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回到星火战队基地,林风的生活节奏悄然改变。
日常的团队训练依旧,他的指挥更加精炼,与队友的默契在“思维同步”训练中稳步提升。但真正占据他大量时间和心力的,是陈博士那套独特的“神经肌肉控制训练”和“生物反馈放松”。
训练室内,其他队员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枪法练习或天梯排位,键盘鼠标(感应手套)的敲击声噼啪作响。而林风则独自待在角落,场景显得有些怪异。
他面前没有激烈的游戏画面,只有一台连接着生物反馈仪的平板电脑,屏幕上显示着一条起伏的波形图和几个不断变化的数值——神经紧张度、肌肉协同率、注意力峰值。他的双手戴着感应手套,却不是在点击目标,而是缓慢地、按照特定轨迹,在桌面上进行着看似毫无意义的划动、按压、抓握等动作。
这些动作由陈博士精心设计,旨在激活和重塑那些平时被忽略的、负责精细控制和稳定性的深层小肌肉群与神经末梢。动作极慢,要求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动作本身的感觉上,感受每一丝肌肉的收缩与舒张,每一次关节的微小移动。
一开始,这对他来说比应对最复杂的战局还要困难。
他的【数据思维】天赋本能地想要分析每一个动作的角度、力度、最佳路径,试图“优化”这个过程。但结果往往是波形图上的神经紧张度瞬间飙红,代表肌肉协同率的数值剧烈波动,动作也变得僵硬变形。
“信任你的身体,林风。”陈博士的指导言犹在耳,“不要用你的‘大脑’去强行驱动它,而是去‘倾听’它。想象你的意识是一束柔和的光,照亮那些沉睡的神经通路,引导它们,而非命令它们。”
这需要他主动去“降频”。
他尝试着放缓呼吸,刻意压制住脑海中奔流不息的数据流,将那些关于角度、力度的计算暂时搁置。他不再去想“应该如何移动”,而是去感知“正在如何移动”。指尖与桌面摩擦的细微触感,手腕转动时肌腱的拉伸,肩胛骨带动手臂的联动……
这种感觉很陌生。在过往的世界,力量如臂使指,意念一动,山呼海啸。而此刻,他却要像一个初生的婴儿,重新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肢体。
“专注,却放松……”他默念着这个看似矛盾的要求。
反馈手环上的红灯频繁亮起,提示他神经再次过度紧绷。失败,调整,再失败,再调整。
Fire训练间隙凑过来看了一眼,挠了挠头:“风哥,你这练的是啥?新型瑜伽?能加属性点不?”
林风没有回答,他正处在一种微妙的状态边缘。他摒弃了杂念,甚至暂时屏蔽了外界的声音,全部心神都沉浸在那缓慢划动的手指上。他能“看”到,在【数据思维】的底层视角下,那些原本杂乱无章的神经电信号,在他有意识的引导下,开始如同散乱的溪流,逐渐汇聚,趋向于一条更稳定、更高效的通道。
不是强行拉直,而是疏导。
一次,两次……十次……
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同一个简单至极的划圈动作后,突然,在某一个瞬间,他感觉到指尖的移动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流畅感”。不是速度快了,而是一种阻碍感的消失,仿佛意念与动作之间那层看不见的薄膜被捅破了。
几乎同时,平板屏幕上,那代表神经紧张度的数值猛地下降了一个等级,一直顽固闪烁的红灯,第一次变成了稳定的黄色!而肌肉协同率的曲线,也变得平缓了许多!
成了!
一种微弱的、却清晰可辨的“共鸣感”,在意识与肢体间诞生。
林风心中古井无波,没有欣喜若狂,而是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种状态,继续完成后续的动作。他如同一个找到了珍贵平衡的走钢丝者,不敢有丝毫大意。
训练结束,他摘下感应手套,第一次感觉到手腕处的酸麻感不是加剧,而是带着一种运动后的、通透的疲惫,而非之前的滞涩疼痛。
他尝试着快速活动了一下手指,速度似乎没有肉眼可见的提升,但他能感觉到,那种心意与动作之间的“延迟感”,减轻了那么一丝。极其细微,却真实不虚。
“有点意思。”苏喆的嘴角微微勾起一丝弧度。这比他瞬间获得某种神力更有成就感。这是一种从根源上,凭借自身意志和智慧,一点一滴改造、提升这具肉身的过程。
接下来的几天,林风严格遵循着陈博士的计划。白天进行团队训练和有限的个人技术练习,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这种看似“枯燥”的神经训练中。
他不再追求在训练程序里刷出更高的评分,而是专注于在每一次操作中,实践那种“专注且放松”的状态。他开始尝试在团队训练中,将复杂的计算分配给关键的战术节点,而在常规对枪和走位中,更多地依赖初步建立的“肌肉感觉”和战场直觉。
效果并非立竿见影,甚至在某些时候,因为他刻意“降频”,导致一些原本可以靠精细计算规避的失误出现了。Fire和猴子偶尔还会抱怨两句“风哥你今天反应好像慢了点?”
但oldbear和教练吴辉却看出了不同。
“他的失误……变得‘干净’了。”吴辉在复盘时指着录像对oldbear说,“你看这里,他没能躲开狙击,是因为他选择了更相信Fire的补枪,而不是像以前那样,试图靠自己极限的微操去规避。结果虽然死了,但Fire确实完成了击杀,团队收益是正的。”
oldbear点头:“而且,他现在的指挥,感觉更……游刃有余了?不像之前,虽然精准,但总感觉绷着一根弦。”
他们能看到,林风在比赛中的表情,不再像之前那样全程凝重,偶尔在局势平稳时,甚至会露出一丝极其短暂的放松。
与此同时,外界关于星火战队和林风的讨论并未停歇。下一场比赛的对手,是联赛中游队伍“雷霆战队”,以凶悍的打法和强大的个人能力着称。赛前预测,几乎一边倒地看好雷霆战队,认为他们会将星火战队,尤其是“原形毕露”的林风,彻底打回原形。
“最强大脑?在绝对的个人实力面前,就是一张纸!”
“坐等雷霆把星火当人机打。”
“Feng的神话,该结束了。”
这些言论自然也传到了基地。
赛前最后一次战术会议结束,众人准备散去时,Fire有些担忧地看向林风:“风哥,外面那些话……你别往心里去。”
林风正在整理自己的设备,闻言抬起头,脸上是一片平静的淡然。
“雷霆战队的核心打法依赖个人能力突破,战术协同性排名联赛倒数第三。”他语气平淡,如同陈述一个客观事实,“他们的突破手‘雷暴’,左翼突进时的急停节奏有0.1秒的固定破绽。狙击手‘闪电’在被迫移动架枪时,第一枪命中率会下降15%。”
他拿起生物反馈手环,熟练地戴在手腕上,看向Fire,眼神深邃:“舆论和对手,都只是需要计算和处理的‘变量’之一。而我现在,需要去完成今天的神经松弛训练了。”
说完,他转身走向了那个安静的角落,仿佛即将到来的不是一场被万众瞩目、等着看他笑话的关键比赛,而只是一次普通的日常任务。
Fire张了张嘴,看着林风背影,最终啥也没说出来,只对着oldbear耸了耸肩,小声道:“得,看来是我白操心了。风哥这状态,稳得可怕。”
oldbear看着林风开始进行那些缓慢而奇特的动作,目光中充满了期待。
他有一种预感,当林风真正找到那根“弦”的最佳松紧度时,整个联赛,或许都将为之震颤。
而那一丝初现的“共鸣”,正在悄然孕育着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