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庭主导的“救世补贴”政策如同给高烧不退的修真界服下了一剂猛药,虽然无法立刻根治沉疴,却有效地遏制了社会秩序滑向彻底崩溃的深渊。混乱的潮水在坚固的堤坝前,势头渐缓。然而,秦洛和青岚宗的科学家们深知,真正要平息这场由生产力飞跃引发的超级风暴,关键在于能否将这场能源革命的红利,实实在在地、普惠地送入千家万户,让每一个普通修士和凡人都能触摸到、享受到。宏观的能源基站是骨架,但微观的、深入到每一个基本单元的能源民主化,才是血肉。
“我们必须让聚变能源,从云端走入凡尘。”秦洛在“织盾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后,立刻启动了代号为“萤火”的新计划,“目标:研发一种安全、稳定、廉价、易于普及的小型化、模块化聚变能源装置,我们称之为——‘家用聚变宝盒’。”
这个设想一经提出,就连苏妙仪都觉得有些过于大胆和超前。
“秦师弟,聚变装置何其复杂精密?‘甜甜圈一号’……不,GFp-1规模何等庞大?将其小型化到可以家用的程度,还要保证安全和廉价?这……”她斟酌着用词,“是否太过艰难?”
“困难必然存在,但并非不可能。”秦洛目光坚定,“GFp-1是科研原型机,追求的是极限性能和验证原理,很多设计是过度冗余的。而家用产品,追求的是在满足基本需求下的极致简约、稳定和安全。我们需要的是颠覆性的设计思路。”
他摒弃了传统的托卡马克环形约束思路,那对于小型化来说过于笨重和复杂。转而将目光投向了另一种理论上可行的路径——场反位形箍缩。这种构型更加紧凑,理论上可以做得更小。
但即便如此,要将实现聚变所需的真空、磁场、加热、燃料控制等系统,全部集成到一个“盒子”里,其难度依然是地狱级别的。
第一个拦路虎是燃料。 氘氚反应虽然门槛相对较低,但氚的放射性以及中子辐照问题,对于家用环境是绝对不可接受的。
“我们必须换一种‘干净’的燃料。”秦洛将目光锁定在了之前发现具有超导潜质的“混沌息壤”以及GFp-1运行时探测到的一些极微量副产物上。经过无数次模拟和推算,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想:利用特定频率的灵能场,可以催化一种质子与“混沌息壤”中某种未知轻元素(暂命名为‘元初粒子’)的共振聚变。这种聚变反应只产生无害的氦核和伽马射线,没有中子,极其清洁。
“这……理论依据呢?”算天门的天算子都被这个猜想惊住了。
“基于我们对灵力本质是‘高维能量干涉’的假设。”秦洛解释道,“我们可以尝试用高度有序的灵能场,在微观层面创造一个短暂的、局域的‘规则扭曲’,大幅降低质子与‘元初粒子’的聚变势垒。这需要极其精密的灵能频率控制和空间定位。”
这几乎是将聚变反应从“大力出奇迹”变成了“四两拨千斤”的精细操作。团队为此设计了全新的“共振灵能聚焦符阵”,其复杂程度不亚于重建一套微型的磁约束系统。
第二个难题是能量提取。 共振聚变释放的能量主要以高能伽马射线的形式存在,如何安全高效地将其转化为可利用的灵能或电能?
