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在汉中称王,威震华夏,其麾下诸将皆得封赏,事业如日中天。然而,在这鼎盛之势下,一股足以倾覆大厦的暗流,正在东方的荆州悄然涌动。
荆州,地处天下之中,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乃用武之国。自刘备入川,荆州事务便全权委于前将军、假节钺的关羽。关羽坐镇江陵,总督荆襄九郡,麾下有糜芳、士仁、廖化、周仓、关平、赵累等将佐,文有马良、伊籍等辅弼,兵精粮足,实力雄厚。
关羽其人,武艺绝伦,义薄云天,然性格亦有刚而自矜,骄于士大夫的弱点。他对士卒甚好,但对同僚及孙权等盟友,则时常流露出轻视之意。刘备称王,封黄忠为后将军与之同列,已令其心中不快,虽经诸葛亮调解,但傲气未减。
刘备、诸葛亮率主力西进益州、汉中,留给关羽的任务是稳固荆州,伺机北取襄樊,但再三嘱咐需谨慎,不可妄动。起初,关羽谨守号令,与江东方面也维持着表面的和睦。
然而,随着刘备在西方接连取得大胜,尤其是汉中大捷,进位汉中王,关羽坐镇东方,亦想建立不世之功,以证明自己无愧于“前将军”之号,并超越那“老兵”黄忠。北取襄阳、樊城,直逼宛、洛,成就当年韩信“还定三秦”般的功业,成了他心中日益强烈的渴望。
与此同时,北方的曹操,对关羽的忌惮日深。他采纳谋士司马懿、蒋济之计,一方面加强襄阳、樊城的守备,以族弟曹仁为征南将军,督荆、豫诸军事,镇守樊城;以大将吕常守襄阳;又以于禁、庞德等率精兵屯于樊城以北,以为援应。另一方面,则不断派遣细作,散播流言,试图离间孙、刘,尤其刻意渲染关羽的威胁与傲慢。
而江东的孙权,对刘备独占荆州早已心怀不满。当初“借荆州”之说,本是一笔糊涂账,如今刘备势力膨胀,更无归还之意。加之关羽驻守荆州,对江东态度倨傲,曾辱骂孙权派去的求婚使者(孙权曾欲娶关羽之女,被关羽以“虎女安能嫁犬子”回绝),更令孙权怀恨在心。
孙权麾下,吕蒙、陆逊等新生代将领,极力主张武力夺取荆州。吕蒙甚至秘密向孙权献计:“关羽素来骁雄,有兼并之心,且居国上流,其势难久。今羽未曾大举北伐,乃因主公与我等尚在耳。如使我方示弱,令其无所顾忌,倾巢北上去攻襄樊,则我可乘虚袭取南郡,关羽可擒也!”
孙权心动,但顾及联盟名义和北方曹操的威胁,一时未下决心。他采取了两面手段:一方面,令吕蒙称病辞职,由名声不显、看似谦恭的陆逊代其职,驻守陆口,以骄关羽之心;另一方面,秘密上书曹操,表示愿意称臣,并出兵袭击关羽后方,以换取曹操承认其对江南的统治以及未来可能的利益分配。
曹操正苦于无法对付关羽,得孙权密信,大喜过望,即刻回信应允,令孙权相机行事。
至此,一个针对关羽的可怕联盟,在暗中悄然结成。曹操与孙权,这对赤壁之战中的死敌,为了各自的利益,暂时放下了仇怨,将矛头共同指向了威震华夏的关羽。
而此时的关羽,并未完全察觉这背后的汹涌暗流。他见江东守将换成了年轻的陆逊,且陆逊言辞极其谦卑,不断写信恭维自己,心中愈发骄矜,认为江东不足为虑,便将防御东线的部分兵力,也逐渐调往北线。
建安二十四年秋,关羽认为时机成熟,留糜芳守江陵,士仁守公安,自率荆州主力,浩浩荡荡,北攻襄樊!
一场决定荆州命运,乃至影响整个三国格局的大战,就此爆发。而关羽的命运,也在这场他渴望建立的功业中,一步步走向了未知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