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祁同伟掀起的内部风暴下,汉东局势看似紧绷,
实则暗流加速涌动,愈发错综复杂。
值此诡谲之时,权力的帷幕再度拉开,几道新的身影,已悄然步入舞台中央。
京州市政府的领导班子,迎来了一位新成员——副市长沈墨。三十五岁的她气质清冷,那份无可挑剔的履历更令人瞩目:
名校经济学博士出身,长期任职于国家部委的核心智囊机构,在宏观经济调控与区域发展战略方面积淀深厚。
此次她空降京州,直指要害地分管发改、招商与科技三大核心领域,无疑,是高层为撬动京州乃至汉东产业升级而布下的一枚关键落子。
在李达康主持的、讨论近期重点工作的市委会议上,沈墨完成了她的首次亮相。
她没有一句多余的寒暄,开场便直入主题,针对京州当前几个重大项目的产业布局与风险管控,进行了一番冷静而犀利的剖析。
观点专业,数据确凿,每一个结论都切中要害。语气虽平缓,却自带一种由内而外的硬度,让在场众人清晰地感知到其话语的分量。
李达康半阖着眼,心中如冰火交织。他欣赏那份锐利的才华,却也深知,如此背景与能力并存的“空降兵”,往往是变数的开端。
指尖在温热的茶杯上缓缓划过,他的视线最终落在沈墨脸上——那样年轻,却又那样镇定,这份与年龄不符的资历与定力,本身就是一个需要破解的信号。
好一把锋利的刀。他在心里冷然一哂。
上面真是用心良苦,刚摁下欧阳靖留下的烂摊子,转头就派来这么一位“钦差”。说是助力产业升级,谁知道是不是给自己安插的一双眼睛,甚至……一柄悬在头顶的剑?
他李达康在汉东沉浮几十年,从赵立春时代走到今天,什么风浪没见过?
可眼前这个女人不一样。她背后连着京城的脉络,脑子里装着硬邦邦的学问,嘴里吐出的不是官场套话,而是直刺要害的专业判断。
这种对手——或者暂时还是“同志”——最难对付。
京州这方天地,他刚将沙土筛净,把权力牢牢攥在手中,还没焐热,就有人迫不及待要来划地盘了?一股狠厉骤然窜起,却被他用更深的城府死死摁下。
今时不同往日。沙瑞金已成过往,高育良自身难保,陆则川更是隔岸观火。他李达康能在惊涛骇浪中坐稳京州,凭的是关键时刻精准的站队,更是无人能撼动的政绩与铁腕。
这个沈墨……用好了,是把能为他劈山开路的快刀,京州这潭死水,也的确需要她这条鲶鱼来搅动风云。可用不好,或她心存异志,那便是直刺他心腹的一根毒刺,后患无穷。
李达康眼中精光内敛,心思已转了好几道弯。这把“刀”确实锋利,京州需要她劈开僵局,做出亮眼的成绩。
但这政绩,最终必须牢牢算在他李达康的头上,成为京州市委领导下的成果。眼下京州刚稳定下来的局面,经不起任何风浪,他绝不容许任何人脱离他的掌控,更不能让幕后之手借着这把“刀”,搅乱他辛苦维持的平衡。
会议散场,人群裹挟着复杂各异的目光,从沈墨身边流散。她脊背挺直,步履从容地离开了会议室。
李达康没有动,独自留在空旷下来的房间里。斜阳透过巨大的玻璃窗,将他凝坐的身影拉得又长又孤,如同一只暂栖于自己领地上的头狼。
来吧,他心底默念,让我看看你这把京城淬炼的刀,究竟有多锋利,又能在我李达康的地盘上,劈出怎样一番新天地。
一抹冷硬的弧度在他嘴角稍纵即逝。
不过,无论你锋芒几许,都要记住——
在这里,规矩,由我来定。
……
沈墨独自站在走廊尽头的窗边,凝望着楼下京州城的脉络。
秋日的天光透过明净的玻璃,勾勒出她利落短发的清晰轮廓和一身剪裁合体的深色职业套装,侧影沉静,线条分明。
一个秘书悄步上前,低声汇报了几句工作安排。
她只是微微颔首,目光并未收回。
京州。数据与报告构筑的抽象概念,在此刻化为脚下这片喧嚣而真实的土地。
刚才李达康审视的目光,以及会议室里微妙的气氛,都清晰地告诉她,这里盘根错节,水深浪急。可她本就不是来织就人际网络的,她是被投下的一颗石子,意在激起不同的涟漪。
远处,起重机的巨臂在天际线下勾勒出发展的轮廓,也映照出野心的形状。然而在这幅宏大的图景之下,她看到的却是一个个精密咬合却又运转迟滞的部件。
他们给了她舞台,也给了她无形的镣铐,而她要做的,就是找到那个能让整个系统为之松动的关键节点,予以精准的一击。
如何戴着镣铐,跳出足够惊艳的舞蹈,并且确保聚光灯最终落在该落的地方?
她的指尖无意识地在冰凉的窗棂上轻轻一点。
规则她懂,但游戏的方式,未必只能按他们熟悉的剧本走。
这片土地,她不仅要立足,更要按照她的研判与意志,精准地刻下新的印记。第一步,必须既稳且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