传统的灵能换能符阵对伽马射线效率不高。秦洛借鉴了“暗能量丹药”研究中对于能量转化的思路,设计了一种“多层复合灵光转换器”,利用不同属性的灵材薄膜,将伽马射线先转化为不同波段的灵光,再分级吸收转化,将效率提升到了可接受的程度。
第三个,也是最关键的,是安全。 “家用”二字,意味着容错率必须无限接近于零。一旦失控,哪怕是小当量的聚变反应,也足以摧毁一条街道。
秦洛将“织盾项目”中所有的安全技术都堆叠了上去:
· 多重被动安全设计: 采用“负温度系数”的燃料配比,温度一旦异常升高,反应速率自动下降;核心部件采用“自崩解灵材”,在超过临界温度或压力时自动解体,终止反应。
· 主动安全系统: 内置加强版的“恶意意图探测器”和“自适应护盾”,实时监控内部状态,一旦发现任何异常波动或外部干扰,瞬间切断能源供应并进入封闭模式。
· 物理隔离: 聚变核心被包裹在多层“衰变吸收层”和“强相互作用力护盾”中,确保即使发生最极端情况,能量和辐射也无法外泄。
光是安全系统的设计,就占用了整个“萤火”计划超过一半的研发精力。
第四个是成本与耐用性。 目标是普及,就必须廉价。团队放弃了所有昂贵的稀有灵材,大量使用人工合成的、性能达标的替代材料。采用标准化、模块化设计,便于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核心的“共振聚焦符阵”利用改进后的纳米压印技术一次成型,极大地降低了制造成本和工艺难度。设计寿命目标为十年,期间无需添加燃料,真正实现“即插即用,十年免维护”。
研发过程充满了艰辛与挫折。试验机爆炸了不下百次,每一次都意味着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投入化为乌有。团队士气一度低迷,甚至有人怀疑这根本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转机出现在一次意外的“失败”。一次试验中,由于材料纯度不达标,聚变反应刚刚启动就迅速衰减。正当大家准备记录又一次失败时,却发现那微弱的、未能持续的能量输出,其稳定性却前所未有地好,而且安全系统完全没有被触发。
“我们……是不是搞错了方向?”秦洛盯着数据,若有所思,“我们一直追求达到可以持续发电的聚变功率阈值,但对于家用来说,也许我们不需要一个‘微型太阳’,我们只需要一个能稳定输出微弱能量、但绝对安全的‘能量泉眼’?”
这个思路的转变,成为了“家用聚变宝盒”成功的钥匙。他们不再强求高功率输出,转而追求在远低于传统聚变阈值的“亚聚变”状态下,实现稳定、持续、安全的能量供给。虽然单个“宝盒”功率不高,可能只相当于一个金丹修士持续输出的灵力,但对于一个家庭日常的照明、取暖、驱动小型法器、为低阶修士提供基础修炼环境来说,已经绰绰有余!
降低了功率目标,许多之前难以克服的技术难题瞬间迎刃而解。安全性更是得到了指数级的提升。
历时近两年,经历了数千次失败和改进,第一台符合所有设计目标的“家用聚变宝盒”原型机,终于诞生了!
它的大小如同一个传统的首饰盒,通体是温润的白色灵玉材质,表面只有一个极简的青岚宗徽记和一个显示运行状态的微型灵光屏。重量很轻,凡人也能轻松拿起。
在全体项目组成员的注视下,秦洛按下了原型机的启动按钮。
没有震耳欲聋的轰鸣,没有刺眼的光芒。只有一声几不可闻的、如同清风拂过琴弦般的“嗡”声。灵光屏亮起柔和的绿色,显示“运行中,输出稳定”。
秦洛将一个特制的“灵能负载测试仪”连接上去,仪表上的指针稳稳地指在了设计功率值上。同时,各种安全监控数据全部显示正常。
实验室里安静得能听到彼此的心跳。成功了?就这么……成功了?
没有欢呼,没有雀跃,所有人都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仿佛不敢相信,那曾经需要庞大装置才能束缚的星辰之力,如今竟然被安静地封装在了这个小小的盒子里。
“我们……真的把太阳,装进了盒子里?”一个年轻的研究弟子喃喃道。
秦洛走上前,轻轻抚摸着那温润的盒体,感受着其中那稳定、平和却又磅礴无尽的能量波动,长长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是的。”他转过身,面向所有激动得说不出话的同伴,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我们做到了。从今天起,永恒的能量之源,将不再是宗门巨擘的专属,它将走入千家万户,照亮每一个平凡的角落。”
“家用聚变宝盒,研发成功!”
“萤火”计划,终于在这小小的“宝盒”中,绽放出了足以照亮整个新时代的璀璨光芒。能源的终极民主化,迈出了最坚实的一步。可以预见,当这小小的宝盒如同星星之火般散播开来时,整个修真界的面貌,将发生怎样天翻地覆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