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抚了府中女眷,贾环并未感到丝毫轻松。相反,一种更深的紧迫感攫住了他。
仅靠府中现有的护卫和五城兵马司的常规巡逻,在真正的刀兵之祸面前,无异于螳臂当车。
他必须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为贾府筑起一道坚实的屏障。
回到“韬略斋”书房,贾环立刻唤来心腹小厮若烟。若烟虽年轻,但机敏忠诚,更关键的是,他这些年奉贾环之命,暗中经营着一些不便为外人道的势力。
“若烟,”贾环神色凝重,压低声音,“京中局势,你也看到了。山雨欲来,贾府…恐难独善其身。”
若烟神色一凛,立刻明白过来:“三爷,您吩咐!”
“你即刻出府,动用我们这些年积攒下的所有‘暗桩’。”贾环沉声道,
“将城外庄子上那些训练有素、绝对可靠的家丁,分批秘密调入城中。
还有…你通过江湖路子联络的那些好手,许以重金,让他们化整为零,潜伏在宁荣街前后几条街巷的客栈、民宅之中。记住,要隐秘,不可惊动旁人。”
他走到书案前,快速画了一张简图,标出贾府周围几个关键的制高点和便于藏匿、策应的位置。
“重点布防在这几处。一旦府外有异动,我要他们能第一时间示警,并…必要时,能抵挡一阵,为府内撤离或援兵到来争取时间。”
若烟仔细记下,重重点头:“三爷放心!小的明白!这些年咱们暗中积蓄的力量,虽比不得正规官兵,但护院守宅,拖延些时辰,绝对够用!小的这就去办!”
“好!动作要快,但要务必小心!”贾环拍了拍若烟的肩膀,眼中是绝对的信任。
若烟领命,匆匆离去,身影很快消失在夜色中。
安排好了外围的“奇兵”,贾环深知这还不够。若真到了图穷匕见之时,面对的可能是有组织的军队或死士,江湖手段终究力有未逮。他需要更强大、更官方的力量介入。
次日,贾环寻了个由头进宫。他并未直接求见病重的皇帝,而是通过戴权的心腹小太监,递了话,请求面见戴权。
在宫中一处僻静的庑房内,贾环见到了这位皇帝身边最信任的大太监。戴权神色疲惫,但眼神依旧锐利,显然近日宫中的紧张气氛也让他心力交瘁。
“戴公公,”贾环屏退左右,开门见山,语气恳切而凝重,“近日京中风云变幻,陛下圣体违和,环…忧心如焚。
环身为臣子,自当竭尽全力为陛下分忧。然…环亦为人子、为人夫,贾府上下百余口,环…实在放心不下。”
戴权是何等精明之人,立刻明白了贾环的来意。他微微颔首,声音低沉:“贾大人有话,但讲无妨。陛下…对贾府,亦是关心的。”
贾环深吸一口气,道:“环深知,值此非常之时,五城兵马司与锦衣卫责任重大,不敢奢求特殊关照。
但…环恳请公公,能否…在职权范围内,暗中加派一些得力人手,在宁荣街左近…多加巡视?若有任何风吹草动,能及时通传一声,贾府上下,便感激不尽了!”
戴权沉吟片刻。他深知贾环与三皇子的关系,也明白陛下对贾环的看重。保护贾府,某种意义上就是保护三皇子未来的臂助,稳定朝局。于公于私,这个忙他都得帮。
“贾大人放心。”戴权缓缓开口,“陛下早有密旨,令锦衣卫加强京中要地巡查。宁荣街乃勋贵聚居之地,本就属重点。
咱家…会吩咐骆良,让他派几个机灵可靠的弟兄,多盯着点贾府周围。一有异常,即刻上报,也…会及时知会贾大人。”
有了戴权这句话,贾环心中一块大石落地。骆良的锦衣卫是天子亲军,精锐中的精锐,有他们暗中照看,贾府的安全系数大增。
“多谢公公!陛下隆恩,环没齿难忘!”贾环深深一揖。
离开皇宫,贾环又马不停蹄地前往锦衣卫北镇抚司衙门,求见指挥佥事骆良。骆良与贾环在江西平叛、扬州盐商案时有过合作,彼此欣赏,有几分交情。
见到骆良,贾环并未过多客套,直接将与戴权商议的结果告知,并恳切道:
“骆大人,京中局势诡谲,贾府树大招风,环实在担忧。戴公公已应允加派人手,具体布防调度,还需骆大人您费心安排。环…拜托了!”
骆良是个干脆利落的军人,闻言抱拳道:“贾大人不必多礼。护卫京畿,本就是我锦衣卫职责所在。何况贾府乃功勋之后,更兼有公主府邸,于情于理,骆某都义不容辞。
我已挑选了一队精干缇骑,皆着便装,他们会轮班在贾府周边暗哨值守,绝不会惊扰府上。若有变故,他们会以烟花为号,并优先护卫府内安全。”
“如此,环便放心了!多谢骆大人!”贾环再次郑重道谢。
至此,贾府周围的防护网已然织就:最外层是茗烟调动的江湖暗桩和贾府秘密蓄养的家丁,作为预警和第一道屏障;内层则有骆良派出的精锐锦衣卫便衣,作为核心护卫和与官方沟通的桥梁。
回到贾府,贾环并未将这一切详细告知家人,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只对贾母和几位当家夫人简单说了“已请托宫中与锦衣卫的朋友多加照看,府外也增派了可靠人手巡逻,让大家安心”,便不再多言。
然而,府中众人还是能感觉到,府外的守卫似乎更加严密了,一些陌生的、眼神锐利的精壮汉子,偶尔会在街角巷口出现,又很快消失。
贾环站在自家院中,望着高墙外的天空。他已尽了人事,布下了他能布下的所有防线。接下来,只能静待那决定命运的时刻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