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余热终于被几场秋雨彻底浇熄,空气变得清爽干燥,天空显得高远而澄澈。公寓楼下花园里的树叶开始染上淡淡的金黄和绯红,昭示着季节的悄然更迭。高途和沈文琅的生活,也如同这步入初秋的天气,褪去了夏日的燥热,沉淀出一种更加平和、从容的节奏。
沈文琅的康复进入了巩固期。手杖已经成了他可靠的伙伴,他能够独立完成公寓内大部分的日常活动,行走的姿态虽然缓慢,却日渐沉稳。他甚至开始尝试一些简单的上肢力量训练,以增强整体的平衡感和体力。他的精神状态愈发饱满,眼神明亮,思维清晰,处理起花咏转交过来的、一些非核心的公司善后事务时,显得游刃有余,那份久违的从容和决断力,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但他学会了适可而止,严格遵守作息,不再让工作侵占休息和康复的时间。
高途的生活重心也悄然发生着变化。他依然是沈文琅最坚实的后盾,但不再需要事无巨细地贴身照料。他开始有更多的时间专注于自己的事情,重新拾起了搁置已久的阅读习惯,甚至报名参加了一个线上的烹饪进阶课程,兴致勃勃地研究起更适合秋季养生的食谱。他的眉宇间少了往日的沉郁,多了几分专注和宁静。两人之间形成了一种自然而舒适的距离感,既相互依存,又保有各自独立的空间。
他们的相处,充满了日常的温馨与默契。早晨,他们会一起在厨房准备早餐,高途负责需要掌勺的部分,沈文琅则慢条斯理地准备餐盘和餐具。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满客厅,两人常常各自占据沙发一角,沈文琅处理邮件或阅读,高途则看书或研究菜谱,互不打扰,却又共享着一室安宁。傍晚的散步成了每日最重要的仪式,他们沿着铺满落叶的小径慢慢行走,沈文琅拄着手杖,高途走在他身侧稍后的位置,偶尔在他需要时,不着痕迹地扶一下他的手肘。他们会聊起当天的新闻,花园里新开的花,或者晚餐想吃的菜式,话题平凡而温暖。
一次,高途按照新学的方子炖了一锅山药排骨汤,汤汁奶白,香气浓郁。沈文琅喝了一口,细细品味后,抬眼看向高途,眼中带着真诚的赞赏:“火候很好,味道很醇厚。”
高途正在盛饭,闻言动作顿了顿,耳根微热,低声道:“你喜欢就好。”
沈文琅看着他略显窘迫的样子,眼中闪过一丝笑意,没有再说什么,安静地享用起来。那种弥漫在餐桌旁的、平淡而真实的满足感,是任何山珍海味都无法比拟的。
另一个周末,高途在整理换季衣物时,找出了一件沈文琅旧日的羊绒开衫,质地柔软,颜色沉稳。他拿着衣服有些犹豫,不知是否还合身。沈文琅看到后,示意他拿过来,接过衣服轻轻摩挲着面料,眼神有些悠远,随即微微一笑:“天气凉了,正好可以穿。”
他试着穿上,尺寸竟意外地合适,只是比以往更显清瘦。他站在镜前整理了一下衣领,转头问高途:“怎么样?”
高途看着镜中那个虽然清瘦却气质温润、依稀可见往日风采的身影,心中微微一动,点了点头:“很好。”
这个简单的肯定,让沈文琅脸上的笑意加深了些许。一些旧日的痕迹,正在被赋予新的意义。
最让两人感到关系实质变化的,是关于未来居所的讨论。沈文琅不再只是提出一个模糊的想法,而是开始和高途认真地探讨细节。
“我想找个离市区稍远,但交通便利的地方,”一天傍晚散步时,沈文琅说,“最好有个小院子,可以种点花草。”
高途认真地听着,补充道:“楼层不能高,要方便你活动。周围环境要安静。”
“对,”沈文琅点头,“采光要好。”他顿了顿,看向高途,“你……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吗?”
高途沉默了一下,回答道:“厨房宽敞些。”
沈文琅闻言,轻笑出声:“好,记下了。” 那笑声轻松而自然,驱散了秋日傍晚的微凉。
这种共同规划未来的感觉,陌生而坚实。它意味着他们不再仅仅着眼于当下的生存和康复,而是开始真正地、一起构建属于“他们”的生活。恨意与伤痛被深深地埋藏起来,不再是关系的主导,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基于共同经历、相互理解和扶持的、更加复杂而深厚的情感联结。
秋意渐浓,夜风带着凉意。高途照例在睡前检查门窗,为沈文琅准备好温水。当他准备离开房间时,沈文琅靠在床头,轻声说:“高途,晚安。”
“晚安。”高途低声回应,带上了门。
门内门外,两颗曾经千疮百孔的心,在这个平静的秋夜里,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宁与踏实。前路漫漫,但秋日的晴空,预示着收获与安宁的可能。
(感谢貂寺的陆芸送来的“用爱发电”为您专属加更
既许一人以偏爱
愿尽余生之慷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