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的舆论风波在市三院的官方声明和李薇父母主动发布的一段感谢视频后,逐渐平息了下去。官方声明的措辞严谨有力,肯定了林澈小组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驳斥了不实传言。而李薇父母朴实真挚的讲述,以及李薇本人虽然虚弱但眼神清亮、表达清晰的画面,比任何辩解都更有说服力。
尽管仍有少数杂音,但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一场有预谋的抹黑。林澈和他小组的声誉,反而在这场风波中经受住了考验,变得更加稳固。
然而,林澈和苏小雨都清楚,这仅仅是暴风雨来临前的短暂平静。真正的挑战,是全国中医药传承与发展峰会。
这天,一封制作精美、带着淡淡檀香味的邀请函,送到了林澈的办公室。信封是厚重的哑光纸质,上面用烫金的楷体印着会议名称和主办单位,落款处盖着华夏中医药学会的鲜红印章。
“全国中医药传承与发展峰会……特邀嘉宾……”苏小雨捧着邀请函,小声念着,脸上带着一丝兴奋,但更多的是紧张,“林医生,他们真的邀请您了!”
林澈接过邀请函,打开。里面除了常规的会议时间、地点议程外,还在“青年学者论坛”环节,特意标注了“特邀第三医院林澈医生做专题报告”的字样。
青年学者论坛,是峰会专门为四十岁以下有潜力的青年中医师设立的展示平台,能在这个论坛上做报告,本身就是一种认可和荣誉。但林澈知道,这看似荣誉的背后,恐怕是景渊堂精心布置的陷阱。陈景渊定然会在那个场合,利用他的权威和影响力,对自己发起致命一击。
“看来,他们是铁了心要在所有人面前‘教育’我了。”林澈嘴角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
“那……我们去吗?”苏小雨小心翼翼地问。
“去,为什么不去?”林澈合上邀请函,目光锐利,“人家都把请柬送到门口了,我们若是不去,岂不是显得我们心虚?更何况,这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机会?”
“一个让更多人了解真相,看清景渊堂面目的机会。”林澈沉声道,“我们不能总是被动挨打,是时候主动出击了。”
他立刻开始着手准备。峰会上的报告,绝不能仅仅是重复李薇病例的成功,那样太单薄,容易被攻击为“偶然”或“特例”。他需要构建一个更完整的理论体系,将中医对于“神”、“气”等现代医学难以量化概念的理解,以及其在疑难重症中的应用,进行一次系统性的阐述。同时,他还要巧妙地、在不暴露姜离存在的前提下,将“蚀神散”这类戕害心神药物的危害性揭示出来。
这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他需要查阅大量的古今文献,需要将姜离传授的深奥理论与现代医学语言进行融合贯通,更需要准备好应对各种可能的、极其刁钻的质疑和攻击。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澈几乎进入了闭关状态。办公室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苏小雨则成了他最得力的助手,负责查找资料、整理文献、制作ppt,忙得脚不沾地,但她毫无怨言,眼神中充满了与林澈同进退的坚定。
许墨副院长也给予了暗中支持,为他提供了许多内部资料和往届峰会的会议纪要,让他能更好地了解会议的风格和可能遇到的挑战。
修炼《灵枢·养气篇》也成了林澈每日的必修课。他能感觉到,随着心神的专注和压力的磨砺,体内那丝元气似乎变得更加凝练,精神感知也越发敏锐。这让他对即将到来的对决,多了几分底气。
这天晚上,林澈正在反复修改报告的讲稿,脑海中突然响起姜离凝重的声音:
“**吾近日反复思量,那‘蚀神散’与‘摄心咒’,皆非寻常手段。白术一脉纵然天资卓绝,恐也难以凭空创出此等阴毒之物。其背后,或另有渊源。**”
林澈手中的笔一顿:“您的意思是?”
“**吾怀疑,彼等可能找到了某处上古**巫医**或**方士**的遗迹,得到了部分残缺邪门的传承,并与白术窃取的师门医术相结合,方才弄出此等不伦不类、害人匪浅的东西。**”姜离的声音带着深深的忧虑,“若真如此,其危害恐怕远超你我预估。汝在峰会上,需格外谨慎,彼等或不止陈景渊一人,或许还隐藏着更诡异难防的手段。”
巫医?方士?上古遗迹?
林澈的心沉了下去。如果景渊堂的力量来源如此复杂和古老,那他们的底蕴和危险性,确实需要重新评估。
“我明白了。”林澈郑重回应,“我会小心的。”
他看向窗外漆黑的夜空,仿佛能看到一张无形的大网,正向着峰会笼罩而来。而他,即将成为网中的焦点,也可能是……破网而出的利刃。
距离峰会召开,还有十天。
时间,紧迫得令人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