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北麓,早春的风依旧带着料峭寒意,却已吹不散弥漫在黑龙沟基地上下的紧张与躁动。关东军加强大队南下的消息,如同不断逼近的战鼓,敲打在每个人的心头。基地的扩建和分散布局工作被迫再次提速,各个厂区都进入了半战备状态,工人们在生产之余,也加紧进行军事训练和防空演练。
在这山雨欲来的压抑气氛中,“雷公”火箭筒的小批量试生产,成为了黑暗中一抹微弱的希望之光。北坡山洞车间里,灯火彻夜不熄,老师们傅带着精心挑选的学徒,严格按照林枫和两位徐工制定的新工艺流程,小心翼翼地加工着每一个零件。改进后的尾翼夹具确保了基本的对称性,优化过的燃料压药模具使得每一批固体燃料的性能更加稳定,简化可靠的引信也以惊人的速度被生产出来。
第一批次,计划生产二十具“雷公”发射器和一百发配套火箭弹。这不仅仅是为了装备部队,更是一次对新建生产体系和工艺流程的全面检验。
林枫几乎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这第一批产品的质量控制上。他深知,任何一点微小的瑕疵,在战场上都可能意味着战士的牺牲和战机的贻误。他带着海外徐工和真徐致远,如同最苛刻的监工,巡视在每一个关键工序旁。
“这个发射管内壁的光洁度还不够,容易挂住未燃尽的燃料残渣,必须返工!”
“尾翼的安装角度有半度的偏差,拆下来重装!”
“这批引信的击针簧力需要逐个检测,超出公差范围的坚决不用!”
他的要求近乎严苛,甚至有些不近人情。负责加工的老师傅私下里抱怨:“林科长这是怎么了?比以前孙石匠在的时候还较真!”但抱怨归抱怨,没有人敢怠慢,因为他们也从林枫布满血丝的双眼中,看到了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和焦虑。
与此同时,王猛也在主谷地的训练场上,紧锣密鼓地选拔和培训第一批“雷公”射手。他没有选择枪法最好的狙击手,而是挑选了一批心理素质过硬、身体强壮、并且有一定文化基础(至少能看懂简易射表)的战士。训练内容除了熟悉武器结构、装填和射击动作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在紧张战场环境下,冷静判断距离、选择目标、把握射击时机的能力。
“记住!你们肩上扛的,不是烧火棍,是咱们根据地的宝贝!是能敲掉鬼子乌龟壳的雷神之锤!”王猛粗犷的声音在训练场上回荡,“谁要是给老子打歪了,或者关键时刻掉链子,看我不扒了他的皮!”
战士们扛着模拟配重的木棍,在训练场上反复练习着扛筒、瞄准、击发的动作,汗水浸透了他们的棉衣。他们都知道,即将到来的战斗,将是对他们,也是对这种新式武器的第一次真正考验。
十天后,第一批二十具“雷公”火箭筒和八十发试制火箭弹(预留二十发用于最终测试)终于全部生产、检验完毕。它们整齐地排列在仓库里,黝黑的管身散发着冷峻的金属光泽,等待着最终的“毕业考试”。
最终的实弹验收测试,被安排在了东支沟最深处、也是防卫最严密的综合试验场。为了最大限度模拟实战条件,王猛甚至派人从被摧毁的日军据点废墟里,拖来了几块真正的水泥预制板和一段扭曲的坦克履带作为靶标。
这一天,天空阴沉,铅灰色的云层低垂,仿佛预示着不祥。试验场周围戒备森严,所有参与研制和生产的核心人员,以及被选拔出来的第一批射手,全都到场。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没有人说话,只有寒风吹过山坳的呜咽声。
林枫、王猛、两位徐工站在观察位上,目光紧紧盯着远处那几块孤零零的靶标。
“开始吧。”林枫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第一名射手出列,他是惊蛰小队的一名老兵,心理素质极佳。他深吸一口气,扛起一具编号为“001”的“雷公”,沉稳地走向射击位置。装填手迅速将一枚火箭弹塞入发射管后部,合上闭锁装置。
“目标,正前方水泥板,距离一百五十米!”指挥员下达指令。
老兵微微调整呼吸,通过简易的机械瞄具稳稳套住目标,扣在扳机上的手指缓缓用力。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这是对过去数月所有努力和心血的最终审判。
“发射!”
“嗤——轰!!”
熟悉的尖锐呼啸再次响起!火箭弹拖着炽热的尾焰,如同挣脱束缚的雷蛇,直奔目标而去!它的飞行轨迹比以往任何一次测试都要稳定,几乎没有肉眼可见的摆动!
“砰!!”
火箭弹精准地撞在水泥板的中央位置!一声沉闷的巨响,火光迸现,水泥碎块如同爆炸般四散飞溅!待硝烟稍散,只见那厚实的水泥板上,赫然被炸开了一个脸盆大小的窟窿,背面呈现出典型的聚能爆破效应造成的喇叭形出口!
“命中!穿透!”观测员激动的声音通过临时架设的电话线传来。
“好!!”观察位上爆发出压抑已久的欢呼!王猛狠狠一拳捶在面前的土坎上,海外徐工激动地抓住真徐致远的胳膊,两位工程师的眼圈都红了。
林枫紧绷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一丝如释重负的笑容。但他立刻抬手压下众人的激动:“继续测试!不同距离,不同目标!”
测试继续进行。第二名射手针对一百米处的坦克履带靶标射击,火箭弹成功击穿并引爆了后面设置的炸药包,模拟出了对坦克内部成员的杀伤效果。第三名、第四名射手分别对一百八十米和两百米的目标进行射击,虽然精度有所下降,但依然保持了有效的命中概率。
二十发测试弹,打出了十八发命中,两发近失(未直接命中但爆炸破片有效覆盖目标)的优异成绩!可靠性达到了百分之百,没有一发出现哑火或早炸!
当最后一声爆炸的回音在山谷中消散,整个试验场陷入了短暂的寂静,随即被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彻底淹没!成功了!他们真的成功了!一种真正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制造、能够有效打击敌军坚固工事和轻型装甲的单兵攻坚武器,诞生了!
王猛冲过来,一把抱住林枫,用力拍着他的后背,声音哽咽:“老林!成了!咱们他娘的真的搞出来了!”
林枫也用力回抱着王猛,感受着这份来之不易的成功喜悦。他看向周围那些激动得不能自已的技术人员、老师和战士们,看着他们被硝烟熏黑却洋溢着自豪的脸庞,心中充满了感动。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林枫大声说道,“从今天起,‘雷公’正式定型!各生产单位,按照既定工艺流程,全力生产,优先装备部队!”
“是!”众人齐声应答,声音中气十足,充满了信心。
然而,就在这胜利的喜悦即将达到顶峰时,一名骑着快马、浑身被汗水湿透的通讯兵,不顾一切地冲过警戒线,直奔林枫而来,脸上带着前所未有的惊慌。
“林科长!王司令!紧急军情!关东军先头部队……已经突破我北麓一线防御!其前锋一个加强中队,配属坦克和炮兵,正朝着……正朝着我们黑龙沟方向,快速突进!预计最迟后天中午抵达!”
通讯兵的声音如同一声炸雷,在刚刚还充满欢庆气氛的试验场上空轰然炸响。
所有人的笑容都僵在了脸上。
刚刚试射成功的“雷公”,还带着发射后的余温,就要迎来它真正的、血与火的初战考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