着店内精致的陈列,语气意味深长,“‘竹韵轩’很不错,证明了你们的眼光。但做品牌,光有眼光不够,还得有实力——稳定供货的实力。”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地看向他们,“我知道你们有困难。我这边,倒是有个提议。”
苏宁心中警铃大作,面上不动声色:“林经理请讲。”
“我在郊区认识一个厂子,设备还行,工人也听话。”林经理慢条斯理地说,“如果你们愿意提供技术指导和核心处理配方,我可以牵线,让他们帮你们代工一部分普通款产品。这样,既能缓解你们的产能压力,也能保证利通的订单不受影响。当然,利润分成可以谈。”
图穷匕见!
苏宁的心瞬间沉到谷底。林经理这是趁火打劫,想要他们的核心技术!一旦答应,“槐花牌”的根基就动摇了,那些独特的预处理技术和编织秘诀,将不再是独门优势。
陆信脸色铁青,正要开口拒绝,苏宁轻轻按住了他的手臂。她看向林经理,脸上挤出一丝疲惫却得体的笑容:“林经理的好意我们心领了。只是,核心技术是合作社的命脉,也是‘槐花牌’立足的根本,实在不能外泄。产能的问题,我们会自己想办法解决,一定会优先保证利通的供应。”
林经理脸上的笑容淡了些,眼神里掠过一丝不悦:“苏小姐,生意场上,有时候不能太固执。机会不等人,市场更不等人。你们……好自为之。”说完,他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们一眼,转身离开了。
店内一时间安静得可怕。陈老板娘不知何时也悄悄走了。
“他这是在逼我们!”陆信压抑着怒火,低声道。
“是警告,也是最后通牒。”苏宁深吸一口气,感觉前所未有的疲惫席卷而来。品牌的成功引来了豺狼,而内部的短板让他们陷入了被动。
【叮!触发生死存亡危机任务:突破产能枷锁。】
【任务要求:在30天内,找到可靠方案解决产能危机,确保核心渠道订单交付。】
【任务奖励:积分500点!解锁【初级生产管理与效率优化】知识库(永久)。失败惩罚:核心渠道丢失,品牌信誉严重受损,积分扣除800点。】
任务的惩罚极其严厉,几乎意味着他们在特区的努力付诸东流!
现有的890点积分,是他们最后的底牌。苏宁毫不犹豫,首先花费300点积分,解锁了【初级生产管理与效率优化】知识库。她需要找到提升现有生产效率的方法。
知识涌入,流水线规划、工序分解、工时测定、激励机制等现代生产管理概念让她眼前一亮。槐花村的生产模式确实原始,有很大的优化空间!
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即便立刻将方案传回村里,培训和调整也需要时间。
必须在特区找到短期解决方案!
苏宁再次将目光投向系统商城。关键词:“临时产能”、“外包风险规避”。
一个高亮的选项跳出:
【区域性合规代工资源筛查与风险评估(一次性):可对指定区域(特区及周边)内符合条件的代工厂进行初步筛查,并提供简单的风险评估报告。消耗积分:400点。】
价格高昂!几乎是她剩余积分(590点)的三分之二!但可能是目前唯一的希望!
“信哥,”苏宁的声音带着破釜沉舟的决绝,“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我有个渠道,可以试着在周边寻找可能符合要求的代工厂,但需要投入我们几乎所有的积蓄(指积分),而且风险未知。”
陆信看着她苍白却坚定的脸,没有任何犹豫:“你做决定,我支持你。再难,我们一起扛。”
“好!”苏宁不再迟疑,“兑换!”
积分瞬间扣除400点,剩余190点。一份模糊的名单和简评涌入脑海,列出了几家位于特区周边县镇、具备一定藤编或竹编基础的小厂,并标注了其大致规模、设备情况和潜在风险(如管理松散、质量意识薄弱等)。
名单上有三四家可选,其中一家名为“东升藤艺社”的,风险标注相对较低,且距离不算太远。
“去这里看看!”苏宁指着“东升藤艺社”的名字,“这是我们最后的机会了!”
两人将“竹韵轩”暂时托付给培训好的店员,立刻动身前往那个陌生的县城。一路上,两人都沉默着,紧握的双手泄露了彼此内心的紧张与不安。这不仅仅是一次寻找代工的旅程,更是一场关乎“槐花牌”生死存亡的赌博。
产能的危机,将这对刚刚看到曙光的伴侣,再次推到了悬崖边缘。而前方等待他们的“东升藤艺社”,究竟是救命的稻草,还是另一个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