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的江户之行,犹如一颗巨石投入深潭,其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至日本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天朝上国的雷霆之怒与那艘名为“镇海号”的钢铁巨兽的阴影,让这个闭关锁国的岛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与恐慌之中。
消息首先在江户城下町的茶屋、酒肆间如野火般蔓延。
“听说了吗?明国的巨舰比山还高,喷着黑烟,不用帆就能跑!”
“何止!那大炮一响,五里外的礁石就炸没了!这要是打在江户城…”
“嘘!小声点!官府的人来了!”
町民们交头接耳,脸上写满了惊惧。往日对“南蛮船”的好奇,此刻全然被对明国巨舰的恐惧所取代。绘声绘色的描述经过口耳相传,越发离奇恐怖——“镇海号”在传言中已然成了能喷火吐雷、永不沉没的海上城堡。米价开始波动,有些富商甚至开始暗中将财产向内陆转移,一股末世般的恐慌情绪在民间悄然滋生。
浪人町内,气氛则更为复杂。一些无处依附的浪人感到兴奋,乱世出英雄,或许这是他们的机会;但更多与沿海劫掠有牵连的浪人则惶惶不可终日,他们深知,一旦幕府决定屈服于明国的压力,第一个被交出去当替罪羊的,很可能就是他们。
九州诸藩的反应远比江户幕府更为激烈和现实。
萨摩藩,鹿儿岛城。藩主岛津光久望着手中的密报,脸上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冷笑。锅岛氏吃瘪,他乐见其成。长崎港的巨额利润,萨摩藩觊觎已久。
“明国特使…郑成功…”他喃喃自语,“倒是给了他一个插手九州的绝佳借口。”他召来心腹家老,低声吩咐:“加强与我琉球的联系,同时…派人秘密接触明国使团,表达我萨摩藩对维护海疆安宁的‘诚意’,以及对锅岛氏纵容浪人行为的‘不满’。”他打算火中取栗,趁机扩大萨摩藩在九州的影响力甚至夺取长崎的利益。
肥前藩,佐贺城。则完全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和愤怒之中。藩主锅岛胜茂(注:历史上此时锅岛胜茂应在江户参勤交代,此处为剧情需要设定其在藩内)脸色铁青,麾下家臣群情激愤。
“岂有此理!明国欺人太甚!幕府怎能如此软弱!”一名年轻家臣怒吼道。
“缚献主公?这是要我肥前藩颜面扫地,彻底除名吗!”
然而,愤怒之下,是深深的恐惧。他们比谁都清楚那些“倭寇”的底细,其中不少根本就是肥前藩默许甚至组织的“雇掠船”。如今明国铁证如山,巨舰临门,幕府态度暧昧,其他藩落井下石…锅岛胜茂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立和压力。他一面厉兵秣马,摆出决一死战的姿态,一面又不得不派出亲信,携带重礼,紧急前往江户打点,希望能说服幕府强硬应对,甚至希望祸水东引。
其他九州、四国乃至本州西部的沿海大名,态度各异。有兔死狐悲者,担心明国此举意在吞并整个日本;有幸灾乐祸者,乐见强藩倒霉;更有精明者,已开始盘算如何在这场变局中向明国示好,以换取未来更多的贸易利益或政治支持。德川幕府苦心经营的“磐石之阵”,在明国的外部高压下,已然出现了细微却致命的裂痕。
江户城,西之丸。密室之内,烟雾缭绕。
老中酒井忠胜、智慧伊豆松平信纲、板仓重宗等核心重臣再次密会。人人面色凝重,再无往日从容。
“明国使团已返回长崎,但其威慑仍在。”酒井忠胜声音沙哑,“九州诸藩心思浮动,尤其是岛津氏,其心可诛!”
“锅岛胜茂送来血书求救,愿倾尽藩库以求幕府保全。”松平信纲缓缓道,“但明国要求的是他本人…”
板仓重宗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明人嚣张至此,难道我日本真要屈膝求和,任其宰割?五百万两白银,开港驻官,这简直是亡国之约!不如…”
“不如什么?”松平信纲冷冷打断他,“再次暗中集结兵力,与明国一战?板仓大人莫非忘了那‘镇海号’一炮之威?还是忘了当年勾结范文程、多尔衮的旧事,已被对方攥在手中?一旦开战,此事宣扬出去,天下皆知我幕府行事卑劣,不仅明国师出有名,国内那些对幕府不满的外样大名,只怕也会趁机发难!”
提到旧事,板仓重宗脸色一白,噎在原地。
酒井忠胜长叹一声:“战,恐难取胜,且内乱必生。和,条件苛刻,威信扫地…为今之计,唯有…拖!”
“拖?”
“正是!”酒井忠胜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一方面,回复明使,表示幕府正在严厉查办倭寇之事,严令各藩约束部众,但对于缚献藩主、巨额赔款等条款,表示‘需细细斟酌’,‘关乎国体’,‘望宽限时日’。另一方面…”
他压低了声音:“派出使者,尝试与明国其他重臣接触,看看能否绕过这位年少气盛的郑成功,或可许以重利,分化明国朝堂。同时,加紧探查‘镇海号’及明国新式舰队的虚实。其三,密令九州诸藩,尤其是与明使有过接触的,可‘便宜行事’,但务必隐秘,绝不能留下任何与幕府有关的把柄!”
此计可谓老谋深算,既避免立即冲突,又试图暗中反击,甚至不惜以九州藩主为棋子,行试探之举。
与此同时,京都,禁里御所。
后水尾天皇居于深宫,亦被这突如其来的风暴所震撼。相较于幕府的挣扎,天皇朝廷更多是纯粹的惊惧与无奈。
“明船…竟如此巨大?炮利如此?”天皇听着近侍奏报,脸色苍白。他虽为天子,但久处幕府掌控之下,深知武家权势。如今外邦巨舰威胁本土,而掌握实权的幕府态度暧昧,这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机。
“陛下,此事关乎日本国体,朝廷是否应…”一位公卿试探着问道。
天皇苦笑摇头:“幕府自有决断,朝廷…又能如何?”但他沉吟片刻,还是吩咐道:“可遣使赴伊势神宫、贺茂神社,举行大祭,祈请神风护佑…再,秘密供奉《退唐祈愿文》吧。”他能做的,似乎只剩下向神明祈祷,祈求如同当年击退元寇一般的“神风”再次降临,虽然他自己也明白,那钢铁巨舰,恐怕非风暴所能轻易摧毁。
京都的公卿们则陷入了另一种恐慌。他们习惯了风花雪月、和歌蹴鞠,对外面的巨变感到无所适从。不少人开始暗中焚烧与海外有关的书籍信札,生怕与“蛮夷”扯上关系,引来灾祸。
整个日本列岛,从庙堂到江湖,从将军到町人,都因大明使团的到来和那纸最后通牒而剧烈地躁动起来。恐惧、愤怒、算计、背叛、祈祷…各种情绪和行为交织在一起,形成一股汹涌的暗流,冲击着德川幕府看似稳固的统治基石。而这一切,都通过龙爪卫和郑氏父子布下的情报网络,源源不断地汇总到长崎港外,那艘如山般屹立的“镇海号”之上。
郑成功站在舰桥,看着手中最新的密报,嘴角露出一丝冷冽的笑意。
“拖?想暗中动作?很好…本使倒要看看,你们能玩出什么花样。传令!各舰保持最高戒备,所有火炮装填实弹!龙鳞卫加强巡逻,凡有可疑船只靠近,无需警告,直接击沉!”
风暴,正在酝酿。而这一次,大明占据了绝对的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