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到江夏的粮道上,一支浩浩荡荡的粮草队正在前进。司马懿坐在马背上,手里拿着一把折扇,虽然是战时,却依然保持着从容不迫的姿态。粮草队里有五千士兵护送,还有两百辆木牛流马,载着三万石粮食,这是支援前线的重要补给,绝不能出任何差错。
“先生,前面就是山林地带,恐有东吴的劫粮兵埋伏,咱们要不要小心点?”身边的副将提醒道,他知道东吴最近经常派小股部队偷袭粮道,之前已经有两支粮草队被劫了。
司马懿点点头,收起折扇:“传令下去,让士兵们加强戒备,前队变后队,后队变前队,把木牛流马护在中间。另外,派二十名探子,提前进入山林侦查,一旦发现埋伏,立刻回报。”
副将领命而去,探子们很快就钻进了山林。没过多久,一个探子就跑了回来,脸色慌张:“先生,不好!山林里有大约一千名东吴士兵,正埋伏在前面的山谷里,等着咱们进去!”
司马懿的脸色没有变化,反而笑了笑:“果然有埋伏。传我命令,让士兵们在山谷口扎营,假装要休息,引诱他们出来。另外,让两百名士兵绕到山谷的后侧,准备偷袭他们的后路。”
士兵们立刻行动起来,在山谷口搭起帐篷,升起炊烟,看起来真的要休息。山谷里的东吴劫粮兵看到这一幕,以为季汉军队没有发现埋伏,领头的将领下令:“冲!劫了他们的粮草!”
一千名东吴士兵从山谷里冲出来,朝着粮草队杀去。可刚冲到半路,季汉军队的连弩手就突然站起来,密集的箭矢射向他们,东吴士兵纷纷倒地。
“不好!有埋伏!”东吴将领大喊,想带着士兵撤退,可山谷后侧突然传来喊杀声——司马懿派去的两百名士兵已经绕到了他们的后路,堵住了他们的退路。
东吴士兵腹背受敌,很快就被包围了。司马懿骑着马,缓缓走到东吴将领面前:“放下武器投降吧,你们已经没有退路了。”
东吴将领看着周围的季汉士兵,知道逃不掉了,只好放下武器:“俺投降!但你们要保证,不伤害俺的弟兄们。”
司马懿点点头:“放心,我们季汉优待降兵,只要你们不反抗,就不会伤害你们。”
解决了劫粮兵后,粮草队继续前进。副将看着司马懿,敬佩地说:“先生真是神机妙算!要是换成别人,说不定就中了东吴的埋伏了。”
司马懿笑了笑:“东吴的这些小伎俩,还难不倒俺。只要细心观察,提前做好准备,就能化险为夷。咱们赶紧把粮草送到前线,别耽误了丞相的总攻。”
与此同时,成都的皇宫里,甘皇后正和宫女们一起,带领着百姓们缝制棉衣。宫女们手里拿着针线,飞针走线,百姓们也带着自家的布料和棉花,赶来帮忙。皇宫的院子里,堆满了已经缝制好的棉衣,五颜六色,都是百姓们一针一线缝出来的。
“皇后娘娘,您歇会儿吧,您都缝了大半天了,手都酸了。”一个老宫女心疼地说,甘皇后的手指上已经磨出了几个水泡。
甘皇后摇摇头,笑着说:“没事,前线的士兵们在打仗,天马上就要冷了,咱们多缝一件棉衣,他们就能多一份温暖。这点辛苦不算什么。”
旁边的一个百姓大婶也说:“皇后娘娘说得对!俺们在家闲着也是闲着,能为前线的士兵们做点事,俺们心里高兴!”
就在这时,蒋琬匆匆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份奏折:“皇后娘娘,前线送来急报,丞相已经拿下了东吴的水寨,正在准备进攻建业。不过,前线的药品和棉衣不够,希望成都能尽快支援。”
甘皇后立刻放下针线:“蒋大人,您放心!棉衣我们已经缝了五千件,明天就能装车送去前线。药品方面,您让太医院赶紧准备,不够的话,再从民间征集,一定要满足前线的需求。”
蒋琬点点头:“娘娘放心,臣这就去安排。另外,百姓们还自发组织了运输队,愿意跟着粮草队一起去前线,帮忙运送物资。”
甘皇后高兴地说:“太好了!有百姓们的支持,咱们一定能打赢东吴,统一天下!”
第二天一早,成都的城门口就挤满了人。五千件棉衣、三千箱药品和大量的粮食被装上马车,百姓们组成的运输队跟在后面,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期待。蒋琬站在城楼上,大声说:“乡亲们,辛苦你们了!希望你们能把这些物资安全送到前线,告诉士兵们,成都的百姓在等着他们胜利的消息!”
运输队的百姓们齐声喊道:“请大人放心!我们一定送到!”
马车缓缓驶出城门口,朝着前线的方向前进。甘皇后抱着刘永,站在城楼上,看着远去的运输队,心里默默祈祷:“陛下,丞相,你们一定要打赢仗,早日统一天下,让百姓们过上安稳日子。”