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星辰的到来,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苏宁和陆信原本被报表、会议、技术难题填满的生活里,漾开了一圈圈柔软而忙碌的涟漪。夜里此起彼伏的啼哭,空气中弥漫的奶粉香,沙发上随手搭着的小小衣物,都成了生活中崭新而甜蜜的“干扰项”。
陆信这个新手爸爸,从一开始抱孩子像捧炸弹的僵硬,迅速进化到能单手冲奶、利落换尿布的“熟练工”。他甚至在办公室里藏了一本被翻得卷边的育儿百科,趁开会间隙偷偷瞄上两眼。张师傅每次来汇报工作,总要先去婴儿房门口张望一下,看着小星辰挥舞着小拳头,就乐得合不拢嘴,回头跟陆信说:“信子,你这闺女,眼神亮堂,随她妈,将来是个搞技术的料!”
苏宁产假期间,并未完全脱离集团事务。重要的文件会送到家里批阅,视频会议也照常参加,只是背景音里偶尔会夹杂几声婴儿的哼唧。她发现,成为母亲后,看问题的视角似乎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以前思考产品,更多是从技术参数、市场竞争力、成本控制出发;现在,她会不自觉地多想一层:这个东西,安全吗?对孩子的成长环境友好吗?操作起来够不够简便,能让疲惫的家长省点心吗?
这种变化悄然体现在她的一些批示上。比如,在看到电吹风新一轮外观设计图时,她特意备注:“边角弧度能否再圆润些?避免幼儿磕碰。”审阅新材料检测报告时,会格外关注环保和无毒害指标。
这天下午,陆星辰莫名有些哭闹,小脸憋得通红,额头发烫。家庭医生来看过,说是普通的幼儿急疹,但初为父母的苏宁和陆信还是慌了神,轮流抱着孩子在房间里踱步,用温水擦拭物理降温,一夜未眠。直到天蒙蒙亮,孩子的体温终于降下去,沉沉睡去,两人才精疲力尽地瘫坐在沙发上,看着对方眼下的乌青,相视苦笑。
“养大一个孩子,真不容易。”陆信抹了把脸,声音沙哑,“以前觉得搞研发、跑市场够难了,现在才知道,这才是最考验耐心和细心的‘项目’。”
苏宁靠在他肩上,望着婴儿房里安睡的女儿,轻声说:“是啊。所以我们在做产品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多一点这种‘为人父母’的心?想着怎么让用户更安心,更省力。”
这次小小的家庭危机,像一次淬炼,让“用户体验”这个词在他们心中变得更加具体和厚重。
孩子百天的时候,赵小满从槐花村赶来,除了又带来一批精巧的藤编小玩意儿,还神秘兮兮地拿出一个用柔软藤条和棉布精心编织的、类似古代“医药包”的小袋子。
“苏工,陆总,”赵小满有些不好意思地打开袋子,里面分了好几个小格层,放着几样东西:一支小巧的、藤条包裹外壳的电子体温计,一个用极细藤条编出刻度、内嵌无毒硅胶的安抚牙胶,还有一个可以固定在婴儿床栏上的、藤编的小夜灯罩,光线透过藤条的缝隙,变得异常柔和。“我寻思着,孩子小,容易有些小病小痛,市面上那些塑料的体温计、牙胶,看着冷冰冰的。我就试着做了这几个小东西,藤条都是处理过的,绝对安全,握着也暖和。”
苏宁拿起那只藤编外壳的体温计,手感温润,完全不同于普通塑料的冰冷生硬。她心中一动,这不正是她之前思考的,科技与温度的结合吗?不仅是在大家电上,更应该渗透到这些关乎孩子健康、关乎家庭情感的细微之处。
“小满,你这个想法太好了!”苏宁由衷地赞赏,“这些东西,看着小,却真正做到了想用户之所想。咱们的‘槐花生活’,或许可以开辟一个更细分的‘守护系列’,专门针对母婴和儿童需求,把这种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融入进去。”
陆信也拿起那个藤编小夜灯罩,对着光看了看,点头道:“确实,这种柔和的光线,对孩子眼睛好。小满,你这手艺和心思,真是越来越巧了。”
赵小满得到肯定,脸上泛起了红晕,眼神更加明亮。
这次交流,促成了“槐花生活”旗下“守护系列”的初步构想。研发团队开始有针对性地研究婴幼儿产品的安全标准、材料选择和人性化设计。周明甚至提议,可以利用自研的传感器技术,开发能够更精准、更快速测量体温、甚至监测环境湿温度的智能育儿配件。
而那块静静躺在陆星辰枕边的“星火一号”铭牌,仿佛一个无声的见证者。它见证着父辈们从零到一的艰难创业,也见证着新一代管理者在角色转换中的思考与成长。科技的理性之光,需要人文的温情来调和,才能照进更广阔的生活场景,真正服务于人。
陆信看着在摇篮里咿呀学语的女儿,又看了看手中关于“守护系列”的产品规划草案,对苏宁感慨道:“以前总觉得,把企业做大,技术做强,就是成功。现在看着星辰,才更真切地体会到,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最终都是为了让人——无论是我们的员工,还是千千万万的用户——能生活得更好,更安心。这份重量,比任何KpI都来得实在。”
苏宁点点头,目光柔和而坚定:“所以,我们得更努力才行。为了星辰,也为了所有像她一样,应该被温柔守护着长大的孩子。”
成长的重量,不仅体现在小星辰日渐沉甸甸的体重上,更沉淀在苏宁和陆信对企业使命更深层次的理解中。企业的边界在拓展,从商业竞争的战场,延伸到关乎家庭幸福、关乎下一代成长的更温暖的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