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事件过去三个月,城市表面恢复了往日的节奏。永青集团的资产重组登上了财经版块,档案馆经过安全升级后重新开放,市民们逐渐淡忘了那场未曾知晓的危机。但在市局内部,“渡鸦”专案组的编制并未解散,只是转入了更深的潜伏期。
陆时桌上摆着两份刚收到的报告。一份是技术部门对顾永年那本古籍的初步分析摘要,里面提到了“意识矩阵”“群体潜意识编码”等令人不安的概念;另一份是网络安全中心发来的警报,近期检测到数起针对城市基础设施的试探性网络攻击,攻击手法与“渡鸦”已知模式存在微妙差异,更像是一种……模仿与学习。
“模仿?”老张凑过来看了一眼,“还有别的疯子盯上咱们这摊子了?”
“或者,‘渡鸦’的根,比我们想的更深。”陆时用指尖点了点那份古籍摘要,“顾永年可能只是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分支。”
他下令加强对关键系统的监控级别,并开始重新梳理所有与“渡鸦社”历史相关的卷宗,不局限于本市,将范围扩大到全国乃至联系国际刑警组织,查询是否有类似符号或手法的悬案。
两周后,一份来自南方某省的合作请求引起了陆时的注意。该省林区发现一具身份不明的男性尸体,死亡时间约在半年以上,已成白骨化。奇特的是,在死者的肋骨内侧,法医发现了一个刻上去的符号——一个线条比“渡鸦之翼”更显古朴、扭曲,但核心意象仍是展翅飞鸟的图案!
当地警方在尸体附近还找到了一个防水的密封袋,里面装着一本被浸泡过、字迹模糊的笔记。经过艰难修复,部分内容显示,笔记主人自称是“巡林客”,记录了一些关于“地脉能量节点”和“星辉接收点”的观测数据,其描述的地理坐标,与警方发现的尸体位置高度吻合。笔记中多次提到“鸦群已散,静待召唤”,并隐约提及一个名为“灰域”的概念。
“灰域”?“巡林客”?
这像是“渡鸦”体系的另一个变种,或者一个更低层级的角色。他们似乎在进行着某种环境监测,为更高层级的行动提供数据支持。顾永年利用现代科技和城市网络,而这些“巡林客”则依托于山川地貌和……某种神秘学意义上的“地脉”?
陆时立刻带队南下。
发现尸体的林区位于两省交界,山高林密,人迹罕至。尸体被发现的地点是一处小型天坑的底部,周围植被有被定期清理的痕迹,显然被长期使用。技术队在崖壁一个极其隐蔽的裂缝里,找到了一个简陋的露营点和一个用太阳能电池板供电的小型数据记录仪。
记录仪里的数据已被部分覆盖,但恢复出的片段显示,它长期监测着当地的磁场强度、环境辐射本底值,甚至包括一种非常规的、类似“大地电流”的微弱信号。这些数据以加密形式定时向外发送,接收端地址无法追踪。
“他们在监测地球本身的‘生命体征’……”随行的地质专家感到不可思议,“这种监测精度和目的,绝非民间爱好者能达到。”
与此同时,对笔记的进一步解读发现,里面提到“灰域”并非指代具体地点,而是一种状态描述,类似于“现实与信息界的模糊地带”,笔记中提到“当‘灰域’扩张,‘鸦瞳’方能真正凝视”。这似乎暗示,顾永年的“鸦瞳”协议,需要在这种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完全生效?或者,“灰域”是另一种更高级别协议的基础?
这个发现让案件的维度再次提升。“渡鸦”的目标,可能不仅仅是城市或个体意识,他们试图干涉的,是某种更宏观、更本质的……现实结构本身?
就在陆时试图将这些线索与顾永年的计划联系起来时,他接到了市局传来的紧急消息:之前被捕、一直保持沉默的赵伟(运营中心的内鬼),在转移至高度戒备监狱的途中,押运车遭遇了极其专业的袭击!袭击者使用了声波武器和强光致盲弹,行动迅捷,目标明确,救走赵伟后迅速消失在监控盲区,现场只留下一枚金属制成的、造型粗糙的飞鸟徽章——与林区尸体上发现的符号一致!
“灰域”的触手,不仅存在于荒郊野岭,也早已深入城市,并且具备强大的行动能力!
赵伟的被劫,意味着对方需要他脑子里关于运营中心内部结构安防漏洞的知识,或者,他本身还掌握着未被挖出的秘密。
陆时站在南方的山林中,看着手中那枚粗糙的飞鸟徽章,感觉仿佛有双无形的眼睛,正从历史和现实的各个角落,冷冷地注视着他们。
顾永年倒下了,但“渡鸦”并未死去。它只是化整为零,潜入了更深的“灰域”之中。而新的狩猎,才刚刚开始。这一次,对手更加分散,更加隐蔽,也更加……无处不在。
他深吸一口林间清冷的空气,下达了新的指令:
“成立‘灰域’专项调查组。整合资源,将南方林区案、赵伟被劫案,与顾永年案并案处理。我们的对手,是一个多层次、多形态的 hydra(九头蛇)。砍掉一个头,只会让它长出更多。”
“通知所有合作单位,威胁等级提升。‘渡鸦’并未终结,它已进入‘灰域复苏’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