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峰正坐在书桌前收拾去阳朔的行李清单,笔记本上列着“查阳朔古山水地图”“联系当地古籍馆”“准备便携武脉监测设备”等条目,刚写完最后一项,办公桌上的公司内线电话突然响了。
“喂,轩峰吗?我是王总,你现在来一趟顶楼会议室,有紧急项目要跟你说。”电话里王总的声音很急促,不像平时闲聊的语气。
轩峰心里纳闷,放下笔拿起外套就往公司赶——他住的安保小区离公司近,步行十分钟就到了。顶楼会议室里已经坐了几个人,有公司技术部的主管,还有两个穿着正装、胸前别着“政府项目组”徽章的人,桌上放着一叠厚厚的文件,封面上写着“城市应急AI系统开发方案”。
“轩峰来了,快坐。”王总招手让他坐下,指着旁边的政府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市应急管理局的李科长和张工程师,这次找你,是有个重要的政府合作项目要交给咱们公司。”
李科长推了推眼镜,打开桌上的文件:“轩峰副主管,我们了解到你在AI武脉监测系统的研发上很有经验,这次的‘城市应急AI系统’项目,主要是应对地震、洪水这些自然灾害,需要结合精准的监测和快速的救援路线规划,我们希望你能负责项目的核心模块开发。”
“核心模块具体是指什么?”轩峰拿起文件翻了几页,看到里面提到“灾害预警精度”“多源数据融合”等关键词。
“就是把不同来源的监测数据——比如地壳运动数据、水文数据——整合起来,再加入提前预警和救援路线优化的算法,”张工程师补充道,“现在市区周边灾害多发,这个系统越早落地,就能越早保障市民安全,所以我们希望能尽快看到初步方案,最好在一个月内完成。”
轩峰心里咯噔一下——他原本计划下周就去阳朔找铜牌,现在突然来了个紧急项目,还要在一个月内出初步方案,显然没办法按原计划出发了。他下意识摸了摸手腕上的手串,手串轻轻发热,深黄珠子传来一道沉稳的声音:“先公后私,完成项目再寻铜牌。应急系统关系到很多人的安全,比找铜牌更紧急。”
这话说到了轩峰心里——他之前开发AI武脉监测系统是为了对抗灭脉者,保护身边的人,而这个应急系统能保护更多普通市民,确实更重要。他抬头对李科长和王总说:“我没问题,这个核心模块我来负责,保证一个月内拿出初步方案。”
王总松了口气:“有你这句话我们就放心了,技术部的人你随便调,需要什么资源直接跟我说。”
开完会回到自己的办公室,轩峰打开电脑,新建了一个“应急AI系统初步方案”的文件夹,开始梳理思路:之前的AI武脉监测系统是监测能量波动,这次的应急系统可以借鉴类似的算法,把“武脉能量感知”的逻辑转化为“地壳能量波动监测”,再加入水文数据的分析模型,应该就能实现提前预警。
他拿出手机,给之前联系好的阳朔古籍馆工作人员发了条消息,说明自己暂时没办法过去,等项目忙完再联系。放下手机,他又打开之前收集的灾害监测数据,开始筛选有用的信息——虽然暂时不能去阳朔找铜牌,但能参与这么有意义的项目,他心里也没觉得遗憾,反而多了份责任感。
接下来的几天,轩峰几乎天天泡在公司,和技术部的同事一起讨论数据模型,还去市应急管理局调取了近五年的灾害记录。有时候忙到晚上,他就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眯一会儿,醒了继续改方案——他想尽快完成初步方案,这样既能交差,也能早点去阳朔找铜牌,免得被灭脉者抢先。
这天晚上,轩峰对着电脑屏幕上的算法模型发呆,手里拿着咖啡杯,突然想到可以把武脉感知里“能量异常捕捉”的技术,用到地壳能量波动的监测上,这样能提高预警的灵敏度。他立刻在键盘上敲起来,屏幕上的预警误差数值一点点下降,从原来的“±3秒”降到了“±1.5秒”,离目标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